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兴证策略】2024年度展望之一:从“哑铃型”到“再平衡”

兴证策略团队 尧望后势 2024-01-03


引言:过去两年,外围环境动荡、国内复苏波折,盈利与景气下行,导致市场持续调整,赚钱效应差、资金面陷入负反馈,市场风格也被迫转向大多数人很难赚钱的“哑铃型配置”。展望2024年,“哑铃型配置”是继续还是被打破?明年风格如何演绎?详见报告。

一、过去两年,多重因素压制赚钱效应,“哑铃型配置”逐渐成为主流

1.1、海外大幅加息+国内经济承压,市场连续调整

2022年来,海外加息、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外资流出,同时国内经济承压、企业盈利下行,导致A股市场表现整体疲弱。

一方面,美联储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下,导致作为全球资产定价的锚的美债利率快速上行,持续压制全球市场风险偏好。从2021年底美联储加息预期快速升温,到2022年初启动加息周期并持续至今,两年时间里美联储已累计加息525BP。与此同时,从俄乌冲突到巴以冲突,全球地缘政治风险频发,加剧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也因此,我们看到2022年以来,外资流入节奏明显放缓,期间更几次大幅流出,对A股市场形成明显的拖累。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承压、企业盈利下行,也导致市场情绪悲观、投资者信心萎靡。近年来,经济修复的节奏以及预期的变化,始终是主导市场表现的核心宏观主线之一。2022年国内疫情反复冲击,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也几次显著回调。进入2023年,尽管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经济进入到从底部自然向上的过程当中,但居民预期恶化、内需修复缓慢、地产下行的背景下,经济复苏的路径持续波折。期间价格的回落进一步放大了经济的波动,尤其是今年二季度以来,名义GDP增速下行导致市场始终对企业盈利状况存在担忧,也成为此前市场下跌的重要原因。

1.2、赚钱效应差、高景气行业少,被迫转向哑铃型


经济持续承压、基本面下行,导致高景气行业减少。根据我们独家构建的118个行业中观景气研究框架,可以看到2021年以来高景气行业的数量占比明显回落,至2022年底时一度回落至2018年底时水平。


与此同时,连续两年的波动调整中,资金面陷入负反馈,加剧市场存量博弈甚至缩量。参考中证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指数,在经历2022年以来的连续调整后,截至2023年11月27日已较2021年的高点分别下跌31.3%和28.7%,跌幅已超过2018年水平。也因此,我们看到偏股基金发行规模在2022年同比大幅缩减近80%的基础上,今年至今仍较去年同期减少超30%。


面对高景气行业减少、赚钱效应差、资金存量博弈,同时外部风险持续扰动的市场,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被迫进入到“哑铃型”的状态一边是高弹性、或有边际变化的主题性机会乃至小盘股微盘股;另一边是回归安全与底线思维,追求高股息、确定性强的红利资产。



2024年,回归之年:从“哑铃型”到“再平衡”,优质龙头资产带动赚钱效应回归


2.1、海外重回宽松,外资有望回归


流动性迎来拐点将是2024年海外最大的变化。一方面,通胀和就业数据已经给了美联储宽松的“台阶下”。我们看到,11月以来美国PMI、非农和通胀等数据连续不及预期,带动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显著降温。当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后续不再加息,并将于2024年3月开始降息。另一方面,美联储自身也开始转向偏鸽的谨慎态度。11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关注重点已从“higher”转向“longer”,同时明确继续加息可能已不再是基准情形。此外,参考历史来看,选情不明朗的大选年里,美联储宽货币的概率较高。因此,2024年美联储大概率转向宽松,全球流动性也将迎来拐点。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大概率“软着陆”、弱而不崩,不构成系统性的风险。

  • 过去两年尽管美联储激进加息带动资金成本快速攀升,但美国政府推出的个税起征点调整、学生贷款减免以及制造业回流相关法案等“宽财政”措施导致实际信用收缩缓慢,支撑美国经济持续保持韧性、甚至出现逆周期扩张。而2024年,高利率带来的债务压力,以及大选年民主共和两党之间的相互制约,或导致美国“宽财政”后继乏力。

  •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美国前期的政策宽松效果仍未完全消退。根据旧金山联储的最新测算,美国居民部门仍剩余4000亿美元的超额储蓄。按当前的消耗速度来看,有望延续至2024年上半年。同时,美国下一年个税起征点的上调幅度达到5.4%,力度仍然较大。消费对美国经济的拉动有望维持。而根据IMF的预测,2024年美国GDP增速仍将有1.5%左右。


5%大概率是高点,2024年10年期美债利率有望进一步回落。随着近期美国通胀、就业数据走弱,我们已经看到美债利率大幅回落。2024年,随着美国经济进一步回落,同时美联储释放更加明确的边际宽松信号,10年期美债利率有望继续下行。

