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工作二十八的事业编“法官”的《芳华》故事

蜡笔 烟语法萌 2019-05-15


小编注:这些天,冯小刚的《芳华》正在热映,笔者虽然没有时间去看,但也了解了很多。《芳华》受到热捧的很大原因在于,其将小人物的故事紧密的融合到了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让人性中最闪光的善良与美好、命运中最倏忽的变迁和无奈,展现给世人,引发共鸣。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时期那样的生死瞬间、生离死别,但却也不乏改革变革时代,个人命运的起起落落,是非曲直,公平正义。



下面是一个司法改革大背景下,法检内一个群体几十年的人生故事:


 由于历史的原因,他是一名在法院审判口干了几十年的事业编“法官”。正在深入推进,已经基本完成大框架的司法改革让他失去了以往审案的工作岗位,到了后勤部门。根据改革文件,他的工资由于不能职级并行,目前的工资还没有刚刚入院的政法编小青年高。


以前总能看到他穿梭于审判庭、办公室之间,忙碌于接待当事人咨询调解,用心的由理入法、用情入法处理每个案件、感动每个案件当事人。


 多年来,他一直被新入院的年轻干警尊称为“师傅”,跟他学习审判技巧与实践经验,很多“徒弟”现在已经成为了院庭级领导。


 大家上下期盼已久的司法改革来了,然而改革没有给他带来翘首以待的改革红利,却是让他失去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审判岗位,那个尽管上面领导无数、地位不高,却让他在家人、亲属面前引以为豪“累但是快乐、和同事和当事人都能很好的相处”的审判岗位。


   现在,他被安排到了后勤服务工作,再也看不到他那忙于审判的背影,把青春奉献给审判事业后有些佝偻的身躯。入院二十八年,奉献了二十八年,也许这个后勤岗位,将是他在法院退休前的最后落脚。夕阳下他的背影被越拉越长,发丝中已有的斑白在夕阳下折射出银光。



   难道这就是所谓时代变革、司法改革所谓的“阵痛”?在计划经济已经消亡多年的时代,一个身份,一个编制,就可以将二十八年来的诚心付出与经验积累通通抹杀?别人都在弹冠相庆涨了多少工资之时,他们却因身份问题被排斥之外,这就是在法院干了大半辈子最后的结局?那个被人现在还在尊称为“师傅”的老事业编,以后的境地将是更加尴尬,不知他的内心是否为付出与得到不成比例而感到心寒?


   这就是我院的一个老大哥的故事。我知道这样的事例在全国各地法检单位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司法改革大潮过后很多为之拼搏大半辈子的事业被抹掉了,自己被一无是处的晾晒在了众目睽睽的“沙滩”上。


   试问,这些事业编、工勤编自身如此尴尬的境地,在司法部门这个保障别人权益的地方却不知道自己的职业保障在哪里,是不是很可笑?


   试问,这些事业编、工勤编为司法事业畚斗了几十年,既然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当初招聘时为何不讲明,改革之时不安置分流?


   试问,在这个人人憧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全民共建法治社会公平正义时刻,为何这个群体的待遇和安置迟迟未被照耀,无人关注?



   看看朝夕相处几十年的同事,一场改革难道成为楚汉两隔的陌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文反映的是一个问题,但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不光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群体的问题;不光是一个群体的问题,而是全国几万名法律人盼望解决的问题,更是一个公平公正的问题!!!


   

   编者注:小人物的命运永远会被打上时代变迁的烙印,个人的境遇往往遭遇变革大政无情的“一刀切”。然而,正是这些小人物构成了时代变革的主体,他们汇集起来的千千万万的意志,将会成为后世评价这段历史的“引述”。公平正义是任何时代永恒的追求!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