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四届社科法学研习营招生简章,免费!

法研在线 2021-09-17

社科法学研习营是“社科法学连线”联合相关院校师生举办的主要学术交流活动,旨在吸引更多学子加入到跨学科法律的经验研究之中。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分别在云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举行,获得良好效果。


第四届社科法学研习营定于2020年8月21-30日在云上“连线”举行。本届研习营的主题是“法律经验研究的理论维度”(Theoretical Dimensions of Empirical Legal Research),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做专题讲授,举行交流会、工作坊和研讨会等活动,现面向全国高校招生30名学员。

具体活动安排

(一)专题讲授

1、法律与社会科学中的概念与命题

主讲人:贺欣    主持人:陈柏峰


2、司法的个案研究如何实现理论化

主讲人:侯猛    主持人:张剑源


3、经验研究的数据与理论:以监管制度研究为例

主讲人:陈若英    主持人:李娜


4、法律实证研究的层次与理论建构 

主讲人:程金华    主持人:杨帆


5、法律经验研究如何建构中层理论

主讲人:王启梁    主持人:韩宝


6、执法个案研究中如何发现理论

主讲人:周尚君    主持人:王启梁


7、法律经验研究的微观过程与理论创造

主讲人:陈柏峰    主持人:印子


8、法律、社会与历史研究中的理论感

主讲人:尤陈俊    主持人:于明


9、司法的理论与实践:保持怎样的距离感是合适的

主讲人:方乐    主持人:于龙刚


10、纠纷解决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资源

主讲人:彭小龙    主持人:陈杭平


11、重新发掘法律的政治经济学维度:从网络法研究切入

主讲人:胡凌    主持人:侯猛


12、思想实验与法律经验研究:以科幻和穿越文学为例

主讲人:陈颀    主持人:岳林


13、社会规范与法律理论

主讲人:戴昕    主持人:邱遥堃


(每次2小时左右,讲1小时,讨论1小时)

(二)论文交流会

就学员未发表的论文,老师给予指导、学员之间给予相互批评

(三)读书交流会

围绕新书的阅读,师生之间展开对话;同时就本期学习情况展开交流

(四)司法研究方法工作坊

多位学者将从各自专业立场介绍司法研究的前沿

(五)“科技还是科幻:未来的法学研究”研讨会

从法律与文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视角讨论法学研究的未来

招生说明和要求

1、招生对象

具有一定跨学科法律经验研究基础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招生人数为30人。为保证学习效果,专题讲授、交流会不接受旁听申请。


2、申请材料

(1)一份个人陈述。正文开始应包含如下信息:姓名、年龄、(本硕博)学校、专业、年级、个人照片、电子邮箱、快递地址和电话。在陈述中应介绍已修相关课程,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兴趣或研究规划,等等。在陈述的最后,应确认在时间上、技术上能打开摄像头进行学习和交流(需安装“腾讯会议”)。


个人陈述文件应命名为:“某某(姓名)个人陈述”,建议提交PDF格式。


(2)一份个人习作。习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以是未发表的,也可以是发表的。未发表的文章,将有机会被选入到论文交流会上进行讨论。


个人习作文件应命名为:“某某(姓名)习作:文章名”,建议提交PDF格式。


(3)上述申请材料请寄至:lss_2006@yeah.net。


3、报名截止时间

8月8日(周六);之后由遴选小组进行书面审,必要时进行电话面试;

学员名单将在一周内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并组建学员微信群。


4、活动举办时间

8月21日(周五)、22日(周六)、25日(周二)、26日(周三)举行专题讲授、论文交流会;


8月29日(周六)上午举行司法研究方法工作坊、下午举行读书交流会;


8月30日(周日)举行“科技还是科幻:未来的法学研究”学术讨论会。




学员福利

1、免费。


2、促成学员与老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

3、获得由陈柏峰、尤陈俊、侯猛编《法学的11种可能:中国法学名家对话录》新书(签名本)。

4、获得由程金华、张永健编《法律实证研究:入门读本》新书。

5、获得由侯猛编《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一书。

6、获得由贺欣当期主编《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8卷第1辑)“家事法的社会科学”专号新刊。

7、获得《中国法律评论》2020年第4期新刊。

8、未发表的优秀习作,将有可能被推荐至《法律和社会科学》(CSSCI集刊)等刊物上发表。


热烈欢迎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报名!

更多信息请关注“法律和社会科学”公众微信号(lss_2014);有疑问可以后台留言。



 社科法学连线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社会跨学科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法律和社会科学建设学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层法治研究所

《法律和社会科学》编辑部

2020年8月1日

附:师资介绍


陈柏峰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层法治研究所所长、校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基层治理。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和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乡村江湖: 两湖平原“混混”研究》《半熟人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深描》《传媒监督的法治》《乡村司法》等。


陈杭平  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纠纷解决研究中心主任、院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领域为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证据法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统一的正义:美国联邦上诉审及其启示》《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等。


陈颀  现任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地方立法研究》编辑、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研究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立法学、法律与文学。在《中外法学》《政治与法律》《北大法律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三体>的X种读法》《秋菊的困惑:“法律与文学”在中国》(即出)。


陈若英  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任纽约大学法学院CLI中心研究员、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访问副教授、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商法、法律经济学、财产法、资源、能源与环境法。在《政法论坛》《法律和社会科学》以及Iowa Law Review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活水清渠——法律制度运行的信息机制》等。


