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法学院的90后副教授们

法研在线 2022-10-05
文末先领取个支付宝红包再走吧
感谢您对我们公众号的支持

来源:法律学术八卦社

1、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聂友伦聂友伦,法学博士,副教授。经历2021至今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2017-202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博士研究生2018-2019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访问学者2014-201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硕士研究生2010-2014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 法学本科学术成果“?刑事诉讼法时间效力规则研究”,《法学研究》202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 司法制度》 2020年第9期转载);“?司法解释场域的“央地矛盾”及其纾解——以“地方释法”为中心的分析”,《法律科学》202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 2021年第6期转载);“?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法源地位、规范效果与法治调控”,《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4期;“?论司法解释的权力空间”,《政治与法律》2020年第7期;“?论司法解释的立法性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 2020年第9期转载);“?检察机关批捕权配置的三种模式”,《法学家》2019年第3期;“?论罪行遗漏的处理模式”,《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年第5期;“?职务犯罪监察证据若干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科研项目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课题“司法解释脱法化问题研究”荣誉奖励2020年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2019年 蔡定剑宪法学优秀论文奖2、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谢澍谢澍,1992年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纽约大学(2018-2019)、香港大学(2016-2017)、高雄大学(2017)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理论。主要科研成果1.谢澍:“迈向整体主义——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转型逻辑”,《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2.谢澍:“论刑事证明标准之实质递进性——‘以审判为中心’语境下的分析”,《法商研究》2017年第3期。3.谢澍:“刑事缺席审判之类型化分析与体系化建构”,《法学》2019年第12期。4.谢澍:“直面认罪协商制度的‘复杂性’——《庭审之外的辩诉交易》之方法论启示”,《政法论坛》2019年第6期。5.谢澍:“刑事司法证明中的专门知识:从权力支配到认知偏差”,《法律科学》2018年第4期。6.谢澍:“人工智能如何‘无偏见’地助力刑事司法——由‘证据指引’转向‘证明辅助’”,《法律科学》2020年第5期。7.谢澍:“刑事法律援助之社会向度——从‘政府主导’转向‘政府扶持’”,《环球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8.谢澍:“正当防卫的证明难题及其破解——激活正当防卫制度适用的程序向度”,《政治与法律》2020年第2期。9.谢澍:“亚整体主义: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理论研判”,《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10.卞建林、谢澍:“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的认罪认罚从宽——以中德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为线索”,《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3期。11.卞建林、谢澍:“认罪认罚从宽与台湾地区刑事协商之比较研究”,《法学杂志》2018年第5期。12.卞建林、谢澍:“刑事检察制度改革实证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9年第6期全文转载)13.谢澍:“刑事司法证明模式:样态、逻辑与转型”,《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11期。14.谢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证明标准”,《东方法学》2017年第5期。15.谢澍:“认真对待证据裁判——以张辉、张高平案为样本的分析”,《东方法学》2013年第3期。16.贝金欣、谢澍:“司法机关调取互联网企业数据之利益衡量与类型化路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17.卞建林、谢澍:“‘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的诉讼关系”,《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8.卞建林、谢澍:“‘以审判为中心’:域外经验与本土建构”,《思想战线》2016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21期转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年第5期转摘、《法制日报》2016年8月17日转摘)19.谢澍:“刑事诉讼法教义学:学术憧憬抑或理论迷雾”,《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1期。20.谢澍:“多元场域与一元惯习:刑事法官的角色诠释”,《北大法律评论》第17卷第2辑。主要荣誉1.最高人民检察院2018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中国法学会第七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提名奖。3.中国法学会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征文一等奖。4.中国法学会第八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一等奖。5.中国法学会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二等奖。6.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六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7.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五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8.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四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9.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10.陈光中诉讼法学奖学金。3、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 熊波熊波 中共党员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 法学博士主要科研成果与项目: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政治与法律》《探索与争鸣》等CLSCI、CSSCI期刊上共发表20余篇文章;其中,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资料全文转载。在课题项目领域,个人主持并完成中国法学会、重庆市教委等省部级、校级课题共计7项;主研、参研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司法部重点项目、中国法学会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共计5项。主要科研获奖:曾获第十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国家法官学院“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网络犯罪防治问题研究”征文一等奖、重庆市青少年法治征文二等奖等10余项荣誉称号。4、江苏大学副教授申屠晓莉5、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刘怡达刘怡达,男,湖南省洞口县人,法学博士。