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法律公司的“网推”模式,执业一年半的律师,年收入超过七位数
文章获得不少赞同和反思之外,也不出意外的引来了,正规律师要抵制法律公司、不能低价竞争等声音,甚至还出现了文章是在贩卖焦虑、为自己开法律公司引流等等阴谋论的攻击,真是充分体现了认知的多样性。
律师行业性的遇冷是本号提出的吗?那是新华社“半月谈”的文章最近提出的啊!阅读上万的文章阅读量,有一个读者能提出本号为哪个律师、哪个法律公司暗自引流过吗(那些明确标注广告的除外)?之所以写文,就是要提醒法律行业的个体,大环境如此,社会现实如此,而且未来还是这样的趋势。需要从业者思考自己如何应对,尤其是那些深感窘境的,能否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为了证明这样的观点,律师拿自己的经历作为证明,称自己执业一年半,已经年收入达到七位数。
这位律师,我们是老网友了。2023年5月份本号发过的一篇《咨询案件6元、10元,还要抢...资本介入下的律师业内竞争残酷超过想象》,文中提到潜伏在法律公司群里抢5元、10元、20元法律咨询单子的律师,而且向本号提供了群里抢单截图的,就是这位网友。
真是不看不知道,他一个月的收入,赶得上烟语君一年的收入了。不过,他也强调,这些都是“从早干到晚的,都是血汗钱”的。
他是如何获得案源的呢?——网推。据他讲,文章写的太对了,就是很多律师思路不转变,这个市场环境,就不要想开张吃三年的事了;自己是独立获客,不跟咨询公司合作,反而是咨询公司经常挖他的客户;去年只做本地的,今年在作全国的了,现在江苏那边需求量很大,今年接了好几个了。
一说到网上获客之道,某些人就会想到坑蒙拐骗。为此,网友还专门截取了他跟客户的聊天记录,来说明他真的不是靠坑蒙拐骗来接单的。每次客户询问时,他都把不能承诺胜率挂在嘴上。
很多律师认为网上案源都是小案子,不屑一顾,而且当事人事多,可这位网友认为,“去年五月的时候我还在跟你说接 5 块 10 块的咨询电话,底部市场我觉得真的卷不动,但是律师还是应该钻研下中下沉市场,这里案件质量不高,但是量大啊!”
有些律师看不起网上发自媒体发短视频的律师,甚至还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哗众取宠,甚至瞧不起那些在市场上挨个商户“地推”的律师。用他们的话是,真正的律师,哪有上网或是走街串巷推销自己的?
昨天的文章,很多网友评论道,怎么只写了现象,没有给出评论对错,以及背后的合法合规合理性。其实,当下这环境,各行各业哪个不是在喊着不好过?大环境是写几篇文章就能改变的吗?让身在行业其中的人,能够看清楚现实,思考自己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啊!
大环境不好,律师行业二八分化严重,通过法考者源源不断涌入,律师执业环境逼仄等等,这些确实应该考虑到,但是身为个体,天天盯着这些一时半会无法改变的问题,能解决自己的吃饭养家糊口等现实问题吗?
不是有人曾经说过吗?即便是再竞争激烈的行业,对于个体从业而言,行业的万分之一业务你能揽到,已经足以令自己忙不过来、盆满钵满了。所以,不要老盯着行业大况,将自己的失意寄希望于行业性的改观起色,要做的是适应变化,顺势而为。
多少人内心还在抵触律师“地推”、“网推”模式,看不起网上案源那几千元代理费(每个月二十多个案子,平均一个案子也就是几千元代理费)时,这文网友已经将自己的收入达到了七位数。归咎起来,其成功的秘诀就是,当别人都看不起、放不下身段的时候,人家已经转变思路、乐在其中了。
秉持网友的多次叮嘱,不能曝光他,也防止有人又说,本文是为其引流的软广告。只是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那些收入不善的律师有所帮助、有所借鉴。当然,你也可以继续怀疑本号写文的目的不良性,也可以怀疑文中这位网友的真实性。毕竟,人的遭遇,都是自己认知的买单而已。
往期文章:司法文书校对是个良心活儿,除了增加人手和提高待遇,别无他法
往期文章:不要意外判决书100多处错误,很多法院已不堪重负、疲于结案
往期文章:最高法院离职担任首席风控官的颜茂昆被带走,法律人如何风控他人及自己?
往期文章:为解决案多人少矛盾,法学教授建议增设助理法官检察官,可行吗?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明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不包括朋友圈)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