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科学》2022年第4期要目
《证据科学传承、创新与发展》暨教育部证据科学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议程&参会方式
来源:转自证据科学编辑部
《证据科学》2022年第4期目录
【证据法学】
1.《刑事司法中的法庭科学:确保形态特征比对方法的科学有效性》的反响与启示
李 康 罗亚平(389)
2.监察程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分析
陈 辉(404)
3.论法定犯的算法证明方法
王士博(417)
4.史学与法学印证方法:比较研究与当代镜鉴
何良彬(429)
5.诉讼法学实证研究的反思与改良
余 歌 宋朝武(442)
6.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研究
邬颖怡(459)
7.从严格僵化到相对自由:心证融合视野下印证证明的区分化适用
戴紫君(475)
【法庭科学】
8.程序公正、刑事庭审、法庭科学与法医学
〔澳〕加里·埃德蒙德 〔澳〕安德鲁·罗伯茨著 刘珏 译(492)
《证据科学》2022年第4期摘要
1.《刑事司法中的法庭科学:确保形态特征比对方法的科学有效性》的反响与启示
作者:李 康,罗亚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浙江警察学院)
摘要:为回应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法庭科学证据科学性的提问“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来提高法庭科学的科学有效性”,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重点对刑事司法实践中运用较为普遍的法庭科学形态特征比对方法展开了调查研究,发布了《刑事司法中的法庭科学:确保形态特征比对方法的科学有效性》的报告,回顾总结了有关形态特征比对方法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强调了形态特征比对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在司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该方法科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及其在七种具体方法中的应用,并为联邦政府促进该方法在法庭上的严格使用提出了建议。报告发布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对报告中一致认可的就是要加大经费投入和进行多方面的继续研究,在其他方面均有争论,主要体现在报告工作组人员结构及其所审查的文献资料和科学研究不能确保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并且将“黑箱研究”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也有失偏颇,以及对鉴定人的主观经验和能力测试存在认知偏见等。报告内容和广泛讨论进一步推动了法庭科学形态特征比对方法发展的步伐,建立科学的客观量化方法和规范的主观经验方法,实现主客观方法的高度融合,提高特征比对方法的科学性,推动形态特征比对方法从经验走向科学,促进法庭在事实裁定和证据采信方面的进步,避免司法错案的出现。
关键词:法庭科学;形态特征;比对方法;科学有效性
2.监察程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分析
作者:陈 辉(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摘要:监察证据具备转化为刑事证据的资格,但监察证据并不等同于刑事证据。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独立于刑事非法证据规则而存在,但当前阶段仍需借助刑事非法证据规则弥补监察立法的不足。《监察法实施条例》作为首部监察法规,对《监察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进行了细化和完善,明确了监察机关对司法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回应义务,廓清了非法收集证据的方式,创设了非法证据的排除模式,界定了暴力和威胁的方法及限度,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的启动程序。为准确把握监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基于与刑事非法证据规则的融贯与衔接、强化监察内部监督及遵从制定法解释方法的立场对《监察法实施条例》第8条、第65条、第66条等条款进行解释。
关键词:监察委员会;非法证据;证据排除规则;《监察法实施条例》;法释义学解释
3.论法定犯的算法证明方法
作者:王士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摘要:算法颠覆了传统要件事实的单一人工认定模式。算法参数根据构成要件来搭建,海量数据集作为证据的“此岸”通过算法证明到达要件事实的“彼岸”,因此算法是一种技术证明方法。但算法证明并非适用全部犯罪形态,法定犯因其行为规范的强结构化、行为证据的电子数据化及事实认定的“形式化”,便于算法证明的框架建构。自方法论意义而言,算法证明的本质是利用数学统计方法解决证据推论问题。算法证明方法与印证并无冲突,算法证明方法具有证明过程的进阶性、证明方向的一致性特征,是权力主导型证明结构,因此算法证明与印证证明是包含关系。鉴于此,基于法官既有的规范依赖型事实认知模式,应当建立算法的技术标准以解决证明领域的算法解释黑箱。
关键词:算法证明;法定犯;事实认定;算法标准
4.史学与法学印证方法:比较研究与当代镜鉴
作者:何良彬(四川大学法学院)
摘要:史学与法学均面临查验印证材料、重建事实叙述的重要任务,但有关二者印证方法的比较研究和互鉴相对较少。本文从三个方面做了分析:其一,我国史学印证方法的实践与研究整体上呈现出印证材料范围由单一简约转向多样厚绰,印证材料类型从文字向实物、地上向地下拓展,印证方法由真伪阙疑转向方法建构的演变轨迹;其二,史学与法学印证方法既有相通之处,但在印证材料的技术规范、印证标准与阐释方法、印证时效、印证后果以及对模糊术语阐释等方面亦存较大差异;其三,近代以来法学与史学研究呈现出互鉴趋势,法律实践可从史学印证方法获得诸多建设性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印证;史学;法学;比较;镜鉴
