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自骑助动车进藏,这份勇气,优秀!

纵相新闻 纵相新闻 2020-02-11

编者按:


他或许从未站在聚光灯下,但他有自己的光与热。 甘于平凡,不甘于平庸,在平凡的岗位,有着不凡的坚持。


他或许没有彪炳的成绩,但他的闪光点也能成为他人的榜样,或许是坚持不懈的汗水,或许是与人为善的古道热肠,又或只是单纯的正能量。


他,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优秀的普通人”!


爱国情,奋斗者。东方网·纵相新闻每周一推出《优秀的普通人》专栏。记录那些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默默付出的普通人。


让我们遇见一个最好的他。


稿 | 通讯员 周安娜


西藏曾经被摆在高不可攀的位置——普通人是不敢冒然去西藏的,毕竟那些年,高海拔和神秘带来的惧怕,是进藏的两大几乎不可逾越的门槛。


人们只能想象着关于西藏的标签:虔诚的宗教信仰,美丽的雪山湖泊,让人恐惧的高原反应,艰难的进藏路途……共同构成了一个神秘的西藏,让无数人为之神往,也让无数人为之却步。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先行者所拍摄的美丽照片,或者是精美的文字。

 

今天的主人公便是这些“先行者”之一:他叫陈永乐,今年6月27日,他骑着他买了一年的电动车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到达了那个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土地。

 

1

无所畏惧,轻装上阵
 

这是陈永乐继2011年后,第二次来到西藏。早在2011年,他就有过乘青藏铁路进藏的经历,使他难以忘怀。而正是那次经历,让他下定决心“下一次,换个更刺激的方式来!”。

 

今年6月27日,人到中年的陈永乐骑着电动车,一个人从上海出发了。这一走,就是近两个半月。谈起为什么选择助动车这个与众不同的交通工具进藏时,他呵呵一笑,说自己的膝盖不好,实在没法支撑自己骑自行车过去,所以才“取巧”选择了助动车。


其实在去年他就曾尝试骑行至西藏,奈何膝盖承受不住,骑到重庆便被迫折返。而这次的助动车西藏行,总算是让他完成了念想已久的冒险之梦。

 

(以下均为陈永乐供图)

 

陈永乐的骑行是与众不同的,和一般骑行一族那些大包小包的行李装备相比,陈永乐可以说是轻装上阵:带上两个包裹和三个电动车蓄电池,就可以上路了。


“我没有做很多的前期规划,以前去过,这次换个方式去而已。”陈永乐用一种十分轻松的口气描述着他的这些冒险行为。“我甚至没有带备用轮胎。这态度你要说像是上下班一样稀松平常,好像也可以。

 

“不用把我想得太伟大,我就是心态比较好,运气也不错。关键是终于完成了一个长时间以来的心愿。”


2

历尽艰辛,勇往无前


陈永乐是一个人开始这段旅程的,他说实在难找一个伙伴有时间、有能力陪他完成这次骑行,所以一个人就一个人吧。路上不乏碰到其他的骑行一族,他们成群结伴,和他攀谈起来的时候经常透出或好奇或佩服的神情。


“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我们这圈子还有个‘鄙视链’呢。徒步的‘看不起’骑自行车的,骑自行车的‘看不上’我这骑助动车的,我呢也觉得那些开车过去的就没什么冒险的劲头在了哈哈。”说是这样说,但在整个骑行过程中,陈永乐还是有缘碰到了不少好心小伙伴,和他们断断续续地结伴骑到了拉萨。



意志力对于骑行去西藏的人来说太重要了。问起陈永乐中间有没有想要放弃的时刻,他直言道“有,真的有。过了金沙江,就进入了西藏的地界。再往下一站骑的时候高原反应明显加重,头晕目眩的,太难受了。那种时候真是看什么景色都没有心情。”


而支撑他继续前行的除了后期高原反应的缓解,自然还有对目的地的无限憧憬。“没想到高反会加剧,那时候都已经翻过几座高度超过4500米的山了,我以为高反会有所缓解呢。后来觉得只要还能坚持,就继续往前吧。”稍作休息整顿后,陈永乐克服了让他觉得整段旅途最难受的阶段,继续前行。

 

 

 

然而高原反应并未像陈永乐所以为的那样完全缓解。回忆起来,他说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一天晚上在公路边的草原上寻找住宿,一家好客的藏族人热情的把他迎进帐篷,过了一会儿却又把他“请”了出来,并给了他两百块钱。


原来,陈永乐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高反都清清楚楚的反映在脸上,而那家藏族人担心自己家里的设施过于简陋,无法照顾好他,便好心的想给他两百块,让他寻找一个更好的休息处。


