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时期报纸上的标题党!给跪了

诗评万象 2022-05-20

敬请关注



导读:
现在新闻媒体标题党盛行,尤其是网络媒体,可以说已登风造极。唯恐读者眼球瞪得不够大。
好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但要真的是好,和内容的相关性紧密,又浓缩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作用。
但仅为吸人眼球“标题党”读完会令人唾弃!
但当今有个怪现象,很多文章一看标题就大概能判断出是标题党文章,可是很多读者还是要点开去看。
呈现出见了标题党就打开,看完就骂,这样的状况,实际很值得研究的有趣现象。
下面这篇文章是写的民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范例,有不少神来之笔,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其功力之深厚绝对甩出当今的标题党好几条街。


01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上世纪30年代,何健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有一年清明节曾去岳麓山扫墓。当时据官方要求,各报必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



不料,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虽然字数、题意与原标题毫无二致,且更加通俗易懂,但“他妈的”三个字却又是一句国骂,因此,这一语双关的妙题令当事人啼笑皆非,而广大读者也忍俊不禁。


02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
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以对他这样破口大骂?因而怒不可遏。待他看完全文,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有人在针对丰先生的《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进行评论,画中的孩子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跟着拉二胡的先生唱歌。
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但读者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仍能体会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沉浸于全身心地投入唱歌而带来的欢乐之中。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称赞过丰子恺的这种画法:“用寥寥几笔,写出人物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所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
丰子恺《乡村学校的音乐课》
这篇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说出了丰子恺画画的特点:人物脸部虽然没有眼睛鼻子,却维妙维肖。
丰老很赏识这篇品评他画作的文章。事过三十多年,他还清楚记得文章发表的年月和作者的名字。

03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物价暴涨、产品偷工减料,连烧饼、油条也纷纷涨价。
《新民报》编辑程大千将一条物价飞涨的新闻框了一个花边,仿宋词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拟了一条标题:“物价容易把人抛,薄了烧饼,瘦了油条”。
见报后,读者纷纷叫绝。
新民报

04余汉无谋,吴铁失城,曾养离甫
抗战时期,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广东省主席吴铁城,广州市长曾养甫,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均不战而逃,广州沦陷。
香港某报愤慨地将失地事件与三人名字巧妙地嵌在标题之中,即成:“余汉无谋 吴铁失城 曾养离甫” 此嵌名标题讽刺辛辣。


05公教人员不是东西是东西也应当涨价!
1947年,金元劵大贬值,民不聊生,工薪阶层苦不堪言。武汉《大刚报》曾在头版头条刊出大字标题:公教人员不是东西(主)是东西也应当涨价(副)
标题以诙谐幽默的口气,为广大公教人员的生存发出了一声呐喊。



06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
1948年,美国驻中国特使马歇尔奉命回国,被派到南京接替马歇尔职务的是华莱士。
当时南京某大报纸以《马歇尔歇马华莱士来华》作标题报道了这条新闻。
此标题运用“回文”手法,正读反读都一样,巧妙至极,至今为报界称道。
马歇尔

