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不该吃苦?
文丨难得君
每年新生进大学的时候,总会有些奇葩案例被报道出来,比如去年,有位新生入学,住4楼,没有电梯,心里就很爽,进了宿舍,发现是4人住一间,上面是床,下面是写字台,到了卫生间一看,一边是淋浴,一边是蹲便,于是怎么也不肯入住,觉得没有自己家里舒服。
很多家长看完,就觉得是现在孩子吃苦太少,这么好的条件,怎么就不能住呢?实事求是,这个条件在很多大学都是属于标准水平,比很多家庭的条件确实要差点,但已经比我们当年的住宿条件好了很多倍了。
孩子不愿意入住真的是因为没吃过苦的原因吗?
其实很多成年人,用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和自己小时候的条件作比较,其实这完全没有意义。
最近天气很闷热,绝大多数家里都装了空调,可是有些家长却不愿意开空调,说是孩子没必要那么娇惯,让他们在苦环境磨练一下更好。开空调让家里人都感觉舒适一点,意志力就下降了吗?
我上小学的时候,要走半个小时去学校。有时候走到一半,突然下雨了,到教室的时候,鞋子裤子都湿透了,只能等它慢慢被体温烘干。每到冬天,手脚耳朵都长冻疮。这段经历,在我们那个时代是很平常的,但我不觉得这磨练了我的意志,只是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过的,不得不忍受罢了。
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到第三年,教室里才装了吊扇,那个夏天风扇从早开到晚,同学们在教室里读书更舒适,迟早早退的情况都明显减少,其实舒适的环境让大家读书更专心了。
后来,刚参加工作,夏天最热的时候,和司机开面包车出去办事,那时候的小面包车是没有空调的,车里面犹如烤箱,浑身上下都被汗浸透,窗外吹进来的尘土全糊在脸上。不要说开车的人,连坐车的人都心情烦躁,哪里还有好心情谈业务呢?
技术不断进步,其实就是让人少吃点苦头。你看现在教室里都装着空调,太冷太热的天气,都能让孩子感觉舒适,读书不就更专心了吗!现在几万块钱的车,都标配制冷空调,再热的天气,也能在凉爽的空凋里而不至于灰层满面,狼狈不堪,不是更利于工作吗!
有的家长,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艰苦朴素,专门给孩子穿亲朋好友或者自己淘汰下来的旧衣服,其实这只会让孩子感觉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这些所谓让孩子吃苦的教育,都是错误的。在一个家庭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证孩子获得正常的生活条件才是应该的。如果孩子在吃、穿、住、行、玩的各方面都与小伙伴们有差距,孩子会感觉自卑,会担心与小伙伴失去共同的话题,会陷入焦虑,这会影响孩子正常人格的形成。
物质短缺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我们也不能总是沉浸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童年回忆中,那种贫穷带给人的,是人性的扭曲和痛苦的回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现在孩子需要的不是吃苦,而是抗挫折的能力。
人为地让孩子吃苦并非挫折教育的本质,生活条件的好坏也不是塑造孩子性情、脾气的最主要因素,平时家长、学校、社会的教育方式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孩子思考,而要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比如个人卫生习惯、清理房间、整理物品、简单的工具使用等等。适当的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
对自己孩子好一点,物质上的正常消耗其实花不了多少钱。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只要你活得不差,孩子学样也不会差,何必折磨他呢?
我们来看看国外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
热文推荐(点击即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