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珍鸟收藏】红原鸡:从海南到云南到桂西南

橘树 南橘北树
2024-09-09

      说明:

    【珍鸟收藏】是我新浪博客的老栏目,2007年12月开栏,先后写了大约75篇小文章——很多篇只有几百字,名副其实短小精悍。其中大部分文章在2015年经过补充修改,收到《我在密林深处等你》那本书中,到现在过去8年了。书已经卖完,鸟一直在看,找几篇转来这边,不能为转而转,多半追加新材料,多半是有新感慨。

      老规矩,原文黑色,今注蓝色。


我的珍鸟收藏夹——前言

    到2007年12月,我观鸟整整10年了。鸟友们很多都在为目击总数努力,我也不例外。统计了一下目击鸟种总数,删去那些没太看清的,大约是670种。这个数从10年来说不算大,但是我很满意,因为绝大部分我都有深刻印象,遇见和认识他们的过程都还历历在目。

    很有些人不理解观鸟的乐趣,向他们解释时我会用收藏来比较。观鸟就像在自己的心里收集、收藏鸟种,越多越有成就感,越有珍稀种越得意,越不容易看到越有吸引力。而带着别人一起去看自己见过的鸟种,就好像把自己的收藏品拿出来与人分享,乐趣非常。而和鸟友一起出去观鸟,看别人已经见过的鸟种,你也仍旧可以有自己的目击经历,使这个鸟的“收藏”具有特性。

    我决定开始建立自己的珍鸟收藏夹,不仅仅列一个李斯特(list 目录),而是做一个故事集,把那些珍鸟的“收藏”故事写出来。

    从哪个鸟开始写呢?在观鸟10周年的时候很意外地看到红原鸡,就从这个鸟开始吧。下一个呢?红橙黄绿青蓝紫,还有黑白灰、棕褐栗、大中小……循环往复,对,就这样分门别类建立我的珍鸟收藏夹!(写于2007.12.21)

橘树新浪博客中【珍鸟收藏夹】的开篇截屏


红原鸡——从海南到云南到桂西南

    根据看到雉类的一般经验,谁能奢望在野外遇到从容不迫的红原鸡?  

    2005年11月12日,去海南大田坡鹿保护区,满怀希望要看原鸡。可到了那儿正是大中午,太阳很热,原野和树林中十分安静,鸟迹稀少,我们在树林里守候很久都没有结果。我不甘心,独自往林中返回,期望有奇迹发生。

    走着走着,突然,左侧林中草地不到10米之处,有一团红色噌一下窜开,钻进密林,连一秒钟都没有。我愣着,想那么大一团红色,能是什么东西?原鸡?!说给同行的鸟友听,引来一些羡慕,可我心虚,在目击鸟种名单的原鸡前面打了问号。什么时候能取消这个问号?

    相隔两年,2007年12月13日,我和众推车儿来到滇西那邦,公路上的一座桥下是清澈的流水,附近是田园和农舍。远远的河边,一只大公鸡昂首挺胸正在踱步。不知谁喊出“原鸡”,大家聚拢来一起观察:身材显得比一般家鸡修长,没有明显的红色鸡冠与肉垂,没有杂色的羽毛,绿色的尾羽又长又高,在尾羽根部即腰的位置,有一簇白色的羽毛翘出来。它慢慢地从河边往树丛走去,从容又悠闲,我不能不想:如此大模大样在村落附近闲逛的会不会是家鸡?

     晚上对鸟时,查图鉴的结果和集体的结论是:原鸡!一个判断根据是腰上有白毛。

    回北京后,偶然间看电视片中拍摄的越南水上人家,船上养了一只大公鸡,红公鸡,绿尾巴。谁说只有原鸡腰上有白毛?那越南人家养的公鸡,腰上分明翘起好几根白羽毛!这可是在船上,不可能是原鸡串门啊!唉,我的原鸡目击记录要继续打问号了。

那邦,“原鸡桥”——见到红原鸡的地方

     2007年12月13日那天, 傍晚看完红原鸡返回那邦镇的路上。

     随后在公路上远眺那邦田……

  

     相隔两个月,2008年2月21日,我到广西弄岗保护区,正午时分进老乡家吃午饭。家徒四壁的竹房里,桌上竟然摆着一盘白斩鸡!

     一举筷子,老汉说,这是原鸡呢!啊?!是原鸡来家和家鸡杂交的种——老乡们说,每天原鸡都来院子里吃食,和家鸡互通有无,但是与人保持距离。今天能来么?我问。能来,大概下午4点吧。好啊!

    老汉们说,和家鸡比,原鸡羽毛漂亮,但是个子小,脚短,雄鸡的鸡冠小。个儿小?小多少?小一半!家鸡公鸡一般有4斤,原鸡公鸡只有两斤,母鸡只有一斤半。这地方说起鸟的大小,喜欢用重量单位,看一眼就估计多重。提起什么小鸟,总是“10克”、“一两”这样说。

     这时老婆婆从院子转一圈过来说什么(方言听不懂,保护区的人给翻译),原来是原鸡今天提前来了!我撂下饭碗跑出去,一只雄原鸡在十几米远的木薯地里。我身边就是家鸡,一比就清楚了,原鸡真是脚短,个儿矮,只是尾羽长。我们按喙到尾的长短说原鸡的大小,不会觉得比家鸡小,手册上画的也是雄赳赳的;可如果按重量估计鸟的大小,原鸡哪能和家鸡比呢,一眼就看出小来了。

上图是当年在弄岗手机拍摄红原鸡


     原鸡看见有人关心它,转身加快脚步离开了,到底是野生动物啊。老乡过来指给我看院子里原鸡的儿子,鸡冠像爹,个头像妈。

    至此,滇西那邦的原鸡公案也可以了结了,从身材就知道是原鸡没错。可海南那一团头尾不分的红色,会是什么呢?

(初稿写于2007年12月22日,终稿于2008年3月29日)

——————————————

    鸟事泱泱,无有止境。我还有好些鸟种应该去滇西、去盈江加新,不知还有没有机会。弄岗倒是这几年每年都去办观鸟节,第一次去鸟塘看蓝背八色鸫时,也见了红原鸡一对,可也有一些鸟一直是想看没看到。而海南的红原鸡是一个特有亚种,脸上有圆圆的一块白,啥时能去看到才好。

     鸟种加新这事,最近写了不少。今天发这篇十几年前写的【珍鸟收藏】红原鸡,主要是借此说明,一种鸟,看清楚认出来,固然不错,但即使一次两次目击,即使拍了下来,可能都不敢说对这鸟有多么了解。所以,观鸟的加新是个长功课,慢慢积累其中的见识,才是正道。

     而观鸟途中所遇各种风土人情,也是我们长见识的好机会。观鸟往往接触中国最底层的百姓、最基层的社会单元、最偏远的乡村阡陌,最悠久的历史尘烟……不要忽略了这些见闻与经历。比如广西老乡说原鸡“两斤”,跟过去的狩猎习俗是密切相关的;比如那邦田附近见到“无毒村”的标牌,可以意识到这里距离曾经的“金三角”很近;而在那邦镇上遇到观鸟老外,更深切感受到在滇缅这个地理单元观鸟,来中国才有安全和便利……后来我写了《滇西:国际观鸟“金三角”》,完全是观鸟旅游副产品~


相关链接:

你观鸟到底为了什么?!

观鸟就是为了“加新”,不是么?

想学观鸟看进来(续)

弄岗:芝麻开门!

【旧作重读】狩猎文化的前世今生

【旧作重读】滇西:国际观鸟“金三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橘北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