程金华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法律实证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 《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社会学研究》以及The China Review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风险法学的探索——聚焦问责的互动关系》、States,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Market Development: Comparing Capitalist Grow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19th Century United States等。


戴昕  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曾任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经济分析、法律与社会、信息隐私法、网络技术与社会治理、比较法等。在《中外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商研究》以及Development、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Law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译著有《非凡的时光:重返美国法学的巅峰年代》《规制中的公共利益》等。


方乐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现代司法理论、法律社会学、西方法律思想史、知识社会学。在《法学》《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转型中国司法知识的理论与诠释》《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理论与实践》等。


韩宝  现任甘肃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文翰学者”青年学者、2011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兼职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法院及其司法、法律地理学、纠纷的个案解决以及民事诉讼法学等。在《交大法学》《北方法学》《厦门大学法律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西北基层人民法院司法初论》等。


贺欣  现任中国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与社会、法律实证研究、比较法、中国法律制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法学家》《北大法律评论》《法律和社会科学》以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Law & Society Review、China Journal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Embedded Courts: Judicial Decision Making in China等。


侯猛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与社会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法律和社会科学》集刊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法学的知识社会学、司法制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学》《法商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等。


胡凌  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北大法律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网络法。在《中外法学》《法商研究》《东方法学》《交大法学》《网络法论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探寻网络法的政治经济起源》《互联网治理:架构与模式》(即出)等。


李娜  现任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与人类学、政府规制、法律实施。在《法学家》《法律和社会科学》《学术月刊》《思想战线》、The China Quarterl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彭小龙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基础法学教研中心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纠纷解决、司法原理与比较司法制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等。


邱遥堃  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法研究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法、法律社会学。在《思想战线》《法律适用》《法律和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合译著作《各行其是:法学与司法》。


王启梁  现任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与人类学、法律实施、边疆地区法治建设。在 《法学家》《法商研究》《现代法学》以及The Journal of Legal Pluralism and Unofficial Law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出版有《迈向深嵌在社会与文化中的法律》《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与运用》《反对拐卖:行动与理论的反思》等。


杨帆  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法哲学和比较法。在《法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人大法律评论》以及The China Review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外国行政法编年史》等。


印子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基层法治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曾在《法商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中国农村观察》《法律和社会科学》《交大法学》《法律书评》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尤陈俊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法学教研中心副主任、《法学家》副主编、青年长江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法律文化、中国法律史、法学学术史、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学》《法商研究》以及Modern China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日用类书与社会日常生活》《历史社会法学:中国的实践法史与法理》等。


于龙刚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基层法治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基层治理。在《法学研究》《现代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于明  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比较法、法理学。在《法学研究》《学术月刊》《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环球法律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司法治国——英国法庭的政治史(1154-1701)》等。


岳林  现任上海大学法学院讲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北大法律评论》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侵权法、网络法、法理学。在《中外法学》《法律和社会科学》《法律适用》《学术月刊》《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观察》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译著有《法律批判理论导引》《<理想国>剑桥指南》等。


张剑源  现任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和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法理学、民族法学。在《法学家》《环球法律评论》《法律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再造团结:中国艾滋病防治法律制度研究》《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与应用》《当代中国法律与习惯的认可研究》等。


周尚君  现任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科研处处长、期刊社社长、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法律和政治科学》主编,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哲学、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法学观念史。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自由主义之后的自由》《法学观念史论稿》《法律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等。

共52项!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第一届国际移民论坛征稿启事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通知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要目
共52项!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科技部重磅通知!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不可与奖励奖金挂钩
因论文抄袭,东北大学博士毕业10年后,学位仍然被取消
书香伴暑假:百部法学经典阅读征文大赛进行中
中国海商法协会第十五届理事会名单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征稿启事
高文彬先生百岁寿辰庆祝活动暨《东京审判中国团队》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教育部声明

2020/2021年度与爱尔兰互换奖学金遴选工作启动

中国政法大学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公告,每项资助60-80万元!

2020年广东省民商法研究生学术论坛通知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2020年暑期学校录取名单

重庆大学2020年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公示

人民出版社声明
第三届全国检察官阅读征文活动个人获奖名单
法律出版社青年法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第二批资助项目定了!
《探索与争鸣》第四届(2020)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启事
第十四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报名通知
《比较法研究》2020年第4期要目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司法改革论评》稿约
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前景与挑战”研究生学术论坛邀请函
《国际法探索》2020征稿现在开始啦!
上海市法学会海关法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海关法论坛征稿启事
福建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20年学术年会
2020年上海市“新时代法学理论与航运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征稿通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欧盟对外关系法的新发展”线上论坛征文公告

2019年度“湖北省十大法治人物 十大法治事件 十大法治创新案例”名单正式揭晓
高校教师职称改革征求意见:克服唯“帽子”、唯论文等倾向
《行政法学研究》2020年度“政府治理”论坛征稿结果公告
关于举办“中央苏区法律制度与新时代法治建设”研讨会的预通知(第二次)
网络游戏相关版权热点问题研讨会邀请函
2020年第二届“全国民商法博士生论坛”预告
江苏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理论研讨会邀请函
第四届近代法律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二号通知
《环球法律评论》2020年第1-4期中文目录
中国海商法协会关于2020年线上海商法研讨会的通知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20年年会预邀请函
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聘任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的通知
江苏法院第三十一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全名单
“不负时代重托 振兴同济法学”——专访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法学院院长蒋惠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