对于股票市场,只要美国不加息,就是好消息。以史为鉴,政策利率筑顶阶段,权益资产优于黄金(沪指上涨概率100%),商品跌幅较大。假设7月就是最后一次加息,按明年6月降息推算,本次stay higher的时间在历史上也并不算长。

全球流动性拐点临近,股票资产更为受益。并且,相比于发达市场,新兴市场对流动性拐点更敏感,有望迎来全球资金的加配、回流。宽松周期中,前期加仓货币基金、固收产品等低风险资产的资金将逐渐流出,转为加仓权益类高风险资产。

与此同时,在权益资产内部,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基本面的此消彼长,以及对应政策环境的相对变化,决定了两者间的相对表现及资金的流动方向。我们可以看到,当10年期国债利率和美元上行时,也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基本面向好或至少是相对强势时,资金更倾向于流入发达市场。而当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基本面走弱,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美债利率、美元指数下行时,一方面新兴市场对流动性更敏感,另一方面本币的升值带来配置价值的提升,导致此时新兴市场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也成为全球资金更青睐的方向。

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在明年存量博弈特征仍然显著的市场中,外资重新回归有望成为市场难得的资金增量。这其中,外资偏好的成长、消费龙头有望重点受益。

2.2、经济底部修复,盈利有望回归


1)来自地产的拖累进入“后半程”

首先,近期政策频繁部署、提振下,地产风险已在被化解。近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强调,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其次,地产部门在经历连续几年的较快下行后,当前中国房地产投资在经济中的比重已接近海外成熟市场水平。后续随着政策着重部署增加住房新模式供给,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逐渐清晰,地产部门有望逐步趋稳。参考美国、日本、欧盟、英国、新加坡等成熟市场经验,居民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大致在4%-5%左右。而根据兴业证券宏观团队的估算,2023年中国住宅投资占GDP比重预计在6.1%,已经接近房地产相对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模式的美国、欧洲的水平。中期来看,在地产新发展模式下,普通商品住宅在整体房屋供给中的比重可能下降,从2024年开始保障性租赁住房、城中村改造住房供给将逐渐放量,增加保障性、公共性住房供给的房地产新发展模式逐渐清晰,并带动行业趋稳。

2)经济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


更重要的,创新发展的经济新动能不断成长,国内增长驱动力、产业结构乃至运行方式都已出现了深远的变化。

一方面,新动能、新经济在GDP中占比稳步提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以三新经济为主,即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增速近些年维持在25%至35%,远高于GDP增速,同时三新经济在GDP占比也稳步提升至17.4%。

另一方面,随着新旧动能切换持续推进,全社会的资金循环模式、信用派生体系都在发生变化。2017年之前,房地产在社会信用派生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投向房地产领域的新增信贷在2017年3月一度达到48%左右。此后,随着“房住不炒”的提出,政策层面持续推进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转型,投向房地产领域的新增信贷占比开始快速下行。截至2023年9月,其占比已经跌至负值。而房地产领域信用扩张的走缓,为更广泛的实体经济领域腾挪出较大的信用扩张空间,从2019年开始,投向中长期工业、基建领域的新增信贷占比开始趋势性走高,工业、基建领域的信用派生越来越活跃,成为社会信用派生重要支撑。

3)库存周期等力量,提供结构性支撑

除了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拖累进入“后半程”,以及新动能崛起,2024年包括库存周期上行、居民消费改善、出口回暖等力量,也将为经济提供结构性支撑:

  • 首先,生产端,随着工业企业逐步进入到补库存的阶段,需求的逐步回暖有望带动生产同步改善。

  • 其次,消费端,近期随着收入预期和就业状况等方面的改善,居民消费信心也已在出现改善迹象。

  • 出口端,明年也大概率存在一定增长空间。根据IMF预测,2024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进口需求较2023年均有明显提升。

4)价格因素将拉动名义经济修复

预计2024年通胀可能延续当前的修复趋势,拉动企业盈利的改善。2023年通胀同比走势偏弱,在很大程度上放大了市场对于经济下行的感受。但CPI同比、PPI同比分别在7月、6月触底已基本确认,下半年通胀走势进入修复阶段。整体来看,预计2024年通胀可能延续当前的修复趋势,CPI方面,在消费继续恢复的支撑下,通胀水平可能趋势温和回升;PPI方面,在经济温和恢复背景下,预计PPI环比整体较2023年有所改善,2024年上半年PPI同比也可能继续趋势回升。

5)2024年经济温和复苏,企业盈利回归

2024年新旧动能切换达到阶段性平衡,旧动能对经济的冲击减弱,而新动能的活力上升,叠加价格回升拉动名义GDP加速,中国经济将有望进一步企稳修复,中国股市盈利弹性恢复的机会将再次回归。