5.诉讼法学实证研究的反思与改良
作者:余 歌 宋朝武(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实证研究在诉讼法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实证研究的质量却一直备受争议。通过对137篇诉讼法学实证研究论文的分析发现,以下两个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一是现实中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不规范、不科学,导致发现虚假现实,得出虚假结论;二是由于具体研究方法的还原性与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导致无法对复杂客体进行认识、预测与控制。因此,本文基于科学哲学的一般原理,举例论证了法学实证研究采用仿真建模技术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力求让法学实证研究成果更加精确科学,实现研究方法上的进步与飞跃。
关键词:实证研究;复杂系统;仿真;法学研究方法
6.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制度研究
作者:邬颖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同学科对诉讼活动的渗透不断加深。技术性证据作为科技与法律融合的产物,具有专业性、科学性等特征,往往会直接影响案件的走向以及定罪量刑。当前,网络犯罪、环境污染以及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等专业领域的新型案件数量激增,而且各类案件涉及的专门知识类别多样,如法医、电子数据、司法会计和视听资料等,大量涉及技术性证据的问题已超出一般检察官的经验以及知识储备,因而必须要借助专业技术人员对案件中的技术性证据进行专业审查。然而,法律的缺位导致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审查工作的开展无法可依,审查程序不规范,审查内容和方式不统一。同时,由于检察技术队伍力量不足,检察机关需要借助社会鉴定力量,在委托审查时容易出现责任分配不清、权责不明等情况。现实迫切需要在改革实践中健全符合办案需要的技术性证据审查机制,出台全国统一的工作规范,提高检察技术人员审查能力,构建完善的委托外部审查制度,帮助检察官依法正确履行职权,确保办案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
关键词:检察机关;技术性证据;司法鉴定
7.从严格僵化到相对自由:心证融合视野下印证证明的区分化适用
作者:戴紫君(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摘要:严格印证证明模式是对传统印证证明模式的深化认识,它不仅体现了印证证明对于证据数量充分性与证据信息相互支持性的外部适用要求,还反映出印证证明内部对于证据来源、印证适用范围、印证适用程度的严格要求。司法证明模式的调整需以诉讼真实观及司法体制、程序机制的发展状况为重要考量,断然选择冒进的调整方案不具有现实可行性。破解严格印证证明模式绝对化与僵硬化的路径在于,优化印证证明的适用,促进心证的融合运用,即根据案件的证据构造特点、犯罪严重程度、被追诉人的认罪情况,对案件区分适用不同要求的证明方式,但这不意味着降低法定的证明标准。同时,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强化程序保障机制与加强经验法则的运用。
关键词:证明模式;自由心证;印证证明;事实认定
8.程序公正、刑事庭审、法庭科学与法医学
作者:〔澳〕加里·埃德蒙德 〔澳〕安德鲁·罗伯茨著 刘珏 译
摘要:2009年初,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国家研究理事会(NRC)发布了一份报告,对许多已确立的法庭科学领域以及刑事法院在这些领域发挥的规范作用提出了强烈批评。同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意见征询书,建议英格兰和威尔士应该有效地采用多伯特案(Daubert)相关的专业知识方法(尽管受到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批评),这个方法指导着美国联邦法院和许多州法院。201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法律委员会在一份法律草案中正式推荐了可靠性(reliability)标准。在澳大利亚,法院和改革者对可靠性问题几乎没有做出回应,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提出的严肃批评也被忽略了。本文旨在解释公正、实践权威、公平庭审权的概念,以及所谓的证据法基本原则(如无罪推定、询问证人的权利、举证责任分配和证明标准、对自由的重视以及不判无辜者有罪)如何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考虑在对抗性刑事诉讼中采纳和使用专家证据的法律途径,以应对新出现的和制度化的令人不安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法律;法医学;专家证据;可靠性;可采性
朋友,你好,欢迎扫码支持本公众号发展
清华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报名要求(十一月)
全国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大全
中国人民大学已确定录取200余名博士研究生
中山大学2023年已招收免试博士生单位的招生计划使用情况统计表
清华大学2023年招收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研究生简章
上海科技大学新增设2个博士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年直博生拟录取名单公示,2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