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犯罪研究》2020年第1、3期要目

法研在线 2021-09-17

《犯罪研究》2020年第3期要目



【专题研讨】1.社区矫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吴宗宪(2)2.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发展创新空间刘强(4)3.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理念基础与制度构建刍议井世洁;陈玉莹(13)4.社区矫正假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障碍分析及破解策略金碧华(20)【理论研究】5.警察武力使用的法律与制度控制之中美比较研究夏菲(33)6.民国时期上海女监烟毒女犯的戒烟处置问题研究杨庆武;曾贝(45)7.近二十余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之流变与反思周奕澄(57)【实践探索】8.主办侦查员制度实施的实证考察与问题分析刘启刚(68)9.矫正视野下的罪犯分类:从犯罪类型到犯因——以女性犯罪为视角周折(80)【检察官论坛】10.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运行实证观察胡巧绒;舒平安(88)11.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申诉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孙昱东(106)

【专题研讨】


1.社区矫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者:吴宗宪(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这是社区矫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发展创新空间


作者:刘强(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研究院,社区矫正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该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对社区罪犯管理的专门法律,将对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提供比较全面的法律依据。在宣传和贯彻该法的同时,法学工作者有必要关注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发展创新空间。在立法起点方面需要考虑扩大缓刑、假释的适用比例;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考虑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配套改革;根据依法立法的原则,要确保《社区矫正法》的立法原则与《宪法》的精神和规定保持一致;根据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加强社区矫正的组织保障,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和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执法队伍。


关键词:社区矫正法;制度保障;发展创新


3.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理念基础与制度构建刍议


作者:井世洁;陈玉莹(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和手段成人化等特征。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在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以及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处于探索期,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在对国家亲权、儿童利益最大化以及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这三个有关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核心理念梳理的基础上,应当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理念,明确人事聘用标准,设臵未成年人矫正项目,以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理念基础;制度构建


4.社区矫正假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障碍分析及破解策略


作者:金碧华(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内容提要:假释是一种典型的开放式处遇的刑罚变更执行制度,假释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是其注重对罪犯的教育矫正,以犯罪人出狱后顺利复归社会为目标。然而,社区矫正假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再社会化过程却面临着制度、文化、市场、社会交往、心理五个方面的障碍。为消除假释人员社会歧视偏见,恢复社会功能,顺利回归社会和融入社会,应从制度建构、文化包容、行动嵌入、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确立假释人员回归社会和融入社会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社区矫正;假释人员;回归社会;障碍;策略


【理论研究】


5.警察武力使用的法律与制度控制之中美比较研究


作者:夏菲(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提要:警察武力使用在美国分为致命武力使用和非致命武力使用;在我国包括使用武器、警械以及徒手控制,这些都是会导致被武力使用对象伤亡的手段。虽然美国通过宪法与法律立法规范、司法制约、警察机关内部控制机制以及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予以规范、控制警察武力使用,但实践中仍然经常出现警察过度使用武力问题并引发重大社会事件。借鉴美国在武力使用法律与制度控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国需继续坚持警察慎用武器的原则,并进一步在立法、标准设定、司法监督、公安机关内部制度建设以及社会监督等方面予以完善,确保警察在实现执法目的的同时将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关键词:警察;武力使用;武器;警械


6.民国时期上海女监烟毒女犯的戒烟处置问题研究


作者:杨庆武;曾贝(梧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梧州学院学工处)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上海的女监,对于各类烟毒女犯特别是染有烟瘾毒瘾的女犯,采取多种措施予以妥善处臵,或通过在监内设臵戒烟所、或将其移送至监外的社会性专门戒烟医院等对其予以戒毒治疗,以期戒除其烟瘾毒瘾。上海女监的此种戒烟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起到一定的成效,不过,从整体效果而言,并不能完全达到其所宣扬的予以彻底戒除烟瘾毒瘾的成效,而将烟毒女犯移送至监外戒烟医院,就实际状况而言,其出于缓解监内人犯拥挤的压力进而借此疏通监犯的现实意义,恐怕将远远大于戒治烟瘾毒瘾的医学意义。