以史为鉴,经济企稳修复阶段,股市往往迎来修复式行情,中国A股的风险溢价有望阶段性回落,有利于估值提升。

2.3、2024年,优质资产企稳,带动赚钱效应回归

首先,A股盈利底部已经出现,明年随着经济修复,优质龙头资产盈利优势有望显现。对于A股而言,基本面是决定市场表现的核心因素,经济企稳修复期,市场大多迎来指数级别修复,如2013年、2017年、2020年。并且盈利周期向上阶段,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优质资产凭借更强的盈利优势,多跑赢全A。本轮A股盈利底部在2023Q2基本确认,2023Q3全A、全A非金融累计归母净利润增速较2023Q2回升2.3pct、5.3pct,明年企业盈利有望延续上行,带动市场及优质资产企稳。

并且,沪深300相对全A盈利增速差对股价的指引性较强,实际上诸多优质龙头资产盈利增速已在改善。自去年以来,沪深300相对全A盈利增速已在改善,但股价表现远远落后,主要归于投资者对增长持续性的担忧、以及流动性极度宽松对小盘股的推动。明年随着经济企稳、盈利修复,优质龙头资产胜率较高。

与此同时,当前优质龙头性价比已经凸显,赔率也来到较高区间。截至2023年12月1日,经过近三年的估值回落,沪深300相对全A股价位于2010年以来0.1%分位,相对估值位于15%分位,处于历史绝对低位。

因此,2024年龙头风格有望迎来修复,成为带动整个市场企稳的重要支撑力量。优质龙头资产是市场的稳定器,历史上沪深300与全A走势高度一致,明年优质龙头资产的修复有望带动市场企稳修复,走出泥淖。

2024年机构的赚钱效应有望回归小盘股对于整个股市的赚钱效应的带动作用低于大盘股,尽管在过去几年小盘股表现亮眼的背景下,市场赚钱效应依旧较差,因此优质龙头资产的修复有望带动整个市场赚钱效应的回归。并且,以主动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自2021年初以来连续跑输,主动偏股基金超额收益与大盘股超额收益高度相关,明年基金超额收益或回归

资金面正反馈有望重新建立。今年以来市场赚钱效应匮乏,导致资金面呈现一定的负反馈,基金发行低迷、险资仓位不高、私募持续降仓,市场增量资金不足,进一步加剧市场调整。历史来看,基金、险资、私募、散户等多是市场同步或者右侧资金,只有赚钱效应逐步积累,内资资金才有望逐步回流,重新建立资金面正反馈机制,打破存量博弈。

2.4、2024年,市场的“哑铃型”有望“再平衡”

过去两年市场配置呈现哑铃型特征,核心在于市场“好东西”少、赚钱效应差、资金存量博弈,同时外部风险持续扰动的市场,导致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被迫进入到“哑铃型”的状态。

而明年,海外宽松外资回流+盈利周期上行,哑铃当中的“腰部资产”、优质龙头资产迎来修复、机构赚钱效应回归,哑铃型配置可能迎来再平衡。根据我们118个行业景气框架,高景气行业占比自今年5月开始已经开始回升,不少行业景气度已经开始触底回升。类似于2019-2020年,景气上行周期,高景气行业增多,哑铃两端的超额收益可能收敛,优质龙头资产迎来修复,市场风格将加均衡。

与此同时,从持仓层面来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前从“分散”到“集中”的分水岭可能已经出现。大小盘风格每3~4年发生一次切换,2013年从大到小、2017年从小到大、2021年再度从大到小,至今小盘风格已跑赢三年。对应基金持仓,也经历了从集中、分散、集中、分散的循环往复。今年三季度基金持仓在经历了近三年的集中度回落后,持仓集中度出现回升,茅指数、宁组合持仓占比均出现回升。这是否是新一轮从“分散”到“集中”、从市值下沉到聚焦龙头的转折点仍需观察,但至少说明,当前龙头的性价比已经凸显,不少资金已经开始寻找底部优质龙头,而非一味下沉至小市值,明年可能是均衡、过渡之年。



风险提示


关注经济数据波动,政策超预期收紧,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等。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回归与破局:进阶核心资产——2024年A股策略展望》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张启尧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1080005
胡思雨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1110003
程鲁尧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1120004
陈恭懿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190523060001


推荐阅读


【重磅发布】2024年度策略——回归与破局:进阶核心资产

岁末年初,外资驱动及结构特征

岁末年初值得期待 

展望后续,还有哪些增量资金值得期待

岁末年初,市场还有哪些修复动力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投资评级说明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井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平台肯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曰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