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才是中国人的院子!

誰旳書房 2020-02-17


曾经

中国的房子都有个小院子,

可如今却变成了奢侈。

- 中国 院子 -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骑驴(ID:qilvtravel)

在这个高速运转的速食时代,

见惯了钢筋水泥和高楼大厦,

就愈发地向往粉墙黛瓦和一方庭院。

中国人的房子,本有个院子。

中国人的院子,

是一个时间的容器,

锁得住风景,盛满着闲情,

容得下肉身,安放得了心灵。

懂院子的人,一定懂得生活。

所谓闲居,大概就是

“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

与家相连的院子,

可静思独处、品茗小憩、会客派对

可晒果实稻谷、晾衣物、玩耍嬉戏……

居小院,可做的事情太多了。

小院留住的不仅是一方风景,

更是留住了时间,酝酿了清欢,

滋生了无数的闲趣。

在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季节里,

只想找个静谧的小院子躲起来。

或借山而居,或闲庭信步,

或依坐酣睡,或发呆虚度。

柿子红了,就打柿子;

桔子黄了,就摘桔子

银杏叶落满整个院子,

就摆几张桌椅,喝茶谈天。

恍惚间便有“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的隐世之感。

在一声梧叶一声秋的季节里,

我想闲居在苏州的庭院里。

苏州的庭院,

中国人最诗情画意的院子,

那是一种匠人们精心打造的“室内桃源”。

一座院子,

便将苏州的小桥流水、

亭台楼阁、山石清供融于一体,

布局精妙,移步异景,别有洞天。

闲时将桌子摆放在桂花树下,

与三五好友饮酒喝茶,谈天说地,

感悟生活的本真含义。

倦时坐在椅子上,

看天上云卷云舒,

看角落里的几抹枫叶,

晕染着秋天的色彩。

在清秋时节,

住进苏州的庭院里,

仿佛又回到了梦里的姑苏。

在秋风萧瑟天气凉的季节里,

我想在北京的胡同小院里住上几天。

老舍说,秋天一定要住北平。

凡在北京住过的人都知道,

北京一年四季中,

冬天太冷、春天多风、夏日苦热,

只有秋,那才是北京的黄金季节。

而北京最闲情逸致的秋,

在那些浸染着岁月的四合院里。

夜里一场秋雨过后,

早晨起来,推开门,往院子里去,

你会看到院里的花沾着水珠,

地上落满一地的黄叶子。

而又红了些的柿子树,

被果实压弯了腰伸出了院子。

下午呢,就去邻居家唠嗑,

或是出门去溜达一圈,

看看小巷子里的银杏树黄,

又或是去逛逛深秋里美成紫禁城的故宫。

©来源:故宫博物院

在柿叶翻红霜景秋的季节里,

我想在北方的乡村有个小院子。

院子不必很大,不必很奢华,

但院子里要有棵柿子树,

最好还有些雏菊、豆荚和蒲公英。

霜降后,院子里的柿子

便开始逐渐变红,挂满枝头,

艳丽的红,将小院装点得格外好看。

而这时,每天最欢喜的事情,

便是跑去柿子树下看,看哪个柿子熟了,

便用竹竿小心翼翼地摘下来,放进箩筐里。

红彤彤的、晶莹透亮的柿子,

吃一口,满嘴香甜,

那是属于秋天的味道。

在满地翻黄银杏叶的季节里,

我想住在银杏村里的院子里,慢度时光。

深秋时节,满村尽带黄金甲,

家家户户院子里的银杏树都黄了,

当然,包括我住的那个。

清晨的阳光,

落在院墙里的银杏树上,金黄金黄的,

高大的百年银杏树,

就像在院子里撑起一把金色的巨伞。

一阵秋风吹过,

金色的叶子便将整座院子铺满;

而随风一道来的,

还有挂在墙头晾晒的腊肉诱人的浓香。

住在这样的院子里,

哪怕只是就在银杏树下,

看看书,听听音乐,喝喝茶,

都觉得舒坦得不行。

这里的时光是那样的不紧不慢,

以一种特有的节奏,

让城里人细味着“慢生活”的魅力。

在秋收万颗子的季节里,

我想在山间有一座农家小院。

在深秋时节,

装满一院子的“秋色”。

院子外的大片山林,

层林浸染,枫红叶黄

而院子内的这一方小小天地,

橙红橘绿,充满了晒秋的喜悦。

山居人家,

对晒秋有着深厚的情感。

在徽州农家人的

屋顶上、院子里,门前空地、

玉米、南瓜、茱萸、辣椒、灯笼柿,

各种果实你方晒罢我登场。

而在太行山的山村的院子里,

一箩筐一箩筐的柿子

满满当当地摆在院子里,

享受着秋日阳光的沐浴。

那些悬挂晾晒起来的柿子,

就如同一面面橘色的彩墙;

严严实实堆起来的玉米,

就像一座座金色的圆塔。

在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季节里

我想在大理有座小院子。

每日坐看洱海潮起潮落。

种满一个院子的花,

四季的花期都要有,

这样当北国秋已深的时候,

院子里依然有姹紫嫣红的花开。

再在光线好的地方,摆几张桌椅

再养只狗,养只猫。

清晨,去院子里浇浇花,

看小花狗摇着尾巴,草丛里打个滚。

日午,躺在藤椅上,

听几首喜欢的歌,睡个午觉。

傍晚午后,看书发呆,

渴了就喝喝茶,倦了就遛狗逗猫,

把简单的日子, 过成一首美好的诗。

我们曾经,也拥有自己的院子。

如今,院子却与闲居一起,变成了奢侈。

可每个人心中仍有一处院子,

它是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

它在我们的乡愁里,记忆力里,想象里,

无论外面的世界多喧嚣,

它总能承载着时光的悲欢,安放漂泊的灵魂。


最后,推荐您读本书:

朋友圈卖古典赏石 传统名石 四大名石等


中国

传统赏石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私人微信


往期回顾:

极简,最高级的审美!适意,生活的真谛书房 | 净化心灵的地方何以消夏,唯有闲读闲谈“文化”用最美的心情,过好自己的日子。宋词里的中国庭院,真想住进去!没有书房,何谈梦想?书房,男人的另一个世界!各式各样的中式大门茶意十八层不可居无竹漫谈 菖蒲中国五千年来最有品味的朝代老门老窗,真是美到骨子里了!一百多年前原汁原汁的中国景观,极大视觉享受!!旧物有温度伟大是熬出来的。世界可能不会变得更好,但你会。竹院,有余闲。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古董教父”有个小院,让浮躁不安的我们, 得到片刻安宁中国式的雅致生活想有个这样的小院,悠然到老石盆雅趣—中国古代庭院陈设茶室与书房中的闲暇审美,是一种自觉书 房 布 置文房清赏菖蒲与石,一味清雅民居,是地域文化的名片,更是一种生活情态书房雅趣,你也可以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