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行全国】不得强行要求被告身份证、网上立案三日内回复.......洛阳法院推出15项便民举措
转自:洛阳中院
7月1日,洛阳中院召开“司法为民 诉讼服务承诺”新闻发布会,推出多项诉讼服务承诺,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为民 诉讼服务承诺
1、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坚决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任何变通方式不立案、拖延立案。
2、坚持实行当场立案。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原告不同意诉前多元化解和法院调解的,应当场进行立案受理,并于立案后三个工作日内将案件移送审判庭审理。
3、坚持实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补正。对立案材料不符合形式要求的,应当及时释明,并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全面告知应当补正的材料和期限,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4、规范出具立案手续。收取当事人起诉材料要出具收据,列明材料清单;立案受理的,要出具制式受理案件通知书和缴费通知书;对起诉、自诉不符合条件、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的,应当在法定时间内出具书面裁定或者决定,并载明理由。
5、规范各类立案所需的证明材料。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法院不得强制要求原告另行提供被告身份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不得强制要求原告提供被告的联系方式,必要时法院可依职权予以调取。
6、实行网上立案、网上缴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可通过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点击网上立案窗口办理民事、行政一审、二审和申请强制执行案件的立案、缴费手续。网上立案平台将全天候24小时开放,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对到诉讼服务大厅现场立案的,工作人员可以引导、指导、帮助使用自助立案、网上立案设备进行网上立案缴费;网上缴费的,由负责立案的工作人员换票,不得要求当事人网上缴费后再到法院换票。力争今年下半年网上立案率达到30%且逐年提高,逐步使网上立案、网上缴费成为立案的主要形式。
7、积极探索开展跨域立案。当事人可以在全市范围内就近或自愿选择一个法院,办理跨区域、跨层级立案、缴费事务。接待法院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进行形式审查,做好诉讼风险告知、身份信息核对、送达地址确认等工作,接待法院不得以本院无管辖权为由拒收材料、拒绝审查。
8、规范网上立案办理。立案工作人员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网上立案申请,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受理;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退回并一次性告知退回的原因和需要补正的材料,不得以“不符合条件”、“缺少材料”等模糊理由将案件随意退回。
9、实行案件繁简分流。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速裁合议庭和调解团队,通过调解、速裁和快审方式解决纠纷。实行“一站式”、“门诊式”、“全流程”解决纠纷的模式,实现“进入一个厅,事务全办清”。
10、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依法高效、快捷地审理民事案件,提高诉讼效率。简易速裁案件在案件受理后一个月内审结。
11、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加强诉调对接,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处、行业调解和商事调解等各类社会调解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纠纷解决互动机制;各基层法院均应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由县(市、区)人民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人民调解员协会派驻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专门从事民事纠纷调解等工作,具备条件的派出法庭也可以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加强与行政机关、民调组织、行业协会、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和工青妇组织的沟通对接,聘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律师担任特邀调解员,实行“特邀调解员+法官”调解工作模式,为当事人提供多元、便捷、快速的纠纷解决渠道。
12、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服务人民群众。充分利用互联网诉讼服务中心、洛阳法院微信公众号、手机智能短信推送服务和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平台,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立体化的全方位诉讼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足不出户即可知晓案件进展情况,并根据需要开展网上调解、网上庭审,最大限度地便民利民。
13、做好判后答疑工作。法院作出裁判后,在宣判或当事人提出上诉、申请复议时,针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就证据采信、事实认定、裁判理由、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的疑问,由原审案件承办法官或者合议庭进行答疑说明,促进服判息诉。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提出判后答疑申请后,承办法官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安排答疑。判后答疑原则上采用当面答疑的方式,经当事人同意,也可以采用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答疑并制作答疑笔录和音(视)频资料。
14、建立心理疏导室化解当事人情绪。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心理疏导室,定期邀请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需要进行心理和情绪疏导的当事人、信访人进行免费咨询服务,实现从法律到心理的全面解答。
15、改进诉讼服务工作态度。按照规范、文明、谦抑、审慎的要求,坚持文明服务、规范服务理念,严格执行法官行为规范,遵循诉讼服务礼仪,改进接待群众作风,以温和可亲、清明包容的态度服务群众,使来诉来访群众受到尊重,彰显人民法院为民爱民良好形象。
崇尚实干 狠抓落实
7月1日,洛阳中院召开人民满意好法院主题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全市法院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进行再推进再部署。
会上,各基层法院围绕满意度提升工作的具体安排、推进情况、遇到的问题困难等进行发言。市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红伟指出,要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上,将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作为统揽全局的一项工作来抓,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进一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举措“有实、有声、有色”,打赢、打好提升人民满意度攻坚战。
李红伟强调,一要强化问题导向抓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敢于正视问题,又要善于发现问题,增强自我检视、自我革命的意识,针对一个个小问题想办法、搞创新,在一点一滴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二要树牢“有解思维”抓落实。要做到问题有解、困难有解,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找准病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是讲究工作方法抓落实。要抓住主要矛盾,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注重结果导向,将主要精力放在落实上;坚持“马上就办”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严格责任追究抓落实。要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目标责任制、责任督查机制等相关制度,严肃问责敷衍应付、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行为,倒逼责任落实、工作提升,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法萌君语: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立案让委托代理人提交当事人的身份证原件,给出的理由是为了核实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其实,核实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与否,提交了身份证原件就能核实得了真实意思?