现为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背景2011年9月—2015年6月,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法学学士2015年9月—2020年6月,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法学博士(硕博连读)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宪法学,侧重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监察体制、政党法治等相关论题。研究概况学术成果(一)文章主题一:党的领导1.《中国现行宪法中的“党的领导”规范》,载《法学研究》2019年第6期(CSSCI、CLSCI来源期刊)2.《宪法在推进党的领导法治化中的作用》,载《法学评论》2021年第3期(CSSCI、CLSCI来源期刊)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法关联》,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2021年第8期转载4.《将“党的领导”载入法律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方式》,载《法治参阅》2020年第24期主题二:人大制度1.《隐性立法解释:“法律释义”的功能及其正当性难题》,载《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4期(CSSCI、CL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7年第10期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学文摘)》2017年第4期摘录2.《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修改权之实证研究——以刑法修正案为样本的统计学分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3.《“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功能、性质与制度化》,载《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CSSCI来源期刊)4.《论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双重功能及其协调》,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5.《地方立法权主体扩容的风险及其控制》,载《海峡法学》201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6年第3期转载6.《论法律的暂时调整和停止适用》,载《南海法学》2019年第3期7.《人大司法监督与检察院法律监督衔接机制论纲》,载《地方立法研究》2017年第1期8.《设区市立法存在的问题》,载《学习时报》2016年7月14日第4版主题三:监察制度1.《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法学关照:回顾与展望》,载《比较法研究》2019年第3期(CSSCI、CLSCI来源期刊)2.《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民法院监察制度述要》,载《现代法学》2018年第4期(CSSCI、CLSCI来源期刊)3.《论纪检监察权的二元属性及其党规国法共治》,载《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1期(CSSCI来源期刊)4.《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法官惩戒制度的调适路径》,载《理论月刊》2019年第8期(CSSCI扩展版期刊)5.《监察全面覆盖的可能与限度——兼论监察体制改革的宪法边界》,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CSSCI扩展版期刊)6.《制定<政务处分法>应处理好的七对关系》,载《法治现代化研究》2019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9年第11期转载主题四:其他文章1.《现行宪法序言历史叙事的模式与功能》,载《学术研究》2021年第8期(CSSCI来源期刊)2.《“八二宪法”的传续与革新——兼论“七八宪法”对八二修宪的影响》,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9年春季卷(CSSCI来源集刊)3.《民族镇应当如何设立:法律解释学的视角》,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CSSCI扩展版期刊)4.《固有法与外来法的冲突与融合——从日本明治时期变法谈起》,载《中山大学法律评论》第13卷第3辑5.《依法治国、法学期刊与法学研究——以CLSCI期刊载文为样本的分析》,载《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6.《日渐异化为粮油银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载《改革内参》2014年第33期7.《中国法治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文化?》,载《法治参阅》2021年第11期8.《未经“国定”的公民读本》,载《检察日报》2014年4月17日第3版9.《改革范式的演进与立法模式》,载《学习时报》2014年8月11日第5版10.《法治中国一体建设的多元规范供给》,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14日第A5版(二)书籍1.参编:《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2.参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解读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奖励与荣誉1.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一等奖(2020年2月)2.第十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19年12月)3.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优秀论文奖(2019年12月)4.第八届“法治湖北论坛”征文一等奖(2016年11月)5.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10月)
6.武汉大学法学院敬力嘉副教授一、基本情况敬力嘉,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硕士,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在《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政治与法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当代法学》《东方法学》《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个人专著《信息网络犯罪规制的预防转向与限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主要研究领域为预防刑法、信息网络犯罪等。二、教育经历2009-2013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语专业文学学士2013-2018 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法学博士2017-2019 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受2016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2018-2020 武汉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信息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2021至今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三、科研成果(一)CSSCI期刊论文1. 2021年第4期《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数字货币语境下“过失参与洗钱”的行为不法类型》(独著)。2. 2020年第11期《政治与法律》(CLSCI, CSSCI),《网络不作为参与行为不法类型的重塑》(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学文摘》2021年第1期转载)(独著)。3. 2020年第6期《华东政法大学学报》(CLSCI, CSSCI),《作为行为不法类型的犯罪参与——兼论非法发布深度伪造信息的行为不法》(独著)。4. 2020年第6期《法商研究》(CLSCI, CSSCI),《非法集资犯罪共犯范围的过度扩张及其匡正》(独著)。5. 2019年第11期《政治与法律》(CLSCI, CSSCI),《信息网络犯罪中集体法益保护范围的扩张与限度》(独著)。6. 2019年第4期《当代法学》(CLSCI, CSSCI),《实质预备犯语境下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的教义学重述》(独著)。