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给人到中年的自己

奕澜 劳燕东飞 2020-10-01

      这一刻,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北京的天空难得的湛蓝。

      从清芬园吃完午饭,走回明理楼的路上,不期然地想起一位朋友几个月前的建议:开一个公众号,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公众号发布出来。我当时不置可否,一笑了之地予以回绝。

      理由很多,主要倒不是因为忙。我自知,若是能够把平时用于磨蹭、微信、看剧与网购的时间节约出来一些,足够有时间写此类非学术的文章。毕竟不是学术论文,不需要长篇大论,不用想着引用与考证,也不用费心思考如何超越自己之前的研究,可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挥洒恣意地展开。 

       真正的理由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不足以向外人道 。 

      虽说是在高校任职,且以学术为业,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谋生的手段;但究我内心,好像并没有那么喜欢写作,乃至于一想到要写东西,就有些发怵。或许学生时代还算得上是喜欢写作,这份喜欢,也终究随着写作成为工作中的常规要求,而慢慢被消耗殆尽。


       我的拖延症便由此而来,且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以前很难想象,一篇论文何至于几个月乃至几年都难以交稿。在学生时代,一篇几万字的论文,我的写作时间最多不过就是两三周。


       如今,很多沉睡在我电脑硬盘中的未完成稿,都至少是拖了一两年的,拖延三五年的也不少;论文的基本结构早已搭好,有些甚至已经写了一半,后面的工作量也不大,却总是缺乏临门一脚的勇气与毅力。拖延症似乎是很多以写作为业的作家与学者的通病,缘何如此,颇值得探究。 

      不喜欢写作只是理由之一。另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我断定自己难以坚持下去,半途而废绝对是大概率事件。大体说来,我属于比较典型的寒号鸟性格,自律性差,也缺乏水滴石穿的精神。那种设定长期目标后一直孜孜以求的做法,完全不适合我。也正因为如此,我从来不作长期的职业规划,规定自己五年或十年要达到什么具体目标,都是兴之所致,想到什么做什么。


      这倒不是说对于自己的研究,我没有任何规划。但充其量,也就是每年给自己设定比较模糊的达标线,比如,要求每年发表3篇左右的论文;同时,暗暗地期望自己每五年左右,在学术能力上能够上一个台阶。我适合于速战速决,深知但凡拉长战线,十之八九最后都会不了了之。所以,若是事先就知道自己无法坚持,通常我便也不开始,省得之后自怨自艾,既增添焦虑,也摧残自信。

      不过,这一刻,看到如此明媚的阳光,突然想,其实开个公众号,试一试是不是也无妨?


      即便人到中年,也应该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而不是一味地纵容自己的保守与惰性。同时,对于像我这样有表达欲望的人来说,既然专业性的写作无法完全满足表达的欲望,留一个其他的出口,也算适得其所。


      更何况,日常很多的想法,倘若不是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很快也便随风飘散,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我要求自己每年写些论文,主要也是因为,若不是有相应的论文发表,我多半都想不起来,过去的某一年中,究竟做了一些什么。


       从中学到大学,大概有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一直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前些年,偶然翻看早年的日记,看着年少时敏感、脆弱而玻璃心的自己跃然纸上,那种与以前的自己相遇的感觉,奇妙又备感温馨。既然如此,把人到中年时的一些所思所想,真实地记录下来,若干年以后再回来翻看,应该也会很有意思。 

      这样想着,那就开一个公众号,试着写一些东西吧。不要求更新的频率有多高,每个月争取写一到两篇;也不要求自己一定坚持下去,能写几篇是几篇。即便最终无法坚持,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做一些记录,也总比完全没有记录要好。 


       站在2019年的开端,需要好好想一想,这一年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记得年少时,特别喜欢这样一句诗: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种想到远方去的强烈欲望与冲动,显然不只适用于年少时,也适用于人到中年的自己。即便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走向远方,也总是有更大的可能,看到更多独特的风景。


      我喜欢工作带来的充实感与成就感。人到中年,需要做出调整,需要重新积蓄力量,寻找与确定努力的方向。这个年龄,对于人文社科的学者而言,正是做学术的黄金时段。不用再顶着职称的压力,也无需为项目委屈自己,知识的积累到了相当程度,体力也跟得上,可以相对自主与自由地做学术。若是不继续向前迈进,委实有些可惜。


      所以,在这一阶段,需要警醒的恰恰是,过于积极地参加各类学术秀场,却不愿做真正的投入与努力,从此待在原地吃老本。实际上,以往积下的微薄老本,根本就不够吃几年。如果不持续地进行投入,不经常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对努力的方向做反思性调整,多半会陷于无知而不自知。可想而知,专业知识上的陈旧狭隘,再加上方向判断上的轻率鲁莽,会将一名学者置于何种境地。


