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纵论中美史诗级贸易战
前言:
本文根据2018年7月7日中国新闻社“国是论坛:中美贸易争端背后的较量”发言整理。首发于中国新闻社新媒体“国是星期三”,刊发时有删改,这里贴出原稿全文。
自从3月23日此次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已经写作、刊发了20多篇文章,其中一部分文章已经以英文、俄文在国内外文报刊和海外主流媒体刊发。文末有相关旧文链接,欢迎关注、转发。
2018.7.9
纵论中美史诗级贸易战
梅新育
这场中美贸易战爆发伊始,我就撰文提出中国要与特朗普打一场史诗级贸易战(文章链接:梅新育:中国应当与特朗普打一场史诗级贸易战),现在看来,这一判断和主张大致符合事态演变。而我之所以一开始就判断并主张与特朗普打一场史诗级贸易战,原因不仅仅是美方这次主动寻衅一开始提出的涉案贸易额就大幅度超越了全球贸易史上此前双边贸易争端涉案贸易额的最高纪录(现在还有可能进一步成倍加码),而且有以下原因:
首先,单纯从经济上看,这次美国主动挑起的大规模贸易战可说是完全不符合经济逻辑。通常,贸易保护措施最重要动机之一就是保护就业与福利,特别是受进口冲击部门的就业。客观说来,如果在经济萧条时期实施贸易保护措施,还有可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改善本国就业状况;问题是美国现在并非处于萧条时期,而是处于经济景气时期,而且是经济景气的峰顶。美国现在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一些地区和产业部门还出现了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缺口;此时发动如此大规模贸易战,而且不断升级、扩大,不可能有效地增加美国的总体就业和福利,只能给美国宏观经济运行增加额外的干扰冲击。所以,美国主动挑起这场史诗级贸易战,没有经济逻辑。
因此,我们观察这场贸易战爆发的根源,就需要更多地从大国竞争的视角出发。
这场贸易战爆发以来,特别是最近一个多月,有一种声音认为中美贸易战根源在于我方,是我方放弃韬光养晦策略,把美国从朋友逼成了敌人,云云;我认为这种说法对中美关系发展状况缺乏基本了解。我们不称霸,不追求当头,但且不说三四十年前中国国力、国际环境下的韬光养晦策略在今天能否适用,单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定性为战略竞争对手,至少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并不是到特朗普才开始的。而且,特朗普胜选以来,我方为稳定、发展中美关系付出了巨大努力,从习主席到访海湖庄园,到特朗普访华时签署的2500亿美元协议,再到刘鹤副总理在两会前夕访美,世人有目共睹。所以,尽管我们不想打贸易战,但这场贸易战爆发是不可避免的,是不以人的善良意愿为转移的。
中美之间摩擦的本质是守成霸权美国企图遏制新兴大国中国,数十年来,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中心策略已经随形势变化而几度转移,而这场贸易战标志着此前几十年美国对华遏制策略失败而不得不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竞争成为这个阶段的中心策略,史诗级贸易战是经济竞争的最突出、最激烈表现。所以,在一些场合,我一再强调,这次中美贸易战不是一起事件,而是一个阶段。而且,这场贸易战实际上代表着美国对中国一种比较全面的挑战。正因为如此,这场中美贸易战的结果、发展走向可能决定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国际格局的大致模样。我之所以提出要打一场“史诗级贸易战”,就在于此。
应对这场贸易战,我们要打总体战,而且也是持久战,不指望这三五个月就能解决,起码要打算持续美国经济周期当前的这一个景气阶段结束,或是特朗普的这一个任期结束。只有做好这个起码的打算,才能争取较好的结果。
我们的目的当然是以战止战,通过让美方感到实实在在的疼痛,遏制美方在经贸和其它领域寻衅牟利的道德风险,同时隐形震慑其它某些贸易伙伴动辄企图诉诸贸易保护的道德风险;但有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这场中美贸易战是否意味着中美全面激烈的对抗?是否意味着中美由此全面进入新冷战、甚至是热战之中?自从这场贸易战爆发以来,国内外金融市场已经发生多次剧烈震荡,而市场参与者的这种担忧正是造成国内外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使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是美国战略扩张,还是战略收缩?对此问题的判断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应对的指导思想。
毫无疑问,我们处理事情要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但根据2016年以来的持续观察,再三思考,我依然维持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对特朗普对外政策理念的判断:他奉行的是战略收缩而不是战略扩张。基于上述判断,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全面对抗的这种风险概率是比较低的,或者说是相当低的。当然,中国要做好防范各类极端状况、包括最极端状况的准备,但是出现最极端状况的概率我认为非常低。不错,特朗普在国际事务方面行动表现得非常咄咄逼人,但仔细审视他的诉求,他追求的目标并不是战略扩张,而是战略收缩,他是在以咄咄逼人的姿势实施战略收缩。对此,中国需要准确把握;行为的方式和目标,这是两回事。这样,从现在开始到未来的十几年内,可能是中美关系风云激荡、也非常关键的一个窗口期,如果中国能够把握好、处理好这个窗口期的话,可能会开创和平崛起的历史新篇章。
应对贸易战,中国需要讲策略。《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这场贸易战中,对中国而言,“伐谋”已经不可能了,对方的“谋”已经成了,现在能做的策略是“伐交”。事实上,这几个月中国也一直在做“伐交”的工作。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感谢特朗普先生,替我们外交部门把“伐交”的工作做了一半。特朗普同时向全世界贸易开战,我真没有想到他能做到这样,这样就为我们下面“伐兵”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这场贸易战的“伐兵”问题上,要注意到这样几点:
第一,中国要充分考虑防范应对极端状况。假如特朗普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全部商品都额外加征关税,出现这样的极端状况会怎么样?中国能不能经受住冲击?我认为,这种冲击中国能够经受得住。
即使不考虑内需,中国向美国全部出口都被额外加征关税,也并不意味着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会全部退出市场,因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很多大宗商品在美国和全球市场占有率特别高,美国即使额外加征关税,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去寻找替代货源,只有提高销售价格,这是其一。
其二,对于额外加征关税行为,不要低估世界各国企业界应对的手法和调整的弹性。
其三,如果中美贸易战止步于每一方500亿美元的规模,那么对双方经济、社会生活全局的实际影响较小,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可以做到基本无感。如果贸易战持续加码,如同特朗普威胁的那样打到2500亿美元、4500亿美元,甚至向中国5000多亿美元对美出口全部加征关税的话,美国经济社会生活遭受的冲击就会格外凸显出来。那时,我们还需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按照美国经济周期运行规律,在没有大规模贸易战干扰的情况下,美国经济结束当前的景气、步入萧条应该是在2020年前后,大规模贸易战是否会推动萧条提前到来、并加深萧条程度?