07标题党祖师爷张友鸾
在标题制作方面最有成就的当属老报人张友鸾。张友鸾生于1904年,安徽安庆人,历任北平《世界日报》、上海《立报》、南京《民生报》、《新民报》《南京人报》总编辑。
张友鸾
张友鸾在近30年的报界从业经历中,设计标题历来是以用心、精致著称。即使一则普通气象新闻,他所取标题也别有趣味。
一次,南京连日阴雨,张友鸾听完气象预报,提笔写出新闻标题:“潇潇雨,犹未歇,说不定,落一月。”令许多人过目难忘。
1943年,张友鸾在成都《新民报》主编社会新闻,当时成都各大、中学校毕业生大都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
青年学子们深感出路问题严重,怨声载道。
《新民报》社会新闻版“学府风光”一栏登载了四川大学通讯员写的一则消息,说该校厕所管道堵塞,不能使用。
张友鸾当即挥笔制作了耐人寻味的标题:“川大出路成问题”。
一语双关,警策动人,犀利无比,大为读者称赞。川大校长系国民党省党部主任黄季陆,阅报大怒,但又无法发作,只能悻悻作罢。
《新民报》抗战期间刊发了一则讽刺国民党官员生活腐化的新闻,张友鸾拟标题为:“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因其构思奇巧,语意生动,一针见血,以至于轰动了整个山城,迄今仍使人记忆犹新。
在《新民报》任总编辑时,张友鸾对社会新闻、大小消息都十分在意。
“九一八”事变后,群众要求政府抗日,他拟标题为:“国府门前钟声鸣,声声请出兵”。
政府为士兵募集冬衣,他题为:“西风紧,战袍单,征人身上寒”。
而报道贫富差距,他又取标题叫:“难民不能求一饱,银耳参茸大畅销”。
南京解放后,张友鸾继任《南京人报》总经理。
他不仅编出高质量的报纸,而且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与张恨水、张慧剑、赵超构并称为“三张一赵”,名重报界、文坛。
自1952 年《南京人报》停刊,张友鸾自此与报纸无缘。
这位力求报纸“有风趣”的总编辑,渐淡渐远,即使新闻专业学生,也不再知晓他的名字。直到即将辞世,家人回忆,他已失明的眼睛忽然显得明亮起来,“时而喃喃自语,时而拈须大笑,似乎在同老友倾谈”。离开报业已近40 年的这位“办报全才”,嘴里依稀说着“新闻”、“发稿”、“出版”等词语,却已讲不出连贯的句子。
1953年张友鸾奉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整理及编著工作。80年代中后期回南京定居,直至逝世。
著有小说《白门秋柳记》、《秦淮粉墨图》等,编注有《史记选》、《不怕鬼的故事》等,与人合译有朝鲜名著《春香传》。
为坚持报纸应该“有趣”,张友鸾被扣了右派的帽子。其时他本已脱离报界,安心摆弄着古典文学研究,然而1957 年的一次谈话上,他终于坐不住。他批评当时新闻写得公式化,“好像有一个套子”。
而更令他恼火的是,报纸的标题刻板僵化,“今年是五一盛况几十万人游行,明年还是五一盛况几十万人游行,年年都是五一盛况几十万人游行”。这番言论显然不是凭空而发。
同时代人把他称为“最有风趣的报人”。
时人评价,张友鸾“熟知民国史事及掌故轶闻,夜间编务之暇,一烟在手,濡笔为文”,“情韵连绵”,“妙语如珠”。
他记事怀人,文章虽小,却“令人忍俊不禁,于笑声中每有所得”。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精彩推荐:

战争来临时,每个人都可能是牺牲品

正厅级的爆文作者,赋诗一首后落马

希特勒闪击波兰前的全国演讲

俄乌之间的爱恨情仇,1140年前就已埋下伏笔?!

古老的罪恶:“人口市场”启示录

冯骥才:一个大国,不能靠糟蹋文化来赚钱

简体字的推广导致文化断裂?事实并非如此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全体俄罗斯公民的演讲

刘若英:一生得体的祖母

让大脑变年轻的10条专业建议

看完这群小学生写的诗,整个世界都温柔了!

隔岸观火,必将引火烧身

林语堂:做人的十大俗气

胡适逝世60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古代十大经典誓言

研究发现:安静可以使大脑创造奇迹

史上最经典的100部长篇小说

梁实秋访问延安被拒的背后

北大教授的忧虑: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连老师也不看书了!

发几个笑话,看完一整年都开心!

作家老鬼:我和我的姐姐

周濂: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20个汉字和20句古训,里面的智慧需要你一生来体会!

36首绝美诗词,告诉你古人怎么描写天气!

宋词里的春天,十种绝美,十种心动!

9首意境优美的佛教诗词

诗中四季,四季如诗:最美四季诗名句

最美是相思:十首小令《长相思》

10首最美早春绝句 | 初春,偶然得句便成诗

10首春雪诗词,庭树飞花,东风新暖,浪漫了整个春天

首血泪斑斑的七言律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