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扫码点餐”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网友开了场“吐槽大会”

烟语法明 2023-12-27

6月16日起,上海市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教委、市商务委、市通管局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为期半年的“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对个人信息领域的“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等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当天,围绕星巴克、SHAKE SHACK、simply thai天泰餐厅等餐饮门店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行为,执法人员兵分两路展开现场检查。
6月19日,星巴克、SHAKE SHACK和simply thai天泰餐的相关负责人接受上海市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联合约谈。20日,三家涉事企业均通过官方发表声明,表示将对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行为进行全面自查、整改。
“亮剑浦江”专项执法行动的系列专题报道引起社会广泛讨论。互联网上,网友们也展开了一场有关信息保护的“吐槽大会”。
针对部分餐饮店强制扫码点单、违规索取个人信息等问题,网友评论称:
“没有定位不给点餐的小程序一大把”“获取信息一键登录也一大把”。
“没个专用的点餐手机都不敢出去乱吃饭的,信息全被卖掉……大无语!”
“以前没微信的时候饭店就不做生意了?停车场就不收费了?扫码是多一个选择,而不是替代”。
“商家不是把心思用在提高菜品质量,满足顾客的需求,而是玩套路,现在吃套饭怎么这样繁琐”
“节省了人力….说明商家成本下来了,那你为啥不把菜品价格往下调呀?”
除了吐槽餐饮店违规索要个人信息外,不少消费者忧心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个人信息保护漏洞:
“**必须扫描会员身份证照片存档,这种极可能对会员造成终身重大威胁的过度信息收集活动必须取消并惩处。”
“我只不过在**浏览下比亚迪汽车的价格,不过几分钟而已,乖乖.已经接到近十个比亚迪4S经销商的电话推销,是谁泄露了我的电话以及信息。太吓人了!”
“教育培训机构最吓人,电话接通叫说你是xxx家长吗?作为家长这时内心的恐慌一塌糊涂,担心子女在外面出了什么事,俩娃的家长轮番轰炸,小心脏受不起啊”。
“我给孩子报了线上学习课,后面经常接到各种电话。开头就是 xx(孩子名字)家长你好…真是无语,信息被卖掉了,而且卖给了不用的培训中心”。
“现在各大软件不也是吗?不授权手机号等信息根本不能用!”
“确实啊 某些App还积累用户数据搞年度报告,反正我看着挺心惊的”。
“物业停车收费、人脸识别更是防不胜防,获取信息更是如鱼得水。还有充电缴费,点错一个位置,给你弄上一生毒险(消费险)。纯忽悠的那种,为了钱不择手段而已罢了。”
部分网友则畅谈起对个人信息泄露原因的思考:
“违法成本太低,就这一条!!!”
“其实感觉还是科技的发展走在了法律的前面。这种情况下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不能说他是违法的。但是可能在将来的有一天,在相对应的程序更加的完善的时候。将会有新的政策和新的部门,对于这种现象进行管制。从下而上地抵制是很难的。”
更有网友总结:
“现在的人们,除了衣服在自己身上,其他的信息都在别人手上”。
吐槽个人信息泄露的种种乱象,网友们对此次“亮剑浦江”专项执法行动的呼声也在持续上涨:
“太及时了,该管管了!”

“这种专项执法行动真的太及时了,希望可以管住那些侵犯个人信息的不法商家。”(转自:澎湃新闻,记者 吴琪 实习生 严爱萍 朱颖)

“扫码点餐”违法,属于过度收集个人隐私信息

罗女士在一家火锅店就餐,被要求扫码点餐。她提出用传统纸质菜单,被店员拒绝。而点餐关注的微信公众号,需要获得原告的“微信头像、昵称、地区和性别信息”,并且只能允许不能拒绝。罗女士认为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火锅店的行为不合法,于是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

四川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法院法官 彭诗文:擅自收集个人信息这种行为是违法的,经营者搜集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之后,有可能自己擅自使用,也有将这些信息非法出售给其他经营者的风险。

最终,法院判决餐厅停止侵权,并于判决生效起10日内删除罗女士个人信息,并承担罗女士诉讼费用200元。判决书中明确提到: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而不应该成为唯一选项,应当由消费者决定是否扫码点餐。

中国消费者协会在3月15日发布的2023年“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认为当前消费环境仍然存在短板。其中,“个人信息泄露烦扰多”排在各类问题首位。




注意!

餐饮企业以下行为

涉嫌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1.首次使用小程序扫码点单时,消费者没有收到商家通过“弹窗”等显著方式提示的隐私政策。
2.商家在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中没有设置“同意”或“拒绝”的选项,默认消费者允许提供个人信息。
3.商家超范围向消费者索取和餐饮服务无关的个人敏感信息(包括姓名、生日、性别、家庭住址、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
4.扫码点单后,出现“微信一键登录”获取昵称和头像、“微信手机号一键登录”获取手机号等弹窗提示,或者买单时要求消费者提供手机号,消费者如果拒绝以上授权就无法下单。
5.扫码点单后,商家以选择附近门店等为由申请获取精准位置信息,消费者如果拒绝就无法下单。
6.扫码点单后,商家申请获取精准位置信息,消费者拒绝后,仍频繁弹窗申请位置信息,且消费者无法正常使用门店搜索功能。
7.商家以优化服务体验、提供会员折扣等名义诱导消费者授权精准位置信息或者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消费者拒绝后,页面仍反复出现弹窗申请,影响消费者正常使用。
8.既没有经消费者同意,也没有做匿名化处理,商家将消费者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使用,消费者频繁收到定向推送的广告营销信息。(以上综合来自中国消费网、中国普法)

  往期文章:吵架中让他人打自己,他人遂了自己的心愿,需要承担责任吗?


  往期文章:签订“工伤补偿协议”后,还能再申请工伤认定吗?法院:可以!


  往期文章:忍无可忍,盈科律所起诉盈科法律咨询公司,法院判了...


  往期文章:今天火遍网络:双眼皮术后感觉不适,起诉要求枪毙主治大夫,法院判...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