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策略·新春专题】近期资金面四个关注点
一、ETF:市场核心增量资金,年初以来流入超2000亿
年初以来市场波动加剧,多数资金风险偏好承压之下,ETF成为最重要的增量资金之一。历史上看,ETF一直是各类投资者逆向布局A股的重要方式。年初以来市场赚钱效应不佳、风险偏好回落,以沪深300、上证50为代表的宽基类ETF再度成为投资者青睐的布局途径。截至2月8日,今年股票型ETF净流入规模已达3237亿元,其中宽基类ETF流入3286亿元,占全部流入规模的101.5%(其余股票型ETF整体呈小幅净流出)。
拆分来看,中大盘ETF、双创ETF、红利低波ETF年初以来获流入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300ETF成交活跃度大幅创下历史新高。往往在市场阶段性回撤较大的时候,资金借道沪深300ETF布局的意愿会显著增强,对应300ETF成交额往往也会显著抬升。
后续来看,当前市场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域,政策性资金及各类中长线资金预计仍将借助ETF入市布局,贡献重要增量。
一方面,以汇金为代表的政策性资金是市场重要的维稳力量。2月6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告称,“近日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过去半年间,政策性资金已经三次宣布入市,分别是2023年10月11日汇金宣布增持四大行股份、2023年10月23日汇金宣布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2023年12月1日央企资金国新投资公告增持央企类ETF。预计后续政策性资金仍将作为重要的维稳力量,且入市途径也将从之前蓝筹ETF为主逐渐扩大到以中证500、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宽基ETF上。若后续市场波动再度加剧,政策性资金流入维稳仍然可期。
另一方面,各类中长期资金也有望更多借助ETF布局A股资产。以险资为例,人身险公司在2023年Q2-Q3期间股票投资占比整体震荡,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抬升较多,显示险资更多借助基金布局权益资产。从各大蓝筹ETF披露的持有人情况中,也能印证险资增持的趋势。
春节前北上资金连续回流三周,宣告单边流出或已结束。去年8月2日至今年1月19日期间,北上资金单边流出累计超2200亿元,对市场造成较大压制。而1月下旬以来,北上资金连续回流三周,共计已超380亿元,基本结束了前期单边持续流出的态势。从滚动30日净流入来看,2月以来该指标也已经转正。结合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北上资金结束大幅流出、转为流入后,后续流入往往具备较好的持续性,如2022年5月、2022年11月。
对于市场而言,随着近期北上资金定价权边际抬升,北上资金转为流入对市场的提振也预计较大。过去两年,北上资金成交额占全A的比例多处于10%-14%上下徘徊。而自去年12月以来,虽然A股成交活跃度不高,但是北上资金交易占比大幅攀升至近20%,对于A股市场的定价权也迎来边际提升。因此,北上资金成交占比抬升的当下,其转为流入对于A股市场的提振也预计较为明显。
后续来看,国内经济稳健修复、汇率压力显著缓解等积极因素有望支撑外资继续回流。历史上看,北上资金流入与国内PMI和国内汇率的强弱均呈较强正相关。一方面,当前我们已看到中国经济压力较大的时候或已经过去,基本面边际企稳的迹象在持续增加,后续若复苏持续得以印证,以配置盘为主的外资有望进一步回流A股。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升温叠加美元走弱,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的阶段预计已经过去,对于外资流入有望构成提振。不过,考虑到年内美联储降息节奏仍存变数、中美利差收敛有限、海外步入“大选年”等因素,北上资金流入的持续性与强度仍待观察。
三、私募、险资:仓位已经处于历史底部
去年下半年以来,以私募、险资为代表的绝对收益资金也纷纷降低仓位。截至2023年12月底,两类资金的权益仓位均已降至历史底部水平。近两年市场波动加剧,保险、私募等绝对收益资金纷纷选择控制仓位,以降低净值波动风险。而随着市场回落至低位,当前该类绝对收益资金的仓位也已经降至历史较低水平。后续随着风险偏好回暖,该类资金仓位抬升的潜在空间较大。
