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3期法学论文要目

法研在线 2021-09-17

2020年第1期  法学论文要目

1、世界专利体系中专利客体的演进

易继明 王芳琴   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摘要:专利客体是衡量专利保护强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世界专利体系来看,专利客体在天然物质、微生物、植物、动物、与人体相关的组织、与抽象思想相关的产品或者技术等领域的演进,都呈现出逐步开放与扩展的趋势。这一趋势势不可挡,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发展对专利客体促进的绝对意义以及国家对于优势科技产业的强势倾斜、降低专利保护门槛等现实做法。这些因素迫使专利客体的理论向着满足现实需求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了专利制度为现实所用的功利主义形象。

关键词:世界专利体系; 专利客体演进; 专利保护强度; 国际趋势; 功利主义;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8JZD040);

2、人工智能作为知识产权主体的伦理探讨

曹新明 咸晨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摘要:从伦理角度考察,现有的知识产权主体制度蕴含着以自然人为原点的伦理原则,并以自然人人格理论和激励创新理论为伦理基础构建而成。当今的弱人工智能所具有的令人惊讶的创作物生成能力已引起人们的焦虑:假如未来的强人工智能或者超人工智能被设定为作者、发明人或者知识产权所有者,必将对以自然人为原点的知识产权主体制度造成强烈冲击。根据以自然人为原点的伦理原则,人工智能即使能够独立于人类而生成创作物,也只能是人类的辅助工具,不能与人类一样成为知识产权主体。基于此,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主体制度设计应严格遵循以自然人为原点的伦理原则,维护既有的以自然人为主体、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补充主体的知识产权主体制度体系。

关键词:人工智能; 知识产权;主体资格; 伦理规则;

基金:201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8JJD82000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B1805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1911501);

3、人工智能法律人格探析

徐慧丽 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人格,也就是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现代民法中,法律人格并不局限于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生物人"与"法律人"分离的立法技术肇始于古罗马法时代。法人、国家乃至河流等均因"更有效地实现特定社会需求"而获得了法律人格,成为法律上的"人"。随着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兴起,人工智能已突破辅助性工具的角色,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性。现行法律体系无法解决人工智能自主行为场景中的权利、责任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衔接问题。一条可能有效的建议是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人格。人工智能的法律人格应该是一种以法人制度为参考,以限定性、工具性为特征的电子人格。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设计,应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符合社会伦理规范,并以民法制度稳定性、社会秩序与安全为主要考量因素。源于自然法的伦理性要求不必然成为人工智能法律人格的绝对阻碍,技术局限性也不妨碍法律分析的前瞻性视角。

关键词:人工智能; 法律人格; 著作权; 法人; 伦理性;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8JZD040)阶段性成果;

2020年第2期  法学论文要目

1、人工智能“创作”认定及其财产权益保护研究——兼评“首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侵权案”

冯晓青  潘柏华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从客观的表现形式观之,人工智能具有"创作"作品的能力属于事实判断。但对于由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能否受到著作权法的二元保护,存在法律价值判断的诸多争议。由"人格-财产"二元体系建构的著作权,决定了著作权法中关于"创作"的本质要求。明确"创作"的客体独创性和主体创作意图两项认定要件,区分"创作"的自然机理和法律机理,可以判定人工智能的创作机理并非著作权意义上的"创作"。基于人工智能生成成果不享有著作权的裁判结论,必须明确相关权益的法律属性与权能范围。在现有产权保护体系内,阐明此类数据财产保护的正当性以及利益分配的法律解释逻辑。

关键词:著作权法; 创作; 人工智能生成成果; 数据财产权益;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139);

2、从利益分配的法哲学到合作智能技术的权益配置规则

孙曼曼 石磊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创新要合作,合作要分配,分配要正义,正义需问询自然法则。合作知识财产利益分配的法哲学有利于保障合作的各得其所,保障按劳动财产权理论分配权利归属、按生产要素贡献比例分配收益权。人工智能产品只是一智能程序的外在载体,不是劳动主体,其自行生成的技术或作品,权利归属人工智能技术权利人;结合形成的技术或作品,权利归属操作者与人工智能权利人共有;改进、改编形成的技术或作品,权利归属改进、改编者。合作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生成技术或作品的专有权,依据劳动财产权理论和人工智能法律问题解决的前问题规则具体确定,收益权按照生产要素分配,要素贡献比例应以"市场机制+必要的宏观导向"来确定。

关键词:合作知识财产; 利益分配; 法哲学; 人工智能; 权益配置规则;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6JK1474);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7Z134);西安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项目(2017SZ02);

3、论物权法定与意思自治之缓和——评我国涉外物权法律适用中引入意思自治的合理性

朱京安 范书江  南开大学法学院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摘要:我国涉外物权法律适用规则首次引入意思自治原则,取代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物之所在地法作为选择准据法的依据。然而物权法定是国内物权实体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强制性规范,且包含有重要法律秩序利益。多数学者认为此规则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其忽略了民法上物权法定主义缓和的趋势以及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大适用了满足交易便捷和法律适用灵活性的现实需求。在国际私法层面,应当厘清物权法定之缓和空间,给予意思自治原则以合理适用余地,有利于克服单一适用物之所在地法的僵化弊端。

