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师范生的篮球生活 / 文:曹永亮
欢迎您关注 * 《教师文坛》
一位师范生的篮球生活
曹永亮
去年“五一”前夕,我很激情地参加了一场乡文广站组织的“迎五一.庆五四”青年篮球友谊赛。
赛场上还能与青年人“打成一片”,我实在感到激动和情涌:毕竟自己已是一位“六零后”的“老人”了,能加入“八零后”.“九零后”组成的“青年篮球队”,这占了人家多少便宜,能与一群“忘年交”朋友球场上切磋篮球技艺,是一件多么使人感觉年青而又快乐的事情啊!
我与篮球结缘,已有近四十年历史。刚上初一时,遇上一位城里“下放”到我们学校的专业体育老师,印象中这位老师什么都会:单双杠.各种球.武术散打等,当时就觉着这位老师厉害。后来这位老师一直带我们的体育,三年里,最欣赏老师轻似猿猴.刚柔并进.游刃有余的规范的篮球动作。
就这样我欣喜地爱上了篮球。那时还处于“拨乱反正”的历史时期,文化课学习还没怎么被高度重视,我的学习成绩很一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爱武装”上了,其中篮球占的最多:体育课上,非篮球教学内容,也要偷时间拍两下篮球;放学后的时间就更不用说了,几乎全部“死”在“水泥”篮球场上,“一场球”下来,泥土灰尘堵得鼻孔不通,头脸要洗下半盆泥水。
那时,没有晚自习,但每天回家比有晚自习还晚。就这样,三年时间转眼过去,我的篮球也打到了能参加“校内外小型比赛”的水平。
八十年代初,经过刻苦努力我考上了“中师”,从此端上了“铁饭碗”,欣喜若狂,内心产生无比的优越感。
进入师范后就没有“中考”前的学习压力大了,篮球打得就更疯狂了。这时的师范学校已有了真正的水泥操场,师范老师篮球高水平的人也多,又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所以,每班都有篮球队,班与班之间,经常打比赛。师范的三年,我是在扎实地学习文化知识和“玩”“琴棋书画球”中度过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教风正学风正,我们是“玩学”的一代,球没少打,各种考试也不赖,这样,很潇洒倜傥的走出了师范大门。
走上工作岗位,工作认真,一片热情,但“玩”心依然没改。虽然分配到一所农村中学,三十多块钱工资,住着土墙砖瓦房,但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是很充实的。
那时农村中学虽然还是“水泥”操场,但我业余的篮球热却丝毫没降温:一周下午课外活动总要打两三次球,几乎每年都要参加乡內校际比赛.“七站八所”的节假日庆祝比赛,两年一次代表乡参加县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比赛。在日常自娱和各种比赛中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友谊,辅助了教学。
三十多年的教书生涯,虽然历经了老师,教务主任,校长等职务变动,但就是没改篮球“初心”,就是没离开篮球操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雨半百人生路,总爱篮球娱乐身”。几十年来,打球穿过的磨出洞的“白回力”有四五十双,“带数码”的裤头背心“数字”从“0~9”轮个遍,现在还有十几套裤头背心成了“文物”藏在家里。
时代在发展,鸟枪已换炮。现在学校的运动场都变成塑胶的了。置身其中,清爽惬意,与“旧社会”比,手摸着篮球就有亲切和“忆苦思甜”之感。然而不对称不热闹的是现在条件好了打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球场上很少见到年青人打球的身影,这也许是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文化”凄凉吧!
不管风云变换,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打着“自己的球”:没有人组不成队,就自己单玩,也同样其乐融融。多年来对球“有感觉”好像是“天然”的,几天不摸球就觉少点啥似的。
打球多好啊,它舒展筋骨,去消烦恼,缓解疲劳,增进友谊,健身强体。如果没有这种长期以来不间断地锻炼,“半百之人”还能参加今天的“青年篮球赛”,并且不失为主力,可能吗?
打了大半辈子球,还是个“普通队员”,也没打出什么名堂,但却收获了满满的快乐,这是局外人所不理解的。多年热爱打球,打出了比同龄人好得多的身体,打出了一群“忘年交”友谊的朋友,打出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生活型的人生心态,打出了工作劳累后打打球就能解解乏的异常快乐感觉。
我是“从泥土中摸爬滚打一路走来”的人。到今天为止,我感觉,一个师范生能一边“书山学海舞文弄墨”,一边运动场地“摩拳擦掌”,不是很快乐很潇洒很健康的“文武”生活方式吗?
一个普通老师,普通劳动者,有如此生活,此生足也!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诚邀加盟
《金陵文学家》诚意邀请有缘朋友加入编辑团队:
1. 文字编委: 有较好的文学素养;
2. 朗诵主播: 擅长文字朗诵或者儿童故事播讲;
3. 版面设计: 熟悉微信平台文字版面设计。
有意者请联系主编 醉卧蘭亭(yf476800)
【作者简介】
曹永亮,
男,1966年11月出生,1986年7月中师毕业参加工作。现本科文凭,中学高级教师。工作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苗安中学。三十一年来先后担任教师.团委.教导主任.校长等工作,业余爱好篮球和写作。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童年记忆-专栏】自豪的初中生 (我的初一乙班 1) / 文:施扬
【教育探讨-专栏】 四名高中生课堂上喝酒,是什么让老师不管不顾?
中师生之后,谁来统领基础教育的讲台?/ 谢新茂教授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蓝天教师园地》投稿邮箱
1) zhongshisheng2018@163.com(各体裁中文原创)
2) charlesy2008@163.com (外文翻译类稿件)
具体投稿注意事项请参见(点击黄色字体查看):
《蓝天教师园地》原创征稿 启事(关注《我们曾是中师生》后可查看《投稿须知》栏目或在历史消息中查看。)
《蓝天儿童文学》原创征稿 启事
《蓝天儿童文学》系《金陵文学家》与《蓝天教师园地》姊妹平台,面向全国中小学师生征稿。
《蓝天儿童文学》投稿邮箱:
ltetwx@163.com
《蓝天儿童文学》微刊征稿详情参见:
《蓝天儿童文学》原创征稿 启事
文友交流群
欢迎文友加入下列文友交流群:
1. "我们曾是中师生”交流群:
2.“蓝天教师园地”交流群:
3. “蓝天英语同行园地”交流群:
4. “蓓蕾花园”交流群:
5.朗诵专家团队:
《蓝天儿童文学》面向全国组建朗诵专家团队,欢迎各地朗诵和评书播讲爱好者朋友加入。 有意者请加主编微信:醉卧蘭亭(ID: yf476800),加微信时请注明“朗诵专家团队”。
(点击下面蓝色字体查看具体各群详细信息)
文友交流群 / 文:醉卧蘭亭
感谢阅读!欢迎长摁下面二维码 关注《教师文坛》
苹果手机用户赞赏码
你可以长摁下面二维码给作者打赏,
同时请注明您的姓名和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