保险资金方面,截至2023年12月底,险资运用余额达到27.67万亿,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规模为3.33万亿,占比为12.02%,已经连续五个月回落,当前仓位水平处于2016年以来5.2%的底部水平。随着股权风险溢价再度回升至较高水平,保险资金增配股票资产的意愿整体再度抬升。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险资低位增配权益资产值得期待。1)资产端方面,当前全A风险溢价仍处于2010年以来90%以上分位的历史高位。对于注重投资安全边际、逆向特征明显的险资来说,其在高性价比区间具备配置意愿预计保持较高水平。2)负债端方面,2023Q2以来保险累计保费增长稳健,保费收入增速与险资运用余额增速呈较强正相关性。预计负债端维持稳健增长将持续推动险资扩容;3)此外,监管层鼓励险资增配权益资产的政策持续出台,叠加IFRS9会计准则逐步落实,险资增配以高股息板块为代表的权益资产仍是大势所趋。
四、回购:节奏显著提速,远超季节性水平
2024年以来共计242家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预案或有公司股东提议发布回购预案 ,节奏远快于过去几年。具体而言,2024年以来发布的204起回购预案中,有121起仍是预案状态,11起通过股东大会,69起正在实施,3起已经完成;另外还有44起上市公司股东提议发起预案,预计后续也将逐步落地。在242家已发布或提议发布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中,有125家已经发布2023年年报/快报/业绩预告,公司数量占比达51.65%。
2024年上市公司回购有明显的超季节性特征。从2018-2023年的数据来看,A股市场股票回购具有明显的月度效应。4月和8月通常是上市公司回购的高发期,原因在于上市公司年报和半年报陆续发布,业绩状况得到确认。不管是从平均数,还是中位数角度,2018年-2023年期间,1月和2月回购预案发起数量在所有月份中排名倒数前二。而2024年回购预案的发起则呈现明显的超季节性。
从回购目的来看,其一,市场弱势震荡,公司通过回购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以期提振股价;其二,2024年以股权激励方案/员工持股计划为目的的公司回购或成为市场主流,指向公司对未来业绩改善有信心;其三,近期国资委两提“市值管理考核”,回购或将成为央企国企管理市值的重要举措。2024年以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回购预案数量占全部预案数量的比重大幅提升至6.86%,超过2023年一倍有余(2023年占比为3.16%),是近6年来的新高。
总结:中长期资金陆续布局,静待资金面合力形成
当前来看,私募、险资为代表的绝对收益资金仓位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政策性资金与中长期资金借道ETF加速低位布局,外资也明显转为流入,A股市场资金面供需偏紧的问题已在逐步缓解。参考历史,多数资金的行为模式更偏“右侧”,即市场情绪回暖、赚钱效应回升后逐步加仓流入。春节前几个交易日,市场情绪已经逐步回暖,后续各类资金风险偏好也有望随之提升、加仓带来增量资金。
后续来看,建议关注两方面积极信号是否可以持续:
一方面,资本市场政策效果有望持续显现。无论从资金供给端还是需求端而言,下半年以来发力的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近期证监会也再度密集发声、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相关政策基调延续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支撑资金面供需回暖。
另一方面,外资回流、中长期存量仓位抬升的节奏对市场来说至关重要。当前基金发行偏缓、市场风险偏好仍待系统性回升的问题尚未充分解决。从历史来看,基金、私募、理财、散户等多是市场同步或者右侧资金,只有赚钱效应逐步积累,内资资金才有望逐步回流。因此,若能够看到外资持续回流、保险等中长期资金的仓位低位抬升,市场资金面压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其他资金的信心也有望受到提振。
附录:重点资金月度跟踪
风险提示
推荐阅读
壹
2023年“百大牛股”画像贰
叁
肆
伍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投资评级说明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井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平台肯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曰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