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证据科学》2020年第1、2期:目录与提要+投稿系统说明

法研在线 2021-09-17

来源:证据科学工作坊


《证据科学》2020年第1期 目录

【证据法学】

1、中国证据法治前进步伐(2017-2018年)//张保生;王旭;5-45

2、证据法学发展里程碑: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地位的确立//刘坤轮;46-58

【民事证据司法解释专题】

3、互联网法院审判对传统民事证据制度的挑战与影响//郑飞;杨默涵;59-71

4、司法鉴定郑重陈述承诺制度研究//刘鑫;李天琦;72-85

5、司法鉴定行政与司法视角的边界——民诉证据司法解释鉴定内容的思考//王旭;刘诗麟;86-99

6、我国民事限制自认的含义、类型及适用——以24篇裁判文书为视角//杜闻;100-112

【证据科学】


7、法证披露模型:应当向法证专家披露什么和法证专家应当披露什么?//Mohammed A. Almazrouei;Itiel E. Dror;Ruth M. Morgan;王进喜;113-129

《证据科学》2020年第1期:提要

【证据法学】

1、中国证据法治前进步伐(2017-2018年)

作者:张保生、王旭(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摘要:<正>2017-2018年,我国证据法治建设继续稳步前行,在证据规则的完善、证据司法和证据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许多进展。下面从六个方面做简要的概括和评述。一、证据规则在完善中暴露出理论薄弱的问题(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保障质证权该《实施意见》1第11条要求:"证明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都应当在法庭上出示,依法保障控辩双方的质证权。" 


2、证据法学发展里程碑: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地位的确立

作者:刘坤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

摘要:2018年《法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将证据法正式列入法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成为中国各法学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开设的其他专业必修课课程选项之一。由于核心课程在特定专业人才培养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证据法入选《国标》对于中国证据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证据法之所以能够成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了足以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特定维度的知识体系,层次分明的位阶型培养目标体系,以证据法学为核心的自成体系课程版块,量质齐升日益繁荣的证据法学研究成果体系,能够支持证据法课程理论实践与研究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及常态化高水准的前沿性国际交流体系。除此之外,证据法的发展也满足了《国标》选择核心课程的标准,外加学科带头人的不断强力推动,终于完成了证据法发展的这一里程碑任务。 

基金: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开放基金资助课题“证据法学学科地位研究”(2017KFKT05);

关键词:证据法; 法学专业; 核心课程; 法学教育; 法学专业核心课程;



【民事证据司法解释专题】

3、互联网法院审判对传统民事证据制度的挑战与影响

作者:郑飞、杨默涵(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摘要:我国三家互联网法院的成立标志着互联网植入司法的伟大革新,其中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最直观影响便是证据规则的改变,其特别体现在区块链存证第一案中。互联网法院的审判模式对证据裁判、自由心证和直接言词等基本原则有所发展,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最佳证据规则。以证据形式的电子化以及电子数据证据的充斥为起始点,传导至取证、存证形式的电子化以及机构、平台的创制,再到审判中举证、质证规则的创新,认证规则中电子数据证据审查方式与规则的完善,可以总结出我国互联网法院创新举措对证据规则之影响的分布逻辑。 

关键词:互联网法院; 证据法基本原则; 证据规则; 区块链存证; 电子证据;


4、司法鉴定郑重陈述承诺制度研究

作者:刘鑫、李天琦("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

摘要: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宣誓或者郑重陈述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有盟誓的礼仪,在古代司法上有仵作检案甘结、具结制度。在域外国家和地区,鉴定人出庭质证是否宣誓或者郑重陈述已经成为判断鉴定意见可采性的要件。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出台的司法解释中首次规定了司法鉴定郑重陈述承诺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司法审判中对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公正性审查。笔者针对如何尽快落实我国司法鉴定郑重陈述承诺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医患关系视角下我国医事行为的伦理思考及法律规制研究”(编号15AZD065);