关键词:意思自治; 物权法定;缓和空间; 物之所在地法;

4、论国际投资仲裁“程序滥用”及其规制

银红武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摘要:"程序滥用"是"权利滥用"的程序表现。相较于其他国际司法或准司法机制,国际投资仲裁下的"程序滥用"具有特殊性。投资仲裁程序的滥用大都牵涉到具体投资申请方出于滥用性获取自身具体投资仲裁权利的目的而行使了投资协议下的一般性投资仲裁权利。故而,此种权利运用方式直接否定了投资仲裁庭管辖权的存在,而不仅仅是阻碍投资者权利的行使。国际投资争端方所使用的、可冠以"程序滥用"标签的仲裁策略大致可归纳为不正当创设条件企图成就国际投资条约仲裁管辖权、同时启动多个仲裁程序以使胜诉机会最大化、并非出于纠纷解决的真正目的而启动仲裁程序三种类型。国际投资仲裁实践中,应利用好现行国际投资仲裁法律框架对投资参与方"程序滥用"行为的行之有效的规制。无论是中国投资条约还是《国际投资争端仲裁规则》对投资仲裁"程序滥用"的规制均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关键词:国际投资仲裁; 程序滥用; 管辖权; 规制;

基金:2018年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8K022);201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19YBZ178);长沙市司法局“涉外法律服务研究”项目(2019);

2020年第3期  法学论文要目

1、从制度、制度化到制度体系构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

莫纪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深入分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构成的十三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体系的基本特征出发,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所经历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制化和法治化的演进过程,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走向成熟和定型的同时,依靠制度化的理念解决了制度建设中的制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制度化与法律化、法制化和法治化之间的逻辑联系等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通过详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的重要文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体系的政策确认,指出了制度化和法治化中的"化"字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走向成熟和定型中的理论构建功能,并通过提出"法治化"是制度化的最佳状态的命题,旨在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法治工作的"总抓手"在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功能,从而更加科学和有效地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所确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体系的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制度建设; 制度体系构建; 制度化; 法律化; 法制化; 法治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基金: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FX002);

2、“黑社会”与“恶势力”犯罪的刑法界定研究

朴宗根 吕江鸿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摘要: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恶势力"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萌芽雏形,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恶势力"发展的高级阶段。由于恶势力集团属于共同犯罪,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有一定相似性,实践中容易对两者产生混淆。但是,在刑法意义上,恶势力犯罪集团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两种不同的犯罪行为,犯罪性质不同,法律后果也不同。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一种独立的犯罪行为,而"恶势力"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也不是独立罪名,只是一种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是量刑时要考虑的从重情节。在司法实践中,认定黑恶势力犯罪要防止两种倾向,既不能将"恶势力"犯罪"拔高"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也不能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降格"处理为"恶势力"犯罪。因此,从刑法规范意义上明确两者的认定和区分标准,对建立健全打击防范治理黑恶势力犯罪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恶势力; 黑社会; 定罪量刑; 治理体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FX09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F018);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6JZ085);陕西省“三秦学者”支撑计划“西北政法大学基层社会法律治理研究团队”;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遴选结果
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正式发布:未见政法院校!
7项未通过!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年7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中华司法研究会民族法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
2020内蒙古法律文化论坛——第四届家事审判专题会通知
2020内蒙古法律文化论坛(年会)——第二届基层治理专题会征稿函
关于举办“贯彻民法典绿色条款”征文活动及专题研讨会的通知
第十八届华东律师论坛来了,优秀征文征集开始!
疫情防控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主题征文、2020法治文化研究会论文征集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0年暑期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的通知
教育部发文:限时清理!追回已拨经费!
《法学杂志》2020年第8期要目
第十五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预通知
江苏省法学会工程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预通知
第六届区域法治文化发展论坛暨“区域法治文化与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峰论坛会议预备通知
《经济法研究》(2019年第1期 总第22卷)
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公共卫生应急法治研讨会
第六届区域法治文化发展论坛暨“区域法治文化与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高峰论坛会议预备通知
第四届社科法学研习营学员录取名单
东南大学法学院2020年夏令营优秀营员名单
山东大学法学学科复办四十周年高端讲坛、系列讲座汇编,可回看!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海洋检察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研讨会征文启事
《地方立法研究》2020年第4期要目
2020年深圳律师实务专著申报开始啦!
《犯罪研究》2020年第1、3期要目
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中标结果名单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要目
《时代法学》2020年第3期要目
广西侦查学研究会关于开展2020年学术年会征文的通知
2020版:最新借条范本,让你躲避借贷中的那些坑!
2019年CLSCI期刊高产作者所属法学院校人数统计(征求意见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