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21年第2期法学论文要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
❖❖
目录
从价值取向到涵摄目的:“思想/表达二分法”的概念澄清
作者:冯晓青、刁佳星
作者简介:冯晓青,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刁佳星,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摘要:有关“思想/表达二分法”的理论争议与实践藩篱源自学界未能将其作为一项法律概念加以分析。从法律概念的价值取向与涵摄目的入手,可以发现著作权法对公共领域的价值偏好界定了“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内涵;著作权法的司法实践划定了“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外延。在价值取向支配与典型对象框定下,“思想/表达二分法” 为涵摄非典型对象提供了价值依托与类比依据。
关键词:谢和平;科技文明;生态文明;思维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著作权法的挑战和应对
作者:刘 维
作者简介:刘维,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
摘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尚未动摇著作权法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但是人工智能创作和作品利用产生了独创性、权利归属和合理使用判断的新问题,应当在《著作权法》中明确相关规则。基于人工智能创作过程的选择和判断空间、与人类创作成果的相同外观表现、产权激励及稳定交易秩序的政策,应当认可人工智能创作成果的独创性;基于人工智能创作过程的自主性,避免对算法所有者的多重激励,应当拟制算法使用者就人工智能创作成果享有著作权;基于人工智能利用他人作品的基础性和非表达性,可以考虑转换性使用规则的本土改造或增设人工智能利用作品行为的合理使用情形。
关键词:人工智能;独创性;著作权归属;合理使用
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关联案件诉讼程序之适用路径研究
作者:郭怡萱
作者简介:郭怡萱,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扬州大学法学院讲师。
摘要: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之间产生关联,是因为案件争议的焦点同时符合了行政法规范和刑事法规范。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关联案件的处理方式并不统一,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法院立案审查区分机制匮乏和法院内部移送机制缺失以及行政主体与法院之间的协作路径阻滞等不足。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可借鉴已有的“三审合一”的经验,构建“二诉合一”的审理机制,以此有效消除现行处理机制中的障碍,缩短诉讼周期,有助于推动司法公正与效率目标更好的达成。
关键词:关联案件;行政诉讼;刑事诉讼;诉讼程序;二诉合一
合法预期在中国法中的命途与反思
——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件为例的检讨
作者:胡若溟
作者简介:胡若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摘要:自合法预期被引入判决以来,这一概念围绕着“内容”“渊源”“保护条件”和 “保护方式”四点主要争议在英国法中蓬勃发展。而在中国,虽然学人一直未曾放弃对合法预期中国化的关注,但其在中国司法审判中基本附着于“信赖保护”的话语体系。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10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国法院在“程序性预期保护”“保护条件”和“信赖利益作为行政决定前考虑因素”等三方面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合法预期理论。由于其在实践中侧重约束行政权力,未能兼顾公私利益,并不能作为法院完成政策实施等多元化任务的最佳工具,因此不为法院倚重。为此,应从限制保护对象、严格保护条件、限定保护方式入手为合法预期在中国法中寻找更为准确的定位。
关键词:合法预期;法院任务;政策实施;纠纷解决
继北大之后,又一位清华女生爆料:被校友坑,遭遇职场PUA……
南开大学关于陆续开通接收2022级推荐免试研究生预报名网报系统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