关键词:司法鉴定; 宣誓; 郑重陈述; 鉴定意见; 承诺书;


5、司法鉴定行政与司法视角的边界——民诉证据司法解释鉴定内容的思考

作者:王旭、刘诗麟(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庭科学标准研究中心;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

摘要: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备受司法界关注。其中,涉及司法鉴定的条款达24条之多,笔者结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对相关内容予以了梳理与比较,揭示了民事证据规定给司法鉴定带来的变化与问题。民事证据规定重点规制了司法鉴定启动、受理、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鉴定人诚信承诺、鉴定人权利保障,鉴定人的出庭义务、遵守鉴定时限的义务,以及围绕鉴定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规定,以期保障鉴定质量。与此同时,民事证据规定也带来了管理上的边界之争的问题,包括司法鉴定行政管理部门与法院之间、法院与司法鉴定机构之间,以及法官与鉴定人之间权利义务的边界之争与之推,司法鉴定呈现多头管理已见端倪。本研究直面司法鉴定发展中的问题,建议尽早启动司法鉴定立法工作,强化鉴定意见的法庭质证,明确虚假鉴定的认定标准,梳理鉴定多头管理乱象等等,希望可以对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有所裨益。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科学标准在医疗损害鉴定中的应用》(2018)项目批准号18YJA820018;上海市现场物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8XCWZK26;

关键词:民事证据; 司法鉴定; 鉴定意见; 撤销鉴定; 质证;


6、我国民事限制自认的含义、类型及适用——以24篇裁判文书为视角

作者:杜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摘要: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7条而言,其所谓"有所限制或者附加条件"的自认是指广义的限制自认。广义的限制自认包括狭义限制自认及附条件自认两个组成部分。该两者的共性是:它们都与对方提出的主张一致且附加条件。与此同时,该两者的本质区别是:狭义限制自认的最终目的是否定对方提出的相关诉讼请求。而附条件自认则能使主审法官推导出另一涉案事实的成立。案例分析显示:我国法院对广义限制自认的解读存在着诸如误将间接否认识别为狭义限制自认等问题,值得引起规则制定者的注意。 

关键词:民事诉讼; 限制自认; 含义及类型解读; 实证研究; 司法实践;


【证据科学】

7、法证披露模型:应当向法证专家披露什么和法证专家应当披露什么?

作者:Mohammed A. Almazrouei、Itiel E. Dror、Ruth M. Morgan、王进喜(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法证科学中心;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安全与犯罪学中心;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法律上的披露问题主要集中在检控方向辩护方提供或者隐瞒了哪些证据。在本文中,我们将披露的概念扩展到更广泛的情境下,在这种情境下,披露失误可能导致误判。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模型,即"法证信息披露",它涉及哪些信息应该披露给法证检验人员,以及法证检验人员应当披露哪些信息。本文全面概述了四类利益相关者的动态交互:法证服务、调查、法律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我们通过五个问题讨论了法证信息披露模式的有效实施,即如果要向法证检验人员或者由法证检验人员提供最好的信息,以提高法证决策质素,并尽量减少偏差,则什么时候进行披露?披露什么?如何披露?向谁披露?为什么披露?

关键词:披露; 法证披露; 认知偏差; 决策; 法证科学; 不相关情境信息;

《证据科学》2020年第2期 目录

【证据法学】

1、论重复自白排除规则的完善//何家弘;林倩;133-145

2、证明方法自由原则在CAS兴奋剂仲裁中的适用及例外//罗小霜;146-158


【民事证据司法解释专题】

3、民事诉讼证据中有关鉴定的诠释与规则适用探讨//郭华;159-171

4、劳动争议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原理//李树民;172-178

5、新《民事证据规定》对法官权责的制度改造——基于司法鉴定的视角//陈如超;179-191

6、再论司法鉴定基本问题——兼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有关条款//朱晋峰;192-205

7、论民事诉讼中重新鉴定乱象的治理——以《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版)为契机//王元凤;曲子函;206-217