陈永乐自然是谢绝了那两百块,并在往前不远处又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借住点。“真是很难忘的一次经历,很感谢他们。我都不知道自己的高反还那么严重,他们很善良很热心,虽然把我‘请’出了他家,但我还是很感动。



一个人的旅途,总能把许多感官感受扩大。一路上的酸甜苦辣,陈永乐一个人经历着承受着并坚持着。“没什么没什么,没多伟大。”他总是这样谦虚说道。“真到达拉萨了,就觉得什么都值得了,那真是最快乐的。


3

矢志不移,终得梦圆

时隔8年再到西藏,那里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布达拉宫前依然人头攒动,大昭寺前朝拜的人们依然虔诚,但扑面而来的已经是浓浓的现代气息。

 

陈永乐到达拉萨再次看到布达拉宫,依旧心潮澎湃。“可能是因为来的方式不同,跟上次看到它的感受完全的不一样,感觉更喜欢这里了!”更具现代气息的拉萨和完善许多的318国道并不会让陈永乐感到这是一次“不正宗”的冒险。“那里的条件比以前是好了很多,可是就算这些物质条件变好了,我还是能感受到那里人们的善良淳朴是没有变的。”

 


去一趟西藏真的能洗涤心灵么?也许你一直有这样的疑问。陈永乐说,能,即使这种感受是有时效性的。


回到上海后的陈永乐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普通生活,也不可避免的仍有烦心事的出现,但他依然享受这次西藏行带给他心态上的变化。“我心态挺好的,也还算一个乐观的人。生活上肯定有烦心事,但我觉得我能调节好自己。人不要长时间处在同一状态下,走出去总能获得更多的能量。”

 

陈永乐说他是幸运的,一路上没有遇到过各种糟糕或危险的情况。而我们说他依然是不平凡的,在许多人已经丧失勇气、需要瞻前顾后的年龄,他依然能怀揣着许多年轻人“敢想,敢为”的梦,勇敢向自己的理想前行。

 

最后问起他是否还会有下一次的西藏之行,陈永乐说“可能会有,下一次的话,我想骑摩托车感受一次。

 

西藏,这片人间的净土,因为它的遥远,因为它的高峻,因为它传承不息的藏传佛教文化,在无数人的心里,它美丽、神秘而又具有独特的力量,吸引着更多怀揣梦想的人前往。



载着陈永乐一路西行的电动车现在安安稳稳的停在他家里,这辆电动车经历了4000多公里的艰苦历程,爬上过海拔5000多米的山脉,承载着陈永乐这段“敢想,敢为”的经历,成为了他永远也不舍得扔掉的宝贝。


记者的话

见到陈永乐之前,我想象他一定身材高大,被西藏的阳光晒得黝黑,如同曾经在西藏见到的那些骑行者一样。


然而当他站到我面前时,我还是吃了一惊:1米83的身高只有97斤,肤色更是完全不像是在西藏待了两个月的样子。他坦言,自己的身体不算很好,膝盖也不能承受长时间的运动。这让我更加佩服他的勇气来完成这段不平凡的经历。

 

我们常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般理解那只是为了增广见闻。然而当今社会,大家都有手机,一机在手,又何必千辛万苦通过旅行来增广见闻呢?甚至有时候通过手机得到的信息比亲自去到那个地方所得到的,说不定还要更加丰富,更加齐全,更加客观。

 

可是,旅行真正要体验陌生,吸收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更多的是来到这个土地,真实经历路途中所遇的一切。这和通过各种信息媒体来了解一个地方,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这也是陈永乐所讲的:“不一样的,你知道一件事,跟你实际经历过是不同的。”

 

采访完陈永乐,我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自己在许多年后,依然能像普通人陈永乐那样,保持着对陌生环境和事物的好奇与向往,始终保持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谁是优秀的普通人?


我们为何要找“优秀的普通人”?


按照人群的正态分布,普通人才是一个社会中的“绝对主力”。普通人优秀不优秀,可能是观察社会文不文明,衡量人民幸不幸福的重要指标。


优秀的普通人,他不为大众所知,但知道他的人,都喜欢他,甚至以他为“身边的榜样”,“追赶的小目标”,“最想成为的那个人”。


70年来,新中国就是靠着千千万万“优秀的普通人”,才走到了今天的新时代。


谁是优秀的普通人?


他可以是奋斗一线的人民警察,也可以是退居幕后的退休教师,他可以是为国家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也可以是为家庭默默付出的家庭主妇。


只要符合“爱国、自信、靠谱、平实、努力”,你就是我们寻找的“优秀的普通人”。


如果你有这样的人选,或者你就是这样的人,欢迎将简单的人物介绍,以及联系方式,发送至:


zongxiangnews@qq.com


说不定,下一个东方网·纵相新闻报道的优秀普通人就是——你。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编辑:贾天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