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阳性居家隔离,法学家罗翔、赵宏、陈碧各自观点,你同意谁的?

烟语法明 2022-12-14

罗翔:应对阳性病例居家隔离的诉求,法律的安定性和灵活性始终存在张力

《防控方案九》只是一种行政指导意见,它应该随着情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动。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下简称《二十条优化措施》)进一步优化了防控措施,对于《防控方案九》适时进行了修正。因此,对于确诊病例是否可以因地制宜居家隔离,也可以根据情况变化予以慎重考虑。
新冠肺炎是乙类传染病,但是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这就是通常说的也即“乙类甲控”。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甲类传染病只有鼠疫和霍乱两种。但是《传染病防治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202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健委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乙类甲控”并非固定不变的,它也是一个动态的状况,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就解除了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不少人可能都希望将阳性的邻居送往方舱,但是希望自己阳性则居家隔离。前几日有居民在小区群里转发一则倡议接龙,内容为同意邻居阳性后居家隔离、不送方舱,这让人感到温暖。每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不感染疾病,但我们都希望在不幸染病时受到他人的善待。法律的安定性和灵活性始终存在张力。

赵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是否能把阳性邻居留在家里?最终考验的都是人性

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患病与否也绝不能被归于个人咎由自取,更不能被附着上无端的道德谴责,这是我们理性对待疾病的前提,也是驱除恐慌逐渐回归正常的必经过程。向患病者表达真诚的体谅和帮助,相比无限度要求公众承受更高的服从义务,无止境倡议公众接受更多的权利限制,这些普通人的理性和善意是真正的正能量。

今年3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规定,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者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规定了分类收治的措施,规定轻型病例施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位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由此来看,依据第九版的《诊疗方案》,即便是自感病情较轻的轻型患者,似乎也没有居家隔离自愈的选择,而必须集中隔离管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诊疗方案》只是“指南而非指令”,它旨在规范诊疗救治行为,为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提供恰当处理的推荐性指导意见。而国家卫健委在发布上述诊疗方案时,也明确各地对诊疗方案应当予以“参照执行”。由此出发,法律上其实已为轻症患者能够居家隔离自愈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所谓自限性疾病,根据专业的医学意见,就是患者通过自身的调整或自身免疫力,就可以获得治愈的疾病,在此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或医学手段干预。小区居民自发接龙愿意将“阳性邻居”留在家中,反映的不仅是公众对传染病已有理性认识,还有对“阳过”后可能会被拉去集中隔离的恐慌。允许公众在患病后可以选择留在家中隔离自愈,不仅是传染病演变后治疗方案调整的需要,也是良善理性的政策根本。
邻居间是否能真正做到守望互助,普通人间是否能在彼此遭遇困境时提供体谅和帮助,最终考验的都是人性。最初的善意,可能最后也会败给人性。但,“制造无边黑暗的是人心,释放无线光明的也是人心,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释放善意,保持体谅,或许就是我们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根本。


陈碧(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让阳性病人留在社区,同意还是不同意?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的文章《新冠有无后遗症?目前学界并未确认,至少尚无证据表明有》就很及时。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有人看到的是世界杯全场人潮汹涌、不见口罩,而另一些人看到的是新冠可能有严重后遗症、可能是老年人的灭顶之灾。你觉得他无知,他也觉得你无知者无畏。

信息的充分和准确决定了我们在真实世界里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在无知之幕拉开之后是否能坚持之前的判断。听说一个小区在业主微信群发起了支持阳性病人居家隔离的接龙,次日物业说接到几位业主投诉称接龙涉嫌道德绑架,应予制止。另有一个小区一开始支持阳性病人居家,但出现了其他感染之后态度转变。


即使是在业主投票中实行的是大家都习惯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我们也要意识到这种原则把多数人的利益绝对置于少数人之上,使得少数丧失了受尊重权。我们在做自以为正确的事情时,不应该忽视那些说“不”的声音。

有人会评价那些说不的人很自私,但是人类身上都有自私的基因,谁都想离苦得乐,基本上都是对自己亲人比对外人更好,正是这些自私的基因把人类和人类的文明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公民都能够出于利己的原则,意识到自己权利的边界,就能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生命权、自由权,就能够拒绝那些不当的侵害,将其止于你权利的边界。


对于这些意见分歧,可能首先需要诉诸真正的医学判断,允许医生毫无疑虑和顾忌地发表专业意见。

政府在此过程中则应尽可能地公布真实数据,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

而法律的作用则是在专业判断的基础上,在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确定的行为规则。

这些规则可能不会为所有人都同意,但它却是内容确定的。它提供了我们基本的行动预期,也划定了我们各自的权利边界。医学加法治,专业加规则,或许是我们对抗传染病的更好方式。


注:以上观点综合摘录来自澎湃新闻“法治的细节”专栏、微信公众号无马社、微信公众号:风声OPINION,你赞成那个?


  往期文章:研究生学历、律师职业VS出租屋、生活拮据、凌晨盗窃茶楼→→涉嫌盗窃罪被公诉


  往期文章:法律的价值在于提供安全感,而不是执法随意解释带来的不确定感


  往期文章:检察官:反思办案中的八条“潜规则”


  往期文章:劳荣枝二审宣判,当庭表示不服,为什么说免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方便与网友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组建法明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