       2019年,必须认真考虑对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做一些弥补。


      这两年,尤其切身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不是故作矫情,是真地感觉知道得太少,需要了解与掌握的知识太多。所以,2019年的读书,计划主要围绕网络治理与科技、经济学、社会理论三个领域。 


      关注网络治理与科技,不止是因为自己今后想要涉足网络犯罪的研究,也是因为意识到,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世界,在控制的架构被政府和私有部门共同管理时,必须重新考虑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


      想要关注经济学,则是缘于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以往从未重视过人的激励机制的问题。实际上,想要防止用意良善的法律导致背道而驰的结果,势必需要了解激励机制如何发挥作用的知识;同时,由于市场也是作为安排秩序的重要制度而存在,在网络时代,实有必要认真审视与思考,市场与法律如何相互配合与促进的问题。从秩序的安排来说,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法律的归法律,才有可能取得相对较优的规制效果。


      而之所以一如既往地关注社会理论,是因为法律乃是在社会之中运行,不了解社会,又何以定位法律?只有了解法律与社会之间复杂的作用机理,知晓社会的构造,并洞悉其演化的方向,才能更合理地定位法律的功能,使法律有效应对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身处浪潮之中的我们,如果不想陷于被随意抛甩的境地,让自己多一些选择的自主权,那么,在保持刺猬式的专注的同时,可能也需要尽量地学一些狐狸式的广博。相比于刺猬,狐狸所拥有的广博知识,或许更有助于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对学者而言,好在读书也属于工作的内容;所以,只要自己愿意,总是能找到足够的时间。2019年要求自己至少阅读三十六本书,学术类著作不少于三分之二,前述三个领域,至少每个领域看五本。书的薄厚不论,但必须从头到尾完整地读完,论文与只翻看部分的著作不计入内。平均每个月三本,这要求应该不算高。


       2019年,必须认真考虑与孩子的相处方式,适当做一些调整。


     一直认为,自己的理想应该由自己来实现,不能将对自己的期待转嫁到孩子身上。这对孩子也并不公平。孩子凭什么要承担我的理想,为实现我未实现的理想而备受压力?我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做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每个人的人生第一要务,都应该是安排好自己的人生。说到底,我们无法为他人的人生负责,即便是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我人生中的重要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所以,我不会将为孩子操心,当作自己人生的第一要务。


       但是,在与孩子的相处上,的确是有不少地方需要做出调整。


       首先是要有耐心一些。十几年从教生涯中,对于所教的学生,我有着足够的耐心;但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旦遇到辅导作业时反应慢或是考试考砸的情形,往往控制不住地发脾气。吼完孩子之后自己通常也懊恼,何苦那么训孩子呢?虽说自己从小到大学业还算优秀,但我确实不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每个人的擅长之处不一样。就像我妈看我,经常会有这样的疑虑:看你这副笨拙的样子,怎么会有能力把学习与工作搞好?


       其次是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去年一年,陪伴孩子的时间尤其少。周末基本上没有带孩子出去过,在家里也待得也很少,要么与研究生在一起进行读书会,要么外出参会或讲座。女儿喜欢看电影,今年争取陪她看至少六部电影;儿子喜欢粘着我,那就多抱他一会,同时,对他喜欢厨房与卫生间诸物的特殊偏好,表示适当的宽容。


       最后是要尽量像对待朋友或伴侣那样与孩子相处。孩子并不是有待塑造的一团胶泥,可以任由大人来塑造。不要总想着改变孩子,顺势而为地进行引导,可能是最为合理的教养方式。即便无法确保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将来,作为他们的老妈,至少可以让她/他当下的童年不至于太过悲催与灰暗。在学业的重压之下,要尽己所能地给孩子一些阳光。


       2019年,必须认真考虑如何更好地对待自己的身体。


       我向来不喜欢运动,劳累之后的放松方式,便是看剧、看小说或是网购。我也不喜欢早睡早起,经常莫名其妙地熬夜,而熬夜的原因通常与工作无关。由于上班都是车进车出,而车放在地库里,所以,平时我还很少见阳光。这些年每年春季让我烦恼的过敏性鼻炎,除了污染的原因,大概也与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关。


       人到中年,不见得一定要配备保温杯与枸杞子;不过,多在阳光下走走,每周保持1-2次的适度运动,晚上12点之前上床睡觉,应该还是必要的。今年准备把中断好久的游泳与骑马重新捡拾起来。


      零零碎碎地说了好多,就此打住吧。


      希望2019年既不是过往十年中最差的一年,也不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

      


                                                            2019年1月8日

于清华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