而且,次贷危机时中国通过“四万亿”计划反危机,面对未来的、可能不太久远的新一场美国经济萧条,我们届时该如何反危机?尽管美国经济必将到来的这场萧条还有一两年左右时间,但我们现在就该开始前瞻思考了。
在这场贸易战的具体“伐兵”策略方面,第一笔500亿美元贸易额的加增关税是对等的“同态复仇”,但鉴于中美经贸关系的不对称,后面就应当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了。
下面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要利用危机创造的机遇,特朗普这回采取的一系列策略,给美国自身也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作用。第一个,大大提升了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不确定性。在2016年竞选的时候,特朗普就一再讲,美国对外政策的行动完全可预测,这样使得美国不能以最好条件达成交易;他如果上台,就要让美国的行动完全不可预测,这样才能让美国以最好条件达成交易。这个说法、思路我不能说他完全错误,在谈判中,一方、特别是整体实力占优势一方若能让对方感到一定程度的不可预测,的确能够给自己的谈判增添额外优势;但是他做到了极端,政策决策过度的不确定性,只能彻底消除他的信用,别的国家会考虑:费力与他谈判达成协议还有什么价值?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美国对中兴的那一刀,是这场贸易战到目前为止中国遭受的最大损失。但这一刀从短期来看美国赚了,从长期来看,恐怕是使美国高技术产业严重损害了自己在市场中的信誉,会促使中国这样的受制裁国家加倍努力自主开发关键技术、关键元件,也会促使其它国家厂商努力寻求关键元件的非美国供应商,哪怕是能够直接从这次事件中渔利的中兴外国竞争对手也不例外。回顾一下19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对西方的全面石油禁运产生了什么结果?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推动了替代的新能源技术从无到有迅猛发展。特朗普这回一手炮制了中兴事件,数年后回顾,很可能促进了中国高技术产业上一个新台阶。
美国对全世界开打贸易战,战火已经蔓延到汽车业,可能不久就会有数千亿美元贸易额汽车产品被实际加征关税;中国则在此时大幅度放宽外资政策,包括取消了在华合资汽车企业股比上限。不同国家这样的政策组合起来,很有可能创造一个外资汽车企业寻求在华出口导向型汽车生产项目投资大规模增长的机遇,这是值得中国产业界、中国全国招商引资部门密切关注和抓住的潜在机遇。
同时,我要提一句,我注意到这一点,在这场贸易战中,特朗普的一些政敌跳得比特朗普还要高,“越闹越革命”,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巧妙的陷特朗普于泥潭、请君入瓮的政治斗争手法。不知道特朗普先生他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
我们还需要关注这场贸易战的后续影响。后续影响是什么?第一个是它对我们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这场贸易战它到现在的结果之一,是使得社会上产生很多舆论,主张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更多地依靠内需,等等。但是,再三思考之后,我认为,对中国来说,过度强调内需的发展战略是不可持续的,对我们的制造业、实体经济部门也是自废武功的;对于整个世界经济体系来说,中国过度依赖内需,同样潜藏着颠覆性风险。
第二,我们在海外发展方面要适度控制投入力度。2016年特朗普竞选期间,我在《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刊的一系列专栏文章中早早公开看好特朗普胜选的前景,而且正面看待他的一些政策理念和主张。也正是基于对他理念和政策主张的了解,当时我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栏文章中(《希拉里健康与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2016-9-15,本公号文章链接:梅新育:希拉里健康与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变化)提出了这样一个忧虑:特朗普主张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重建实体经济,固本培元;如果出现“中国向海外过度虚耗资源+美国固本培元”的政策组合,对于中美两国国力对比格局发展演变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此前三四十年,一直是中国相对于美国国力上升,如果出现这种,可能导致中国国力相对美国转向削弱,同时会助推巴望“赶超”中国的国家,这是我们必须尽力避免和防范的。
最后,这场贸易战怎样算输、怎样算赢?我认为,既然美国发起这场贸易战是其遏制中国策略步入新阶段,那么,不管具体周折如何,只要最终结果没有打断中国的持续发展,中国增长速度仍然超过美国等西方主要大国,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份额仍在继续上升,那么,中国就赢了。
(2018.7.7,仅代表个人意见)
前文回顾:
梅新育:中国不需要精神“跪族” ——主动开放与贸易战压力无关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
本公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