关键词:民国时期;上海女监;毒品;女犯;戒毒


7.近二十余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之流变与反思


作者:周奕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犯罪学有别于其他刑事法学科,在研究方法上独具特色。近二十余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流变始终围绕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两条主线,并引入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邻近学科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思辨方法创新上的不足、实证方法深度不够以及跨学科方法淡化本体的问题。未来我国犯罪学研究应当坚持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相融合,建构以本体犯罪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多学科视角下的犯罪学研究方法之路径。


关键词:犯罪学;研究方法;思辨方法;实证方法


【实践探索】


8.主办侦查员制度实施的实证考察与问题分析


作者:刘启刚(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侦查与反恐怖学院)


内容提要: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措施,主办侦查员制度在探索和完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现实问题。通过选取全国代表性地区侦查机关的一线侦查人员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主办侦查员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侦查员方面、保障制度方面和侦查机关方面等三大问题。深入调查分析主办侦查员制度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表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这对确保主办侦查员制度不断完善并发挥其作用具有重要价值与启发。


关键词:主办侦查员制度;侦查人员;保障制度;侦查机关


9.矫正视野下的罪犯分类:从犯罪类型到犯因

——以女性犯罪为视角


作者:周折(北京大学;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


内容提要:对罪犯的传统分类方式是以犯罪类型为标准,这使得罪犯矫正的力量仅停留于行为,而未及行为人,未真正触及犯罪人格,从而限制了矫正质量的提升。以犯因作为标准对罪犯进行分类,是透过犯罪行为追究行为背后的犯罪人格,从而准确凸显了矫正的“靶点”,不仅可以实现精准矫正,而且便于整合监狱矫正资源和社会政策资源,从而实现更好的矫正质量。


关键词:罪犯分类;犯因;女性犯罪;精准矫正;社会政策


【检察官论坛】


10.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运行实证观察


作者:胡巧绒;舒平安(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


内容提要: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至今两年有余,观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司法实践,可以发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起诉人“大获全胜”、案件地域性强、刑事案由分布丰富、诉讼请求多元等特点。就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适用的案件领域、适用要件、能否适用调解、能否主张惩罚性赔偿等重大争议问题展开分析,主张通过立法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界定并作出类型化规定,制定专门的公益诉讼程序法。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裁判;实证研究


11.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申诉法律监督机制的完善


作者:孙昱东(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张江地区检察院)


内容提要:刑事申诉检察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公民在刑事诉讼中各项权利的重要救济制度之一。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刑事申诉检察部门面临着新、老问题交织所带来的“监督难”的困境。通过分析刑事申诉检察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剖析司法改革落地刑事申诉检察工作面临的多重困难,主张经由不断丰富“一体四翼”刑事申诉工作内涵这一有效路径,进一步完善刑事申诉法律监督机制,有效破解当前刑事申诉监督难题,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切实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关键词:司法改革;刑事申诉;法律监督;路径

《犯罪研究》2020年第1期要目



【理论研究】

1.我国贪污贿赂犯罪主体特征的“大数据画像”研究

——基于8133份公开起诉书的大数据分析金鸿浩;李凌;刘思敏(2)2.大数据时代下犯罪预测的应用与限制研究张蓓蓓(16)3.社会资本与生活方式视角下的犯罪与被害重叠研究李嘉琦;王薇(24)4.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刘常庆;凌依依(33)5.无差别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探究——基于76起案例的分析郭风娇(42)【实践探索】6.网络诈骗犯罪的司法认定难题探解李铁;远桂宝(49)7.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困境及其破解魏克强;宋梅琼(56)8.侦诉衔接下主办侦查员制度的适用与优化胡德葳(61)9.疑罪从无类刑事错案的责任追究——以聂树斌案为研究对象闵丰锦(67)10.职务侵占类犯罪生成机制及其情境预防于海生(78)【检察官论坛】11.检察机关防范内部干预司法办案制度初探韩东成;张元金(83)12.域外侵犯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比较与借鉴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六检察部;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联合课题组(90)13.捕诉一体模式下提升检察办案质效研究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98)【境外动态】14.学校安全治理视阈下美国校园警察制度的实践变革何树彬(105)