【证据科学】

8、鉴定人及其鉴定意见在德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彼得·哥特瓦尔德;曹志勋;218-226

9、“CSI效应”对香港华人群体的科学证据感知评估//许钰婷;卢铁荣;李学博;李贵香;227-237


【法庭科学】

10、尸体断层影像学文献计量分析//夏志远;晋文举;午方宇;韩冰;刘蓓蓓;都兰;丛斌;238-257


《证据科学》2020年第2期:提要

【证据法学】

1、论重复自白排除规则的完善

作者:何家弘;林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通过分析21例重复自白排除典型案例可以发现法官通常仅排除被告人的一部分重复自白,很少全部排除。在普通刑事案件中违法取供行为主要为刑讯逼供。在重复自白排除的证明程序中,同步录音录像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复自白被采纳的主要原因是自白具有任意性,但同时也存在着证明责任错位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平衡被追诉人权利保障与打击犯罪的需要,应当重塑重复自白排除的功能,实现从任意性保障到威慑理论的转变。应当扩宽违法取供的行为范围,明确监察阶段的调查行为也应当被纳入规范,完善重复自白排除的证明程序。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8XNH016);重庆市2017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B17091);

关键词: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 重复自白; 案例分析; 功能重塑;


2、证明方法自由原则在CAS兴奋剂仲裁中的适用及例外

作者:罗小霜(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摘要:证明方法自由原则是指与反兴奋剂违规有关的事实可以通过包括自认在内的任何可靠手段所确认。证明方法自由原则是"法无禁止即自由原则"在CAS兴奋剂仲裁证明活动中的具体化,由于CAS兴奋剂仲裁庭没有类似国内法中的强制性证据规则以遵循,因此当事人可以在不违背CAS所在国瑞士强行法的前提下自由使用任何证明方法。证明方法自由原则保障了当事人使用合理证据方法维护自身权益,但由于其基础理论是"法无禁止即自由原则",因此规则对这一原则适用的束缚构成例外情况,而适用与例外构成了证明方法自由原则的面面观。而例外情况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当前我国兴奋剂纠纷仲裁制度正处于建设阶段,对证明方法自由原则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相关规则的制定,为全球反兴奋剂活动提供有益的成果。 

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北京冬奥会反兴奋剂法律体系及防控机制研究(19ZDA01)”;教育部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大学生运动员权利保障问题研究(15YJCHZ109)”;

关键词:CAS; 兴奋剂仲裁;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 证明方法自由原则;


【民事证据司法解释专题】

3、民事诉讼证据中有关鉴定的诠释与规则适用探讨

作者:郭华(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新《民事证据规定》"涉及鉴定条款占所有条款数量的四分之一,其中,新增条款又约占整个鉴定条款的60%。这种大幅度对鉴定问题的修订,彰显出鉴定在民事证据中的重要地位与实践中的突出作用。这些有关鉴定条款的修改、新增和删除,除理顺民事证据规定与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解释的关系和回应民众对鉴定的需求外,侧重于人民法院对鉴定委托的管理和对鉴定人活动的规范。具体体现为加强鉴定委托管理、强化鉴定人出庭作证、限制鉴定人撤销鉴定意见、严格鉴定人承诺和作虚假鉴定等方面的责任,尤其是鉴定费用退回的制裁方式。但也存在规范鉴定人和法官行为的失衡,以及条款间及其与相关司法解释的不协调问题等。对此需要在尊重诉讼规律、科学规律和证据规则本质的基础上,以司法改革、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以及与相关法律、司法解释衔接和协调的综合视角对有关鉴定的规定作出理论诠释与适用说明,不宜孤立地解释条款的字面含义,以免导致实践适用上的失控。 

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800707);

关键词:民事诉讼; 民事证据; 鉴定规则; 规则适用;


