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国新办新疆反恐白皮书与《十二木卡姆》
(应贵州政府之邀代言贵州茶产业,欢迎大家支持黔茶和贵州发展)
【梅新育:国新办新疆反恐白皮书与《十二木卡姆》】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链接:
http://www.gov.cn:8080/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643.htm;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海内外瞩目。就总体而言,此白皮书很好,昭告天下,以正视听。
不过,白璧微瑕,这份白皮书有个别史实存在争议。在第一章“一、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提及“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艺术”;实际上,十二木卡姆虽然确曾在维族社会流传多年,但究竟是不是维族创作的文化遗产,国内外学术界争议甚大;而且现在国内的《十二木卡姆》得以逃脱失传厄运,离不开汉族音乐家万桐书的整理与再创作之功。
国内一些学者声称是16世纪叶尔羌汗国君王妃阿曼尼莎罕整理创作了木卡姆,但此说不见任何古代正史记载,只是据说出于16世纪的《中亚蒙兀儿史》(又名“《拉失德史》”)中提到叶尔羌汗国君主拉失德汗有个妃子名叫阿曼尼莎,后来包尔汉先生就此进行了文学创作,把这个史书中惊鸿一现的人物阿曼尼莎罕写作木卡姆创作整理人。但据有关学界人士们指出,木卡姆直到十九世纪左右方才在中亚河中地区(涵盖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与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成熟,目前有成体系的六套,并且有比较扎实的典籍记载,指出这一点的学者还专门参观过乌兹别克的木卡姆博物馆去求证。
以前我就知道十二木卡姆歌词原文绝大多数是察合台语,并非维语;今年得知有学者指出,十二木卡姆中不少篇目命名是波斯语,并不属于维语等突厥语族。不懂波斯语、突厥语族,但如果篇目命名是波斯语的说法真实,那就更难认定木卡姆出自维族作者创作整理了。
(万桐书先生)
就现在国内通行的《十二木卡姆》而言,其全部词、曲的采录、记谱、整理再创作、翻译、出版是汉族音乐家万桐书完成的,其工作实质上等于再创作。他是我的武汉同乡,1923年12月出生于武汉市。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十二木卡姆》在维族社会一向是以口传心授传承,到1950年代初已经濒临失传,只有一两位老艺人能完整演唱,而且他们对歌词也只会唱而不解其意,不唱就念不出词来,因为木卡姆歌词大都为察合台文古典诗歌,懂这门语言文字者甚少。为此,赛福鼎·艾则孜到文化部请求派人抢救这套乐曲,当时和妻子连晓梅同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的万桐书承担了这份任务。
(万桐书采风)
(万桐书成果出版)
1951年5月抵达乌鲁木齐开始这项工作之后,录音、记谱、翻译,分外艰难。特别是记录和翻译歌词,演唱的老艺人自己根本就不明白歌词意思,万桐书请精通察合台语的人帮忙,边唱边录,边录边放,边放边念,边念边记,这才记录下歌词,并翻译出来。1956年,“十二木卡姆”的磁带和曲谱送到北京,经过审查,歌词需要再加工,万桐书夫妇就与作曲家邵光琛再度深入南疆乡村,拉上另一位精通察合台语的维族诗人一道采风,直到1960年,才有了现在国内通行的《十二木卡姆》。翻译本来就是再创作,再经过这样的多年加工,实际上,现在国内通行的《十二木卡姆》词曲很大程度上是万桐书、邵光琛再创作的作品。
在采风、再创作的过程中,万桐书曾胃病发作,吐血昏倒在大漠边上,更失去了自己年仅三个月的幼子(因患肺病未能及时医治而夭折)。最重要的是,投入如此人力物力,历时近10年,整理这样一部濒临失传的乐曲,单凭新疆自身力量绝无可能做到,甚至根本提不上议事日程,只有依靠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中央政府的支持方才得以完成。
所以,不管《十二木卡姆》源头出自何方,让我们向万桐书老先生致敬!
作为湖北佬,感谢万老先生为湖北、为武汉增光!
(万桐书木卡姆文献馆揭牌仪式)
2019.3.18
前文回顾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
本公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