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 斋 营 造

誰旳書房 2020-02-17



“斋中长桌一,古砚一,

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

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

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

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

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

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

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

或 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

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

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

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

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

上奉乌斯藏佛一,或倭漆龛,或花梨木龛居之。

否则用小石盆一,几置炉一,

花瓶一,匙箸瓶一,香盒一。

壁间当可处悬壁瓶,四时插花,

坐列吴兴笋凳六,禅椅一,

 拂尘、搔背,棕帚各一。竹铁如意一。

右列书格一,上置周易备览书,

书室中所当置者:画卷各若干轴,用以充架。”


-- 高濂·《遵生八笺 • 起居安乐笺》






古人书斋环境营造



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

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

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

书房或筑于水滨,或造于山间;

或藏诸市井,或隐于郊野;

有的植以南山之竹,

有的覆以荆楚之茅,不一而足。


明《长物志•序》“几榻有变,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这是对文人居室陈设的评价,也表达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代文人无不重视书房的设置,讲究书房的高雅别致,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





书斋外的环境营造



书斋外的环境要极富有诗情画意,雅气十足,令人洗尽俗肠。古人对住宅的要求是:“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之。


接近自然、远离尘嚣是文人书斋的韵致。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中描述书斋的理想环境是:“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四旁修 竹百竿,以招清风;南面长松一株,可挂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东屋置道、释二家之书,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横几榻之外,杂置法书名绘。朝夕白饭、鱼羹、名酒、精茗。一健丁守关,拒绝俗客往来。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这样描述书斋外的环境:“窗外四壁,薜萝满墙,中列松桧盆景,或建兰一二,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郁然。旁置洗砚池一,更设盆池,近窗处,蓄金鲫五七头,以观天机活泼。





书斋的家具器玩陈设



书房室内的家具器玩陈设,最能体现文人的精神内涵。他们崇尚自然,讲究“精雅”,对于起居坐卧之具亦颇多关注,有的甚至亲操斧斤制作家具,注入了闲适淡雅、随遇而安、简而不繁的文人审美内涵。


此皆山人适志备览,书室中所当置者。画卷旧人山水、人物、花鸟,或名贤墨迹,各若干轴,用以充架。斋中永日据席,无事扰心,阅此自乐,逍遥余岁,以终天年。此真受用,清福无虚,高斋者得观此妙。”甚至列举了书架上陈设的书籍,应大多为禅宗道学和医药本草等有关养生之道的书策,此外,还应有一些传世法帖。





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书房里的陈设极为讲究,有几、桌、椅、屏帷、笔砚文具、琴、书等,布置简而不繁,稍为风雅一些的会增加前代法书名帖,及一些古董时玩,这些元素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古代文人书房。


从书斋室外环境的营造到书斋内陈设清玩的归置与摆放,处处体现出文人书斋对“清雅”二字的追求。


来源月印池文化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朋友圈卖古典赏石 传统名石 四大名石等


中国

传统赏石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私人微信


往期回顾:

瓦在,家在

岁朝清供

茶 室 茶 寮,清 闲 清 净。

有一种美叫:静默如初

中式门窗 博大精深中的经典之作

漢服之美。室雅何须大,案头一盆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中国人的老房子,有着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美!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