4、劳动争议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原理

作者:李树民(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我国劳动争议的证明责任规范呈现碎片化、粗糙化倾向,实务中存在对劳动争议证明责任二元结构理解的混沌状态。司法实践呼唤劳动争议证明责任规范走向体系化、精细化,客观公正目标的实现需要主观证明责任的理性回归。文书提出命令和证明妨碍制度提供了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主观证明责任的契机;立法规范应当立足待证事实,完善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客观证明责任理论体系。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中工资待遇、管理行为和公司单方控制证据的特别事实要件,应由用人单位负担客观证明责任,其余要件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应符合法律要件分类说的一般立场。 

关键词:劳动争议; 证明责任; 举证能力; 待证事实;


5、新《民事证据规定》对法官权责的制度改造——基于司法鉴定的视角

作者:陈如超(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摘要: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事证据规定》,是在2017年民事诉讼法、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经验,对民事司法鉴定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进。由于法官依然主导、甚至控制司法鉴定进程,因此修订后的《民事证据规定》对法官涉及司法鉴定的权力与责任进行了制度改造,主要表现在强化了法官对鉴定程序的实质参与性以及对鉴定人的有效管理与监督。总体来看,在民事司法鉴定制度的历史改革脉络中,《民事证据规定》一定程度上矫正了民事司法过去一贯弱化法官权力与责任的制度改革路径。不过,《民事证据规定》对当事人权利与责任的强化,仍有可能变相弱化法官应当承担的职责;同时《民事证据规定》对鉴定人虚假鉴定、鉴定超期、撤销鉴定意见等诸方面简单、刚性且无救济的单向度制裁模式,极可能被鉴定人视为法院或法官基于自身立场的本位主义立法,并进而驱使鉴定人采取"责任规避型"的反制策略。 

基金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司法鉴定体系化风险及其管控机制”(19SKGH013);重庆市教育局课题《证据调查创新人才培养导师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民事证据规定; 民事法官; 司法鉴定;


6、再论司法鉴定基本问题——兼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有关条款

作者:朱晋峰(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司法鉴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摘要:最高法民事证据规定对于完善我国证据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证据规定,对作为证据体系重要一环的鉴定意见,从实体和程序方面都做了全面规定,对于缓解司法鉴定在民事诉讼中的诸多困境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部分条款也可能对司法鉴定制度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本文对司法鉴定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的鉴定人负责制、鉴定意见撤销等基本内容,再次予以阐释、厘定,以期能确保司法鉴定体系的有效运行。 

基金: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司法鉴定意见证据评价系统研究”(2016YFC080070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民事证据规定; 鉴定人负责制; 鉴定意见撤销;


7、论民事诉讼中重新鉴定乱象的治理——以《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版)为契机

作者:王元凤;曲子函(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司法鉴定意见是民事诉讼领域重要的科学证据。开展鉴定活动时,司法鉴定人有可能因程序性或技术性问题而向法庭出具有问题的鉴定,导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损。重新鉴定作为问题鉴定的救济路径之一,是严重问题鉴定的高端技术性解决方案。法官与当事人不恰当使用重新鉴定手段来纠正问题鉴定,是引发民事诉讼中重新鉴定乱象的内因。而司法鉴定的行政管理与诉讼规则博弈所导致的管理盲区的出现,则是引发重新鉴定乱象的外因。《民事诉讼证据规定》(2019版)为重新鉴定乱象的治理带来了契机。一方面,通过"提出异议—书面答复—鉴定人出庭"的鉴定异议疏导路径,使重新鉴定回归恰当的救济地位;另一方面,基于"初次鉴定、庭审质证、重新鉴定"构建多元化的问题鉴定管理路径。这种合理的问题鉴定分流管理模式,不仅有望有效治理既往的重新鉴定乱象,而且即将打破知识壁垒、实现庭审实质化。 

关键词:司法鉴定; 重新鉴定; 民事诉讼; 科学证据; 法律救济;