【理论研究】


1.我国贪污贿赂犯罪主体特征的“大数据画像”研究

——基于8133份公开起诉书的大数据分析


作者:金鸿浩;李凌;刘思敏(国家检察官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特征进行“大数据画像”,有利于提升腐败惩治精准性、腐败预防科学性和腐败研究客观性。本文主要对2016年我国检察机关公开的8133份贪污贿赂犯罪起诉书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重点研究贪污贿赂罪犯罪主体的年龄、学历、职务等因素及其与犯罪类型、犯罪金额、犯罪潜伏期等的相关关系,通过统计数据揭示了当前腐败现象的部分规律性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腐败测量;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数据画像


2.大数据时代下犯罪预测的应用与限制研究


作者:张蓓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提要:大数据时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可以应用在犯罪预测领域。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测警务,可以更高效地配置警力资源,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犯罪人预测因其对个人隐私和自由的侵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背离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挑战,它的适用范围须严格限制。受数据完备性、俄狄浦斯效应、黑盒子理论等因素影响,我们对大数据时代下犯罪预测的应用要保持审慎态度。


关键词:大数据;预测警务;犯罪人预测


3.社会资本与生活方式视角下的犯罪与被害重叠研究


作者:李嘉琦;王薇(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基础部)


内容提要:犯罪与被害重叠是西方犯罪学近年来的重要发现。尽管已经有众多研究分别讨论了我国的犯罪与被害情况,但对于被害与犯罪重叠的研究人们知之甚少。本研究以J市某看守所591名在押人员为样本,分析犯罪与被害重叠现象,用社会资本与风险生活方式为主要理论视角,解释犯罪行为与被害经历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犯罪与被害确实存在重叠现象,社会资本弱以及高风险的生活方式会使人更容易同时成为犯罪人与被害人。


关键词:犯罪与被害重叠;社会资本;生活方式


4.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作者:刘常庆;凌依依(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内容提要:社会支持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帮助罪错未成年人修复断裂的“社会腱”,从而复归社会,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多数学者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社会支持的状况、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特定地区研究数据不具备普遍代表性,以国家统计局、各省市司法厅(局)公布的数据为基础,发现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支持存在政府人员与财政不足、社区服务机构缺少、社会工作者规模有限以及困难家庭支持不力等问题,应当通过明确政府权责、拓展社区参与空间、完善社会工作保障机制以及加强困难家庭帮扶等途径予以完善,以形成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支持体系。


关键词:社区矫正;未成年人;社会支持


5.无差别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探究

——基于76起案例的分析


作者:郭风娇(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提要:相较于一般杀人案件,挫折是引发无差别杀人的特殊犯罪心理。由于无差别杀人者情绪反应消极、具有严重的他责倾向,导致他们在相同情境下受挫感更强、更容易实施攻击行为。无差别杀人针对无辜人群实施犯罪,属于挫折——攻击中的特殊类型:转向攻击,即泛化报复,这与无差别杀人者道德感低下和严重的自毁情结有关。无差别杀人案件中被害人往往是是无辜的弱势群体,这种试图引发社会轰动的攻击方式主要由犯罪人的懦夫心态所决定。对无差别杀人案件的预防可以从短期预防和长期预防两方面进行。


