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昨天发【回顾】我的2011年十大明星鸟种,提到在版纳看见白喉短翅鸫,今天找出这一篇来分享,2015年已经收入《我在密林深处等你》(这书卖没了,请不要去网上买高价二手货呵)。原文照录,今注蓝色。 (2011年)12月去版纳植物园第一天,刚进雨林谷,很清亮的鸟叫在身边响起,“白喉短翅鸫”,白饭说。啊?!我要看!“逗不出来的”,辛夷说。我也知道,有些鸟很隐蔽,即使放录音也不理,近在咫尺,就是看不见。那如何才能看见它们呢? 短翅鸫在中国一共分布有4种。观鸟14年,前12年我一种短翅鸫也没有见过。看图鉴,短翅鸫基本都是“栖于林下灌丛”,“甚不惧人”和“可能甚不惧人”的两种在藏东南、滇西北和川西狭域分布,不去那些地方可能就没指望,而白喉短翅鸫和蓝短翅鸫在南方广泛分布,却是“性羞怯”,虽然去南方的山林应该有机会,又怎么对付“性羞怯”的问题呢? 2010年5月,北京的推车儿们一起去西藏樟木(相关链接:12年前飙鸟西藏的鸟单),我的短翅鸫终于开张。在樟木那个水电站附近的山上,王沁看到路边有溪水和植被遮蔽阴暗的环境,就踩着烂泥往里走。我在泥泞处犹豫——虽然穿的是防水的鞋,但那种表面有草的水地,也许一下子能陷好深。过了一会儿,王沁转回来,招呼我:“有蓝短翅鸫,要不要看?”啊?当然!我小心翼翼踩过那些泥水,跟着王沁走了一段,然后跟他一样蹲下,透过低矮的枝蔓间的空隙,一只蓝色的小鸟正在十来米外的那边梳妆打扮,只一会儿,它离开了。 可能是太激动和太紧张,我什么细节都没看见似地,什么也没记到脑子里,除了蓝色。反正王沁说是蓝短翅鸫,我只要望远镜能放大了看看,就OK了。而且,它已经耐心等王沁回头把我叫来,够给面子的了——让你加个新种就好了,没必要给你太多时间。 王沁说:一看这种环境,就觉得有短翅鸫,果然不错。可后来有谁再过去,找不到了。所以,环境对头,时间也要对头。想想那种地方,如果是我自己,也许因为怕陷在泥里而放弃,就会和蓝短翅鸫擦肩而过。所以,知道什么地方可能有,还要千方百计到达位置才真有可能见到,否则也是白想。后来有机会去类似环境,我都要钻过去看看,但是没有短翅鸫再出来。 在版纳植物园前两天,我们在不同位置听到白喉短翅鸫的叫声很多次,但无人为它而恋战,一来是有很多其他鸟种要看,二来是觉得可遇不可求。晚上对鸟的时候,白饭说见到过几次,啊?我为什么没有遇到过?答案很简单,我的眼睛已经不够敏感,即使有出现,在阴暗的环境,我也许看不出来有什么小东西在动。比如,棕头幽鹛,地上活动的小东西,忌口他们都有看到“大把”,我一只没见!而且,说起海南的纹胸鹪鹛,白饭说尖峰岭是比较容易见的,但我也无缘相遇,看来只能归结为眼睛问题? 不知道短翅鸫们会不会就是这样欺负我。年纪大了,视力下降,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过了两天,我自己回到植物园雨林区。因为家事,我需要提前回京,所以离开还在勐腊保护区深处转战的团队,我一人先回了,先到植物园中转一下,第二天返程。 虽然我说要回植物园看赤胸拟啄木鸟,但还是租了自行车,直奔雨林区。说实在的,不太喜欢西区那些人工园林,虽然好鸟也不少,但仍是雨林区的寻寻觅觅更诱人。 前几天我走过一条雨林区“未开放区”的小路,可以走到沟底,看见白尾蓝地鸲,也听见白喉短翅鸫的叫声,觉得值得再去,就又拐上这条路。