【证据科学】

8、鉴定人及其鉴定意见在德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地位

作者:彼得·哥特瓦尔德;曹志勋(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正>一、鉴定人的功能(一)知识的查明在德国民事诉讼法中,鉴定人应当为法官调查其所欠缺的知识,以便法官在涉争案件中能够正确地作出裁判。在通常情况下,基于书证、勘验和证人证言,案件事实能够被充分地查明,或者当事人对其根本并无争议。但是,仍然有必要获取特别的专业知识,以便认定比如被告基于过失的义务违反或者原告的与有过失。鉴定人的任务是,为法院提供调查所必需的经验知识,因为随后作出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9、“CSI效应”对香港华人群体的科学证据感知评估

作者:许钰婷;卢铁荣;李学博;李贵香(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系;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山东政法学院山东省高校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山东政法学院)

摘要:电视是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强大媒介。最近,法庭科学和刑事司法相关题材内容在各种媒体激增,伴随着公众对法庭证据的期望提高,"CSI效应"(犯罪现场调查影视剧效应)应运而生。本研究对CSI效应的探讨有两个方面的贡献。第一,验证了在香港中国人群中是否存在CSI效应。第二,采用模拟陪审团模式,从实证角度出发全面考察CSI效应。研究发现,尽管涉及法庭科学证据的媒体报道数量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参与者对法庭证据的感知,但这种感知并不影响参与者对法律的判断。法庭科学题材影视剧的观众在控方仅出示法庭证据时不可能判定被告有罪,在仅出示证词时也不可能判定被告有罪。当提交法庭证据时,唯一判定被告有罪的重要预测因素是参与者对科学证据可靠性的评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香港不存在CSI效应。 

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2019RKB01034);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创新团队“法庭科学”项目(2019KJE018)的资助;香港城市大学授予第二作者的战略研究补助金支持;

关键词:陪审员决策; 法律心理学; 科学证据; 言词证据; 文化差异;


【法庭科学】

10、尸体断层影像学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夏志远;晋文举;午方宇;韩冰;刘蓓蓓;都兰;丛斌(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鹤壁山城仁和医院放射科;杭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迪安鉴定科学研究院;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摘要:尸体断层影像学(post-mortem cross-sectional imaging,PMCSI),也称虚拟解剖(virtopsy或解剖画像(Ai),是法医学的革命性技术。较国际而言,我国PMCSI领域发展相对缓慢。进行系统的PMCSI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对于厘清国际PMCSI发展整体概貌和制定我国PMCSI发展战略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2013-2019年PMCSI领域下27个专业术语不同组合进行在线文献搜索,并对文献的年份、作者、研究领域、发表杂志、作者单位、发表国家等系列指标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世界PMCSI发展迅速:PMCSI已成为国际法医学的研究热点;瑞士、日本和英国PMCSI研究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尸体磁共振成像三个领域研究最为深入;PMCSI研究已得到相关学界的认同;法医日常检案中普及PMCSI是世界发展趋势。 

基金:中国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01707070113);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法医学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2016-XZ-21-02);

关键词:尸体断层影像学; 文献计量分析; 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 尸体磁共振成像; 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显影;

黄灯:那些被遮蔽的二本院校学生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2020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预通知
《法学研究》2020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汤森路透Westlaw系列数据库在线培训
《西部警苑》征稿启事
关于2020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妇联专项课题公开招标的通知
98岁“当代民法史活化石”金平见证民法典立法历程
面向全国!2020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政府法治专项课题招标
给出具体研究范围的6个选题,我喜欢!
江平教授:属于我们的时代已在缓缓落幕
“法律犯罪构成和理论犯罪构成”网络学术讲座顺利举行
湖南省法学会企业破产与重组研究会2020年年会征文公告
法学硕士也能发的10大C刊(上)
首届“陕西省法学优秀成果奖”终评结果公示

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在国际顶级学刊发表文章!

核心期刊编辑如何快速审稿?