关键词:无差别杀人;挫折感;泛化报复;懦夫心态


【实践探索】


6.网络诈骗犯罪的司法认定难题探解


作者:李铁;远桂宝(南通市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内容提要:网络诈骗作为诈骗罪的特殊形式,具有专门的入罪与量刑标准。与传统诈骗相比,网络诈骗的入罪门槛低,量刑相对重,准确认定网络诈骗对于正确定罪量刑,实现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司法解释并未明确网络诈骗的概念,且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致使网络诈骗的司法认定成为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正确认定网络诈骗,先是要厘清普通诈骗与网络诈骗的区别,以解决罪与非罪的问题;然后要厘清网络诈骗与特定网络环境下盗窃、赌博及信用卡诈骗的区别,以解决此罪与彼罪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诈骗;赌博罪;信用卡诈骗;司法认定


7.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困境及其破解


作者:魏克强;宋梅琼(甘肃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公安分院)


内容提要:新时代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在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犯罪嫌疑人的诈骗手段。尤其近几年,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本文基于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两起真实案例,分析了当前电信诈骗案件侦查中受害人范围广、犯罪手段智能化、行为非接触性、诈骗方式多样、反侦查能力强等问题,探讨了由个案侦查向串并案侦查的侦查思维转变,从传统物证向电子证据的取证方式转变,从侦查部门合作到与电信部门、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侦企合作模式转变以及提升社会公众防范意识等破解思路。


关键词:网络电信诈骗;侦查;犯罪特征;破解思路


8.侦诉衔接下主办侦查员制度的适用与优化


作者:胡德葳(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内容提要:主办侦查员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侦查活动与侦查监督、审查起诉、审判等工作之间的衔接,而侦诉衔接的过程中主办侦查员与其他诉讼主体在理念、方法和思维方面存在差异,成为了主办侦查员制度发挥功效所面临的困境。对此,主办侦查员制度在施行与适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主办侦查员法治化理念的强化,明确侦查中立性要求,提升侦查诉讼性目标,以主办侦查员主动化、负责制、提升侦查质量为方法实现侦诉衔接下主办侦查员制度的优化。


关键词:侦诉衔接;主办侦查员;侦查思维;证据


9.疑罪从无类刑事错案的责任追究

——以聂树斌案为研究对象


作者:闵丰锦(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检察院)


内容提要:不同于绝对无罪的刑事错案,在过错责任制的原则下,疑罪从无类刑事错案的责任追究更为复杂,已平反近两年、追责进度尚未公开的聂树斌案正是如此。以聂树斌案为研究对象,以再审无罪判决书为依据,梳理无罪判决后短期内有关责任追究的官方、专家、媒体、网民等多方声音,分析其中存在的积极追责、消极追责、不用追责等观点。在明确疑罪从无类刑事错案的追责时机、追责范围、追责机制等基础之上,提出对疑罪从无类刑事错案责任追究的个人展望:谨慎的乐观。


关键词:聂树斌案;责任追究;疑罪从无;刑事错案;谨慎乐观


10.职务侵占类犯罪生成机制及其情境预防


作者:于海生(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提要:职务侵占犯罪自2014年以来在上海市呈现出小幅波动的运行态势。随着中小微企业数量的环比增多,那些没有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职务侵占类犯罪有更高的发生可能性。目前,上海市的职务侵占案件主要发生在中小微企业内部,以基层管理人员和基层业务员为案件高发群体,虽然犯罪的发生具备一定的隐蔽性,但侦查难度普遍不大。这也意味着,其犯罪预防控制的难度降低。针对当前发生的职务侵占犯罪,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心理失衡,公司财产易受侵害,缺少完善的外部监督是其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以减少犯罪机会,同时加强价值观引导,在思想层面减少企业员工犯罪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关键词:职务侵占罪;犯罪原因;日常活动理论;情境预防


【检察官论坛】


11.检察机关防范内部干预司法办案制度初探


作者:韩东成;张元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八检察部)


12.域外侵犯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比较与借鉴


作者: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六检察部,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联合课题组(课题组成员:谭滨,房长缨,康强,欧阳昊,陈丽天,张婷婷,郭大磊,肖凤;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六检察部,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13.捕诉一体模式下提升检察办案质效研究


