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的学校弱可能只因为一条:不懂从内到外好好“谋划”
为摆脱“千校一面”的困境,挖掘学校特色,就要立足学校实际情况,为学校“把脉”,定位学校特色。校长身为学校未来发展的“掌舵人”,如何把握学校特色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在学校变革中,校长的思维有时比资源更重要。
在研究中,调查员发现了一个十分典型的现象:薄弱学校千篇一律,优秀学校各有特色。他们称:薄弱学校之间存在着一种“奇怪的,难以描述的雷同”,“这些学校在管理系统和人际关系上是不同的,但学校的教育却大同小异。”
基于此,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亨利·李文教授发起“跃进学校”计划,对不同地区的薄弱学校进行重新思维和规划。这项计划成为了美国范围最广、历时最久的学校全面改革计划之一。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校改革运动浪潮。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提升,不少学校逐渐意识到对学校进行整体设计的重要性。为寻求从“千校一面”的困境中解放,挖掘学校特色,第一步就是立足学校实际情况,从时间、空间、发展历程等各个维度出发,制定出科学的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薄弱校的六大共性
观察不同类型的薄弱学校,可以发现他们之中的一些共同特性。
学校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校风懒散,无“精气神”;
学校管理层视野狭隘,“躺”在“官本位”思想上做着“黄粱一梦”;
学校教师教育观念长期滞后,专业素养不足,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不足;
学校对自身定位认识不够清晰,在办学理念、校训上同质化;
课程开设不科学,无目的地设置内容庞杂的课程,课程间缺乏关联性和逻辑性,增加师生负担;
办学闭塞,与外界友校、专家、研究机构没有充足的对话机会,久而久之学校变成了一座“孤岛”。
迷茫之下,往往踏上歧途。不少学校像无头苍蝇一样,依赖上级行政部门的政策扶持,内部管理反而墨守成规。不从实际出发发现解决问题,而紧盯着高屋建瓴的教育改革,跟风盲从,急于求成,甚至会使推动其他学校发展的“灵丹妙药”在自己的学校变得水土不服。
优秀校各有千秋
2007年1月,一场新学校行动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启动,帮助中小学校从课程、学生、制度、文化、教师和校长等六个领域展开研究,制定出发展框架。
北京市十一学校在实践和研究中发现问题的根本在课程中,便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顶层设计的切入点,通过课程运行制度和组织的创新,展开整体性、结构性的发展探索,建设出了适合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可选择课程体系。
山东杜郎口中学作为一所“不挑生源”的留守儿童为主的农村学校,以激发学生、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为发力点,用“小组合作学习”、“先学后教”还给课堂、学生自主权,最大程度上调动了课堂活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深圳太子湾学校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蛇口。蛇口的精神就是“敢为天下先”,校长会基于此帮助学校提出“养浩然大气,创时代之先”的文化体系。此外,太子湾学校还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对学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设计。有了前进的方向,太子湾学校正信步向前,在几年间成长为南山教育的一面耀眼的旗帜。
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无论是百年老校还是新兴学校,都是有意无意地,带着对教育改革的一片赤诚,对学校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结合各项制约发展因素提出别具一格的定位,最终帮助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为学校“把脉”,定位学校特色
在做规划时,学校又必须拥有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意识,焕发优质传统的活力,最终以学校质量发展为导向。
学校要破除抱残守缺的办学视角,持续学习接触基础教育前沿理念,与外界对话,有了输入才能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输出应用,为学校的改革实现提供可能。
要将教育改革的理念根植于学校氛围和每一位教师的心中,鼓励他们思考复盘教学过程,从中摒除不合理之处,为其大胆尝试创新提供宽松的实际操作空间。从职业发展和薪资待遇角度为教育创新取得成果的教师提供优待。
充分利用社会多方面如企业、政府、大学的力量,挖掘资源,为教师成长构建桥梁,打造进入各种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学习的通道。同时将资源引入学校,给学生接触的机会。
近年来,国际教育领域兴起了一项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技术方法——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它由D(Diagnose,诊断)、P(Plan,设计)、D(Do,执行)、 E(Estimate,评估)四个环节共同架构而成,能够彰显学校办学思想,提供学校发展路径,从而促进学校未来整体发展。
实际上,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的形成都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而整体发展规划则是学校挖掘个性、打造品牌的先决条件、必由之路。
校长身为学校未来发展的“掌舵人”,应如何制定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有时在学校变革中,校长思维的开阔与否有时比资源更重要。
顾明远:是谁阻碍了学生们提出问题?
CERB年会看点 | 校长如何提升领导力,为学校运营管理赋能?
对话Ken Robinson:只聚焦于获取知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万玮:跟学校中层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