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五届法学前沿论坛在中山大学成功召开

法研在线 2021-09-16

来源:中山大学法学院、学术之路

第五届法学前沿论坛在中山大学成功召开


2019年6月15日至16日,第五届法学前沿论坛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法学院承办,论坛主题为“新中国70年法学理论的再深化”。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近2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

15日上午8时30分,本届论坛开幕式正式开始。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中山大学邰忠智副校长、清华大学吕忠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教授、中山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李明章研究员、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黄瑶教授及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仪式。

开幕式由黄瑶教授主持。首先,陈春声书记代表中山大学致辞,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各兄弟院校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领导和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陈春声书记总结了中山大学法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今年是中山大学法学学科复办40周年暨法学学科创建114周年,本次论坛正是法科复办40周年一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陈春声书记强调,从历史的维度对一个学科的理论变迁进行有系统、有脉络的回顾,有助于深化学科认识,有助于创新性学术发现和思想发明的产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新时代为法学理论研究和建设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陈春声书记期望本次论坛可以为法治国家建设和法学研究的发展贡献力量,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致辞

紧接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教授发表致辞。王利民教授指出,中山大学是我国重点学府,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迅猛发展,取得了令学界瞩目的成就。正值中山大学法科复办四十周年之际,召开本次论坛意义非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大又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标志着中国特色法治建设进入新时代,呼唤着我国法学研究的大发展。王利民教授表示,这次研讨会一定能够为构建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当代中国特色的法学以及三大体系建设贡献智慧,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教授致辞

▲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黄瑶教授主持开幕式


第一单元 法理学法史学专题

论坛第一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部主任、法学学科负责人李树民博士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生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桑本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龑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雷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袁达松教授、中山大学陈颀副教授分别作了《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民法典与判例的体系共构》《和平红利、交易剩余和丛林法则:重解法律上的平等与歧视》《国家统一的法理探析》《法的一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学理诠释与法治推动》《国体与政体的辩证法》的主题演讲,蔡立东教授对本单元研讨进行了深入的与谈。


第二单元 宪法行政法专题

论坛第二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刘鹏博士主持。东南大学周佑勇教授、厦门大学刘连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旭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翟国强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陈征教授、东南大学刘练军教授分别作了《构建中国特色行政法学“三大体系”之探索》《“政治机关”概念考》《<食品安全法>中的自我规制》《经济权利的宪法变迁与保障模式选择》《宪法禁止保护不足原则的立法实现》《我国宪法中的人》的主题发言。程雷教授以及其他在场师生同会议发言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第三单元 民法知识产权法专题

论坛第三单元由中山大学张民安教授主持。吉林大学蔡立东教授、南京大学叶金强教授、北京大学王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延超研究员、北京大学易继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万勇教授、中山大学李扬教授先后做了《用益物权生成机制的中国逻辑》《公序良俗与侵权构成》《民法规范的泛滥及其整理》《区块链的法律本质》《全球专利格局下的中国专利战略》《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法因应》《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的三个面向》的主题发言,主持人张民安教授对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深入的点评。


第四单元 刑法诉讼法专题

论坛第四单元由中山大学庄劲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陈卫东教授、广州大学张泽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栗峥教授、云南大学高巍教授、华东政法大学于改之教授、中山大学谢进杰教授、清华大学任重副教授分别作了《直接言词原则:以审判为中心的逻辑展开与实现路径》《论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虚置——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衔接的程序风险透视》《人工智能与事实认定》《罪刑法定的时代冲击》《规范保护目的:本体、阶层构造与功能实现》《程序理想的发生及其限度——新中国刑事诉讼观念变迁(1949-2019)》《我国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关系的重塑》的主题发言。会议发言后,上海交通大学杨力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延超研究员各抒己见,与发言人就人工智能如何推进司法裁判等问题进行了思想交锋。


第五单元 经济法环境法专题

论坛第五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程雷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吕忠梅教授、中山大学李挚萍教授、中山大学苗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杨力教授、中山大学蔡伟副教授先后就《环境侵权制度的实践与生态恢复论的建构》《从“环境”法律定义的演化看环境法的发展》《公共社会下的环境正义新解》《竞争性标准牵引的中国外商投资立法衡量》《外商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贸易自由发言及提问》作了主题发言。随后,吕忠梅教授与在场师生就环境侵权制度的实践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六单元 国际法专题

论坛第六单元由中山大学李挚萍教授主持。武汉大学肖永平教授、厦门大学蔡从燕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徐泉教授、清华大学张新军副教授、中山大学张亮教授、中山大学黄瑶教授分别作了《全球治理与我国国际私法的功能扩张》《国际法的普遍性:过去、现在与未来》《双重二元结构视角下的WTO治理困境和理论重构》《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法治构建和国家平等原则的再出发》《面向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的法治呼唤》《大国对习惯国际法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的主题发言。中山大学李扬教授与发言人就知识产权与国际法领域的交叉问题进行了互动。


论坛闭幕式

6月16日上午的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部主任、法学学科负责人李树民博士主持。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黄瑶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黄瑶院长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提供跨学科交流平台,展现法学学术魅力,更是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建言献策,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法学界发掘更多优秀的作者。在此次论坛中,与会专家发表真知灼见,展现学术热情,学术思想碰撞,学术收获颇丰。黄瑶院长再次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对中山大学法学院的信任与肯定、对与会学者专家对研究成果的分享与交流表示诚挚的谢意。最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部李树民主任对中山大学法学院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宣布第五届法学前沿论坛圆满闭幕。


撰稿人:陈毅坚、林兆然

黄永新、詹丽蓉、侯毓頔、廖雅婷、早春雪

初审:李蜜

审核:陈方

审核发布:李明章

东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转博名单公示

中南大学法学院“本-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细则

厦门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再增补公示)

扬州大学法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调整

韩轶教授: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法律人的心中 | 毕业致辞

2018、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立项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19年法律(非法学)专业硕士卓越人才夏令营”入营名单公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