在网上立案作为为民举措、已是大势所趋的背景下,核实身份证原件,岂不是网上立案一次,还要现实中再跑一趟?网上立案究竟是在便民利民,还是增加立案程序和负担?且如果非当事人授权,法院立案阶段法律规定只是形式审查,虚假诉讼责任由提交材料的诉讼代理人承担,为何非要提交身份证原件?
提交当事人身份证原件,且不说送收给代理人身份证原件远程的需快递、近程的需亲往的麻烦,把关系自身利益安全的身份证交给诉讼代理人,其中可能引发的利益风险何其大呀。
申请生效法律文书强制执行需要提交生效证明,意味着当事人或代理人需要联系原承办法官开具生效证明。在法律文书要求生效后上网公开、各级法院投入巨资建设“智慧化法院”的现如今,法院内部不掌握本院案件的生效情况,却让当事人一趟一趟的往法院跑,为法院执行部门找审判部门开具证明,让外部人找内部人给内部人开具证明,道理讲得通吗?
有些人一提到为当事人简便流程,就会拿自己做的多了承担责任的风险就大,法院“案多人少”说事。其实就是立场利益问题。究竟是应该将便民利民放在首位,还是少干工作甚至不干工作放在首位?
法萌君作为职业法律人,曾经到某地法院为亲属代理,当事人每次到场的情况下,为了调取原来的法律文书跑了三趟,为了查询原来案件的执行情况跑了四趟,为了退诉讼费跑了三趟。
遇到的理由是,档案室只在一周二四上午查询、调档必须先经案件承办人同意等等;查询案件需要出具原生效文书、需要先到综合庭查询、需要联系案件承办人了解情况等等;法院退诉讼费只在一周某天上午办理,需要原承办人开具退费单据等等。
有多少群众满意度就是在一次次一趟一上午时间的无功而返,一个内部规定就拒之门外后渐渐流失掉了,而这些规定,多少又是真的是从方便群众办事、赢得群众满意角度设立的那?
为民服务口号喊的再响,也抵不过当事人自身诉讼经历的切身感受,抵不过当事人诉讼归来的交口相传。北京法院针对政协委员提案出台的这两项举措及洛川法院出台的为原告查询被告身份信息的举措,都是诉讼中的小细节,法萌君认为,这些便民小举措,远比那些媒体上天天宣传办理了多少案件、制作司法为民精美宣传片等等,来的更为实际,效果更为直接。
群众利益无小事,不应停留在口号上、文件里。希望今后看到更多的法院,推广以上该法院的便民举措,出台更多的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司法实际举措!
往期文章:没带身份证不能旁听而打了法警两耳光 被拘留15天罚款25000元,究竟该不该?
往期文章:【司法为民出实招】高院新规:立案无需身份证原件,申请执行无需生效证明
往期文章:律师会见有多难:6:25到排第27位,想会见凌晨3点到位比较靠谱!
往期文章:应该推广全国:打官司不知道被告身份信息时,立案时法院对接公安部门快速锁定被告信息
本号法律支持:姜效禹,山东烟台人,从事法院工作十六年,现山东智峰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微信号:sdyt86,立足烟台诚交各界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