风入松曾问我走这样的雨林是否害怕,很多来植物园的游客不敢走,尤其是游人少的时候。观鸟人当然没这许多顾虑,但路边那巨大的马陆在蠕动,有一条不知因为什么死了,烂在那里,看着还是有些恶心。 进沟不久,发现栗啄木鸟,很开心;白腰鹊鸲在阴暗处瞪着大眼,和在园林区看的感觉完全不同。走到沟底,上坡绕了一小圈,见的鸟都是之前见过的,我往回走。本来就走得慢,这会儿更是放慢脚步,留心可能的任何出现。小路略微一个弯道,我刚转过来,眼前的路面上有东西在动,哇,一只小鸟!第一反应就是白喉短翅鸫,还能是其他么?棕色,好像没有明显的眉纹,脸上有些斑驳,其他简直没什么特征了。这是雌鸟吧,雄鸟似乎应该是蓝色的,我没有带图鉴,长相只凭印象,事先也没有仔细看图鉴的文字介绍,这会儿主要看行为了。长脚,站住时尾羽微微地快速抖动,有时啄点什么,然后在小路上颠儿颠儿地跑,不是因为看见我,它就是这频率。我仔细看了它的翅膀,初级飞羽不算太短,齐到尾根,但是次级飞羽短一大块,缩在背上。 它往前跑了一段,我跟了一段,它下了坡,不见了。我站住不动,它又上来了,而且往我这边跑过来,越来越近。我赶紧拿出小数码,对着路面按快门,大约只有几米的距离吧,结果都拍糊了(下图)。它可能觉得路上站着的这个人妨碍它跑路,于是调头又往前面跑了。 终于它离开了小路不见了,我走出这段未开放区。后来再进来,想找找有没有雄鸟,无果。回到北京翻图鉴,白喉短翅鸫有一个亚种的雄鸟不是蓝的,也是棕色,分布于东南和华南。蓝色雄鸟的那个亚种,分布于藏东南和滇西及峨眉山。那我见的这只,是雌的还是雄的呢? 不管了,以后再说,反正加了这个新种,给我大增信心!没有用录音,也没有看不清,而且它也不惧人嘛,毫不羞怯嘛,很开朗、通达的性格,喜欢! 想想野外手册上说的,狭域分布的短翅鸫,都“不惧人”,在东南华南广泛分布的,就“羞怯”,没道理嘛。也许人家钻在灌丛里不爱出来,自己看不见就说人家“羞怯”?而分布偏远的,本来不期望看见,一旦看见,发现“甚不惧人”,就这么下断语了? 我听说广东鸟友曾经很纳闷一种响亮的鸟鸣,到处在叫,却从来没有看见是谁,后来终于知道那就是白喉短翅鸫,却不能用录音把它唤出来一睹真容。而南方茂密的植被,也不是你守着就能等出来的。短翅鸫们在那浓密的灌丛下,我们一只脚也插不进去,但它们也许如同我们置身树间有距离的林中,游刃有余,进退自如,其实羞怯未必,只是没必要非得出来亮相。 4种短翅鸫,见过两种了。看看图鉴上的另外两种短翅鸫,锈腹分布太偏,我可能没机会了,但是栗背短翅鸫,还应该试试。你在哪里?等我来! 很久都没有再去版纳植物园了,短翅鸫也没有再加新,连复习都没有机会,华南去得太少。下图是景洪的傍晚——
怀念下进入版纳植物园的那座桥——
导览图——
今天看这篇,多说两句。
一是录音回放别乱用,人家不理就算了。其实耐心点,目击的机会总是有。现在,录音资料都能告诉你听见的鸟鸣是什么鸟了,但是终究没看见,没看清,算加新么?还是要耐心看见看清楚才能列入自己的list吧。太急于拉长自己鸟单,往往水分多,自己也不甘心吧。
二是出门不背图鉴,晚上回家或者回住处再翻,逼自己在野外强行记忆(不拍的话)。首先是减轻负重嘛。可现在手机太方便,图鉴电子版都可以装里面,要马上看么?我建议还是野外时间多找鸟看鸟。也许你看手机翻图鉴的那一刻,有什么鸟闪过,你就失去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