7. 2018年第6期《政治与法律》(CLSCI, CSSCI),《网络参与行为刑事归责的风险犯模式及其反思》(独著)。8. 2018年第2期《法学评论》(CLSCI, CSSCI),《大数据环境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的应然转向》(独著)。9. 2017年第1期《政治与法律》(CLSCI, CSSCI),《论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以网络中介服务者的刑事责任为中心展开》(独著)。10. 2017年第5期《东方法学》(CSSCI),《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刑法教义学展开》(独著)。11. 2021年第6期《北方法学》(CSSCI扩展版),《单位犯罪刑事归责中数据合规师的作为义务》(独著)。12. 2021年第5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网络暴力法律规制的完善路径》(第一作者)。13. 2019年第5期《北方法学》(CSSCI扩展版),《论企业信息权的刑法保护》(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20年第2期全文转载)(独著)。14. 第44卷《刑事法评论》(CSSCI集刊),《功能视域下刑法最后手段性原则的教义学重述》(独著)。15. 2018年第1卷《网络法律评论》(CSSCI集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间接刑事责任——兼论刑事责任与非刑事法律责任的衔接》(独著)。16. 2017年第4卷《刑法论丛》(CSSCI集刊),《网络空间秩序与刑法介入的正当性》(独著)。17. 2016年第1卷《刑法论丛》(CSSCI集刊),《中德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比较——以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与四川省为视角》(第二作者)。(二)外文期刊与会议论文集论文1. Preventive Cybercrime and Cybercrime by Omission in China, in: Paul H. Robinson & Dennis J. Baker (edi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Law: Cybercrime and Criminal Liability, Routledge, 2020;2. Legitimation und Grenzen der Vorverlagerungstendenz des chinesischen Strafrecht im Kampf gegen Cyberterrorismus, in: Digitalisierung und Strafrecht, Duncker & Humblot, 2021.(待出版,副主编)3. Philosophical Comments On the Excessive Use of Criminal Law For The Social Governance,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2015:2. (三)其它中文期刊论文1. 2020年第24期《人民检察》(中文核心),《信息网络犯罪治理中协同立法模式之提倡》(独著)。2. 2020年第3期《中国西部》,《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虚假疫情信息依法从严治理》(独著)。3. 2017年第3期《澳门法学》(澳门中文核心期刊),《恐怖主义犯罪预防与网络资讯刑事规制》(独著)。4. 2017年第11期《人民检察》(中文核心),《被害人保护与涉众型经济犯罪治理》(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5. 2016年第6期《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非确定性背景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归责——基于实行行为视角的思考》(独著)。6. 2015年第5期《楚天法学》,《婚内强奸的刑法规制空间》(独著)。7. 2014年第2期《中国审判》,《英式修复性司法访谈》(译者)。 (四)专著《信息网络犯罪规制的预防转向与限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专著)。(五)教材《网络刑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待出版。(参编)(六)研究报告作为第三完成人撰写的《关于制定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中国立场与方案的研究报告》,以及《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公约(草案)》,获得外交部条法司肯定性批复。 (七)立法草案1. 参与起草中央政法委《反邪教组织法》草案。2. 参与起草中国法学会《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四、主持与参与课题:1.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信息网络环境下犯罪参与行为的处罚边界研究”(资助编号:20FFXB047)主持人。2. 2020年武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自主科研项目(资助编号:2020AI015)主持人。3. 2019年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青年调研项目“‘深度伪造’问题的刑事规制与限度研究”(资助编号:CLS(2019)Y04)主持人。4. 2019年中央网信办委托国家智库高端课题“网络暴力防治研究”主持人。5. 2019年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治研究院网络法治理论研究项目课题“网络深度伪造技术的刑事规制与限度”主持人。6. 2018年第6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信息网络犯罪刑事归责的预防转向与法治限度”(资助编号:2018M642886)主持人。7.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与刑法体系的理论创新研究”(资助编号:20&ZD199)参与人。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危机情境下网络信息传播失序识别与干预方法研究”(72174153)参与人。9. 2019年中国法学会重大委托课题“反有组织犯罪法”(资助编号:CLS(2019)ZDWT0-1)参与人。10. 201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提高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能力对策研究”(资助编号:17JZD034)参与人。五、所获奖项:1. 第二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2014-2020)二等奖。2. 中国犯罪学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研讨会(2020年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3. 武汉大学2020届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4. 武汉大学2018年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二等奖。5.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6. 第五届全国司法文明博士生博士后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六、学术兼职:1. 英国德蒙福特大学亚洲社会与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 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科技创新与法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七、学术交流:1. 2019年11月于北京参加由北大刑事法中心主办的“刑事一体化”系列论坛之二,主题为“聚焦网络犯罪司法解释”,并作“适用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未解之惑”专题报告。2. 2019年7月于英国莱斯特参加“AI技术与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中国与普通法系国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积极义务、犯罪化与中国法面对的网络犯罪风险”专题报告。3. 2018年12月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作“中国刑法应对网络恐怖主义前置化趋势的正当性及其边界”主题讲座。七、语言水平:1. IELTS                                 7.52. 德语专业八级                          通过3. DSH                                  2级

