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微课视频|知识点|同步训练

点击关注我→ 绿色学习平台 2023-02-12

获取配套课件教案习题试卷请拉到文末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微课视频





更多微课视频,更多的精彩,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哦!

微课视频2:

课时1:

课时2


知识点讲解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 形成背景:春秋时期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大诸侯国左右政局,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几乎完全崩溃。

  • 形成:晋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大的诸侯国共有十几个,较强的有七个。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诸侯国关系:强大的诸侯国不在“尊王攘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之间经常战争。

  •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 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七雄之间的实力此消彼长,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对其它六国造成威胁。



商鞅变法


  • 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土地增多,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 诸侯国变法目的: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 成效最大的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 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

  • 秦国领导人:秦孝公。

  • 变法主持者:商鞅。

  • 变法内容:

  • 商鞅变法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 时间:公元前256年。

  • 主持修建者:蜀郡太守李冰。

  • 两大系统工程:渠首和灌溉网。

  • 渠首三大主体工程:

    鱼嘴: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灌溉。

    宝瓶口: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开凿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渠道,灌溉农田。

    飞沙堰:是分水堤坝和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堤坝,用于洪水期排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 重大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也反映出了我国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晋被瓜分成韩、赵、魏。

2、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3、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5、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6、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同步练习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都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A. 承认土地私有

B.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C. 奖励军功

D. 奖励生产

2.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表现之一是各国变法。其中最典型、最成功的是(  )

A. 吴起变法    B.李悝变法

C. 商鞅变法    D. 王安石变法

3.改革是兴除利弊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 建立县制

B.奖励耕战

C. 轻徭薄赋    

D.废除旧贵族特权

4.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这是因为李冰()

A. 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B. 兴修灵渠,沟通两大水系

C. 治理黄河,杜绝了水患

D. 修筑都江堰,造福于民

5.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

A. 重农抑商

B. 严明法令

C. 推行县制

D. 奖励军功

6.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    )

A. 都江堰    B.郑国渠

C. 灵渠    D. 大运河

7.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通过与其他六个国家的战争,不断向东扩大自己的国土,这个国家是( )

A. 秦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燕国

8.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交战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9.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   (  )

①他父亲牵着牛耕地去了 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 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 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

A. 可能全部是事实

B. 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

C. 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

D. 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0.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 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 诸侯争霸

C. 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 百家争鸣

11.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位于最西边的诸侯国是(  )

A. 燕国    B.齐国

C. 楚国    D. 秦国

12.下面关于都江堰的正确说法是(  )

A. 变水患为水利,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是可持续性发展工程的典范

B. 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防洪

C. 给成都平原带来很多灾难

D. 都江堰作为水利工程早已丧失了其功能

二、非选择题

13.其实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我们身边。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图片展,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工具话发展】

(1)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使用图一这种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举出一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

 

(2)图二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工程显历史】

(3)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有关上图的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里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材料中的平原是指哪里?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什么?它有何功能?

 

1

参考答案



1、C   2、C   3、A   4、D   5、D   6、A   7、A   8、B   9、A   10、C   11、D   12、A

13、(1)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或北京人、山顶洞人)。

(2)春秋后期。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都江堰。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 END ●

怎么获取配套视频练习等资料?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此文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