2020年度山西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河北省法学会2019年度研究课题结项公告

广东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及征文启事

《民事程序法研究》(第二十四辑)征稿启事

第32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主题征文

关于征集第十五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0年度陕西省法学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

关于征集第十五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河北省法学会2020年研究课题立项公告
第十三届中国廉政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关于第十五届“东北法治论坛”论文征集的通知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应对研讨会在北理工召开
广西诉讼法学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公示
著名法学家朱苏力教授莅临计量大学法学院讲座
2019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两会会期缩短,民法典预计下周审议通过!

《现代法学》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现代法学》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的《公司法》修订”(司法部重点课题)研讨会通知
郑州大学检察公益诉讼研究院关于创办《公益诉讼论丛》(以书带刊)的公告
《公益诉讼蓝皮书——中国检察公益诉讼观察报告(2019年度)》征稿启事
听会讲座吧!
《法学研究生》夏季刊征稿启事
陕西省法学会关于第三届“法治陕西论坛”征文的通知
第六届粤港澳台法学研讨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心成功举办2020年小城公益诉讼大赛宣讲会
第三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启动
《上海法学研究》“环境健康风险规制专卷”征文通知
124人入选!2019年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出炉!
重庆师范大学:对郑华老师的有关学术问题已处理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评审结果的公示
关于第三届福建省律师协会监事会论坛论文征集的补充通知
关于“闽姐姐”普法专栏征稿的通知
“中国民法典评注”项目第二期工作会议暨民法典评注报告会顺利召开
福建省律师协会关于征集2020年海峡法学论坛论文的通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研究起草中
大学生26问中国法治,大检察官给出答案(含视频)
河北省法学会2020年研究课题立项公示公告
《地方法治蓝皮书(2020)》约稿函
《法学家》2020年第3期目录摘要(总第180期)
《法学杂志》2020年第5期目录与内容提要
50个项目,3000万元!安徽省公示推荐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20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附招标公告!

最高法发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
河南省2020年度科技成果奖奖励名单公布
广东省弘扬法治文化书画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贵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最新4期法学论文要目
《民商法论丛》征稿启事
首届重庆高校“版权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征稿!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专题征稿:少年司法制度
第三届计算法学国际论坛:智能产业发展与法律制度创新  | 会议通知&征稿启事
“国家治理与税收征管法修订”征文启事
“文明史视阈下的中国治理——以礼治与法治及其相互关系为主轴”学术研讨会
北京申请律师执业实习可以“先上岗、再考证”,通知来了!
《政治与法律》2020年第5期要目
《法治研究》2020年第3期目录与摘要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施70周年征文启事
“我与法制日报”征文活动启事
2020年78项课题被撤销、终止,国家向课题主持人限期追缴经费!
“长江首城、崇法善治·中国酒都、宜人宜宾” 法治主题征文评选结果出炉
《当代法学》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法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第六讲:尤陈俊老师谈法学论文应具备的三种意识
关于开展2020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山西省法学会关于表彰2019年度获奖小微课题作者和优秀组织单位的决定
双一流高校一硕士学位论文被指涉嫌抄袭:论文题目都一样
《湘江青年法学》第五卷第1辑征稿启事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征文简则
第十届(2020年)蔡定剑宪法学优秀论文奖征稿公告
贵州省刑法学研究会2020年征文通知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在线J.D.体验课报名通知
第一届“未来精英杯”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6号公告:参赛作品公示
共100项,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发布!
第四届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青年论坛暨湖南省法学理论研究会2020年年会 预通知
《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4期法学论文要目
《地方立法研究》网络投稿平台上线啦!
重磅,基金委公布2019年科研不端行为查处情况,撤销21个项目,通报批评案例曝光
《深圳法学》(2020)征稿启事
《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评论》2019-2020年度有奖征文获奖名单公示
关于征集2020年度宁波市律师实务理论研讨会论文的
关于参加“创意黔行─贵州省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的通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20年第4期征稿通知
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公布2019年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