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微课视频|知识点|练习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1:
更的多精彩视频,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哦!
微课视频2:
知识点讲解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前秦-东晋
结果:前秦失败,逃回北方。
以少胜多:肥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迁都: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改革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北方民族融合的表现: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的生活,向汉族人学习农业技术,从事畜牧业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步练习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揭竿而起 ④风声鹤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把土地分给农民
B.迁都洛阳
C.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D.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迁都长安 ③官员及家属都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改用汉族姓氏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北方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曹魏、北魏
B.西晋、北魏
C.前秦、北魏
D.前秦、东晋
7.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
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8、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苻坚骄傲轻敌
B.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
C.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
D.前秦士兵人数比东晋少
9、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2分)
(2)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为此,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1
参考答案
1--9DBDCBABDA
10.(1)北魏孝文帝。洛阳。
(2)“北语”:鲜卑语。“正音”: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3)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 END ●●●
怎么获取配套视频练习等资料?
扫描下方二维码
▼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