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李敬泽:文学赋能乡村振兴 作家应该是亲身在场的实践者
两会声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汇聚北京,共赴盛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全民阅读、文化惠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个个关键词聚焦国是,牵动民心。
回顾履职经历:是严肃的职责,同时也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对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来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是严肃的职责,同时也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他看来,一方面要更加自觉地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要深入实际,尽可能全面深入地掌握具体情况。这一年,他感受比较深刻的是参加文物保护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法调研经历。“文物保护法涉及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事关语言文字,都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所在。大家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在理论、政策和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树立问题导向,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清溪村的启示:如何在乡村变革中获得新的实践主体性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作协大力实施、推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广大作家行走在广袤大地,深入人民生活抒写乡村巨变,一座座村庄在文学的滋养下变了模样,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而在这其中,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故乡、湖南省益阳市清溪村便是其中的一个典范。
新时代文学如何赋能乡村振兴,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对此,李敬泽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表示,清溪村是一个样本,一个典型,凡是去过那里的人,都能够清晰、亲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的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中国作协启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也是对广大文学工作者投身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号召。新时代乡村建设,包括宜居、宜业、和美三个维度,每一个维度都需要文化参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作协参与推动了清溪村的变革,为其发展提供了支持。但是相比于这些有限的支持,我们从清溪村和乡亲们身上得到了更为宝贵的教益和启示。
李敬泽说,回顾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农村题材创作一直有着强大、光荣的传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那些优秀作家所写下的经典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记录、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乡村的历史变迁,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总结其中的经验,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周立波、柳青那些前辈作家,不仅仅是乡村生活的采访者、观察者,更是亲身在场的实践者,他们参与到中国乡村发展变化这一历史实践活动中,从而获得了新的主体性,这样一种主体性使得他们可以“上接天,下接地”,获得全新的认知和情感力量。继承光大这一伟大的传统,写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这是文学助力乡村振兴的根本责任,也是今天广大作家必须面对的课题。清溪村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提供了重要的路径启示,那就是如何在当代乡村变革中获得新的实践主体性。以此为例,我们要深入思考,在新时代如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如何以准确、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去找准一个时代思想和艺术的汇聚点、爆发点。这样的汇聚点和爆发点应该具有一种实践的体验和品格,只有这样才能既是历史的、思想的,又是审美的、艺术的、情感的。
相关阅读:
守正创新 不断开创新时代文艺工作新局面——文艺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文艺报》社论: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合力——热烈祝贺全国两会开幕
两会声音 | 马慧娟:我们要进入乡村、了解乡村,才能全面地书写乡村
编辑:邓洁舲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