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27岁清华教授、29岁清华法学院长,一辈子在清华,一辈子在教书

法研在线 2021-09-17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
他一生淡泊,孤独,终身未娶,将人生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之中,对他而言,教书不仅是安身立命的职业,更是他全部生命的诠解方式,这种诠解几近一种宗教式的虔诚和投入,虽然他的名气很大,著作却极少,一代学术宗师风范,足够让后世之人敬仰。他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
他就是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


面对曾经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他深深思索,认为富强是中国的当务之急,于是为苦难祖国,立“经济救国”之志。在1920年夏,陈岱孙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抱着为国家和民族未来读书的志向出国留学,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经济学,之后又进入哈佛大学经济系学习,并于1926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而在之后,陈岱孙学业有成,便立即归国毫不眷恋他国,尽管当时的中国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1927年担任清华学校大学部经济系教授,为清华经济系确定了“理论、事实及技术三者兼重”的培养目标。从事经济学教育70年,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教育理论,他认为应将专才和通才教育结合起来,主张实行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的恰当结合,坚持培养经济科学人才要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训练。


他学术上极端严格,课堂上不讲废话,做事更是雷厉风行,不打半点折扣。
在治学方面,陈岱孙以正直为先,始终强调对西方经济学不能“述而不批”。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系统研究,认为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崇拜是危险的,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的研究中,最忌简单化的做法。他的一生的关注焦点凝聚在教书治学上,排除各种诱惑,学术思想新颖,能及时了解各种动态,对经济形势和未来都有很正确的理解和分析,提供给社会和决策部门参考。而且对苏联的经济学也有长期深入的理解,在特殊时期,陈先生虽然没有公开发表评论苏联经济学的机会,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刻的了解。


1928年起,陈岱孙任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和系主任,次年起又兼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陈岱孙耿耿于怀地回忆:1933年,他曾作为中国代表,去参加在伦敦召开的国际货币会议,他回忆说,那时,真是国微言轻呵。
或许,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国外轻视,刺激着这位经济学家,他才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个国家,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而陈岱孙先后担任副会长、名誉会长,为联络海内外清华学子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与交流、关心母校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他是为母校工作服务年限最长、奉献最大的校友之一。
毕生为学,教书育人,为国为民,这大概就是陈岱孙的一生。


中国法学会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自选课题申报公告
《英汉法律用语大辞典(第2版)》首发仪式暨法律外语教学、研究与出版工作研讨会
关于召开第八届医事法学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医学会第八次医事法学学术会议的通知
身兼学术论文编辑和作者,他的论文投稿建议值得重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青少年体育》征稿
关于第九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征稿的通知
《音乐与声音研究》集刊(2019 年第一期)征稿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征稿启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南湖法学》第十七期征稿启事
《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征稿启事
第二届东南破产法论坛征文公告
第三届中国社会风险治理高层论坛会议
第二届研究生法学论文竞赛——“科技创新的法律治理” 征稿启事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