以上为不完全数据,欢迎补充

预计明年盘点时,人数将达到20人


河北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保留普通招考,176人
贵州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300人
浙江工商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江西财经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目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重磅意见
穆红玉出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2021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拟资助人员名单,每人30万或20万!
沉痛悼念吴祖谋教授广开游专栏上线
广开理财投资回顾专栏正式上线
三等站火车站石围塘站简介-百年老站
二等站火车站三水南站简介
火车站长冈站简介祝贺,这10位同学!
河南省教育厅法律服务专家库名单公布,45人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2022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西南交通大学2022年博士招生章程,620人

南京邮电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101+人

广东工业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景德镇陶瓷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40人

哈尔滨体育学院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南财经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学术潜质测试考试公告

河北师范大学关于2022年博士研究生报名考试的通知

中央民族大学拟增设4个博士点

北京撤销一法学研究会

教育部官宣:格局性变化、历史性成就!

“双减”落地4个月,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啥?教育部最新发声

中国政法大学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法学学科共同体中方牵头高校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什么不尊重我的知识成果?”老教授起诉知网,获赔70余万!

福建农林大学拟增设3个硕博点

江苏科技大学拟增设2个硕博点

或将改变行业生态的判决书!

南京大学犯防所成功举办第五届刑辩经纬论坛

“法治副校长与青少年法治教育”主题征文启事

《法律和社会科学》(2022)“法律人类学在中国”专号

北京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研究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刑事合规与刑事立法、司法改革”研讨会通知

山东省破产管理人协会关于2020年度优秀履职案例及优秀会员评选结果的公示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目录

《两岸关系法制评论》(2017)目录

全国首个社区矫正期刊来啦!

《河北法学》2022年第1期要目

《刑法论丛》2020年第4卷(总第64卷)目录

《中国监狱学刊》投稿须知

河北省法学会社区矫正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研讨会通知

重磅:第五届“天欣杯”中国裁判文书写作大赛初评通过名单公示

港澳青少年宪法教育学术研讨会议议程

首届“小包公杯”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拟获奖名单公示

第八届“湘江青年法治论坛”获奖名单公示

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和优秀文化品牌揭晓(附名单)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2021年第5期要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目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六期目录

985博导把审稿的文章拒了后当成自己的文章投!

“新时代检委会工作规律暨企业合规问题探索”征文获奖情况通报

河南省司法厅原厅长被查牵出惊天文物大案

中国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结果出炉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

《江苏社会科学》2021年第5、6期目录

中国政法大学重磅课程开讲啦!

湖北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学术研讨会议程

《政治与法律》2021年第12期要目

122个项目暂缓结项、13个项目被终止!2021年11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

第二届国家安全法治主题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公示

湖南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2021年学术年会即将召开

《电子知识产权》第十期要目

关于每周亚洲法律经济学学会(AsLEA)2021年度会的通知

关于“2021年度互联网法治重点研究课题”中标情况的公告

《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稿约(含选题范围)

数字正义论坛“司法数字化的制度探索与发展”会议议程

全国法院第三十三届学术讨论会一等奖论文公示名单

付费课程、精选小说、精选漫画、测评测算

赶快扫码一码获取吧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有用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