作者: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杨恒进,王蓓俊,顾文,肖龙;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


【境外动态】


14.学校安全治理视阈下美国校园警察制度的实践变


作者:何树彬(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提要:美国校园警察制度在维护校园安全、安定学校秩序、推行法治教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校园警察的合法化、专业化受到了质疑。基于此,各方正在逐步达成共识,政府和学校应进一步改革校园警察制度,明确校园警察的职责定位,推动校园警察与学校建立可持续性的合作关系,形成学校安全共同体;明晰校园警察的专业能力标准;加强校园警察对所在学校安全需求的评估;进一步加强校园警察执法的科学化、人性化、标准化等,真正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美国;学校安全;校园警察制度;变革

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中标结果名单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要目
《时代法学》2020年第3期要目
广西侦查学研究会关于开展2020年学术年会征文的通知
2020版:最新借条范本,让你躲避借贷中的那些坑!
2019年CLSCI期刊高产作者所属法学院校人数统计(征求意见稿)
“80后”法学博导骆梅英教授拟任省直单位副厅领导职务
《环球法律评论》“数据安全与数据治理”主题研讨征稿
《政治与法律》2020年第8期要目
山东成立全国政法类院校首家网格学院
山东省法学会与山东大学共建山东系统与计算法学研究中心

定了!11月起全国统一施行!

新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方式汇总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的通知

“民法典背景下的公司法修改与法律适用研讨会”征文启事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预通知

河南省教师和青少年学生“防控疫情与法同行”专题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公布!

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下刑事诉讼全流程释法说理(2020)训赛营 海选赛报名资格审查入围名单

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教育家朱寰先生逝世,沉痛哀悼!
同学,醒醒!正式“开学”啦!
《法学论文写作》视频,适合本硕学生!
湖南某高校法学院学工办副主任骗学生的行为该如何定性?大家怎么看?
“法学知识的性质与谱系”学术研讨会公告

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职业技能大赛的通知

最新通报来了:认定抄袭、撤销学位!

侯欣一教授的代表作《从司法为民到大众司法——陕甘宁边区大众化司法制度研究(1937—1949)》增订版重磅发布

首届“黄河法治论坛”征文通知

首届“全国民事诉讼法学博士论坛”征文公告

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课题中标结果

中国海洋大学2020年秋季法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交通肇事罪大数据:男司机万人发案率为女司机的8.8倍

发表论文与学位脱钩是理性纠偏,早该如此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1-6期法学论文要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最受欢迎的十大民法典讲座视频(收藏学习)
“民法典与劳动法律问题”研讨会
2019年CLSCI期刊自发率统计(征求意见稿)
2019年各法学院校CLSCI期刊论文总数排名(前20名)(征求意见稿)
想学法学吗?法大西政西法大华政中南大等353所高校欢迎你!
关于启动2020年与有关国际组织合作项目(第二批)遴选工作的通知
奖金30000元的“全国法科学生写作大赛”启动网络在线评审
2019年CLSCI期刊高产作者统计(征求意见稿)
2019各学科CLSCI十强排名(征求意见稿)
《荔园法学》2020年期征稿启事
关于“知识产权与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通知 (第一轮)
“江苏省第七届研究生老龄论坛暨第五届青年学者老龄论坛” 邀请函
第六届“城市治理”全国博士生论坛征文通知
研究生毕业设计复刻他人作品?校方回应:责成启动查核!
245人!两大学部公布杰青等项目评审专家名单
无罪!系迄今遭羁押最久申冤者!张玉环杀人案26年后再审改判无罪!
“新《民事证据规定》:理解与适用”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民法典》主题征文,有稿酬,800每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商法:理念、制度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浙江省第二届“乡村振兴法治论坛”征文活动的通知
1项撤销、13项终止!2020年7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
同学,法学竞赛参加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