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年糕、炸米果条、挂花灯……各地华农人过节有什么讲究?

微农快报第1296期 微农快报 2023-04-07


新!年!到!

今天是大年初二 

你过得怎么样?



作为过年回家生存法则的第三弹

作为走亲访友“必被”(必须被问到)的话题

当然要带你充分了解春节民俗呀



相信你已经对家乡的民俗有很深的了解

但对于其他地方的民俗

你知道多少呢?



今天妹妹采访了9位华农同学

带大家看看不同地方的春节民俗

↓ ↓ ↓


海南三亚 @吃鸡大吉大利


过年时,我们会吃鸡、鸭、鹅、牛和羊。因为靠海,所以也常吃海鲜。不过最常吃的还是鸡,咱海南人的一大特点就是逢年过节都要吃鸡,尤其是在过年期间,可以说是初一到初六吃鸡不停歇。鸡也同“吉”,吃鸡图大吉大利,被赋予吉祥意义的鸡在春节的烟火气里有着光明之意,蕴含着来年奋斗的新形象。



虽说总是吃鸡,但我们也不会觉得腻,因为不同的做法使得鸡有着多种多样的味道。炸鸡,烤鸡,盐焗,白斩等方式都能让鸡的香气在家中四溢,充满温馨。最地道的做法就是椰子鸡啦,找一个老椰子,取出椰子水备用,将椰子肉挖出来,一半做成椰蓉塞进鸡肚子里,另一半切成长条,同椰子水一起放入锅里慢炖,渐渐地,椰蓉的香气、椰子水的清新都会滲入到鸡肉中。鸡肉鲜美,配上独有的蘸料,真的美味!



虽然每个地区的春节习俗不同,但是食物承载的意义都十分深刻的。在外读书,这么久都没有吃过家乡的美食,肯定要好好品尝一番啦!


福建省永定市 @江小瑶


新年嘛,我感觉都不算特别。但值得一提的是举家做年糕、家族每户轮流做东扫墓祭祖、正月初一零点放鞭炮



我是客家人,以前是家族群居,一大家子全住在围楼(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土楼”)。过年时分,喜庆的红色漫过了土楼的每一个角落:整座宅子挂满红灯笼,环形屋檐更显齐整;聚餐时的红色圆桌,给大院添上了浓浓的年味儿;游龙在楼道里“腾云驾雾”,洋溢着春节的喜悦。



除夕夜,我们会把滚筒长式的鞭炮围着土楼绕一圈;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我们从起点与终点处一同点燃。鞭炮响过十几分钟,祛旧年之不幸,迎新春之至。漫天繁星倒映井中,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破了昔日的平和、宁静。年味沸腾,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贵州省铜仁市 @小兰


我是土家族人。春节期间,我们会吃“千肠粉”。它呈圆饼状,有一张圆桌那么大。将它切成条状,蒸煮几分钟,热腾腾出炉时,淋上提前调制的酱汁。爆炒肉末、糟辣椒、蒜蓉、姜丝,快火加水,热辣的酱料令人垂涎欲滴。蘸酱、品尝,细滑、软糯,糯米的甜香与酱料的辣香在舌尖蔓延开来,很爽口,味蕾也是大满足。



还有一种类似年糕的食物,我们称为“花脸粑粑”。“打粑粑”是我们的“年底保留项目”,通常是左邻右舍及家人齐齐上阵,男女老少分工有序,蒸米、烧火、打粑粑、制粑粑环环相扣,如“流水线”一般。吃法是慢火烙或油炸,而后蘸糖,或就甜酒、或干吃;尝起来甜度适中,糍糍香软,超好吃,一点儿也不腻!年初二的时候,全家族的人会一起上山扫墓,给已逝的祖辈上坟,俗称“送亮”、“送灯”。扫墓的时候,摆好煻糁、粑粑等祭品,点燃香纸、蜡烛,放烟花、燃爆竹,以表对祖辈的尊敬与思念之意。


江西省赣州市 @灰灰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很想向大家安利咱们江西过年必吃的美食。客家酿豆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豆腐里面包裹着肉,在滋啦滋啦的热油锅中变得金黄可口。



油炸米果条香香脆脆,呈金黄色,是过年招待亲朋好友的健康零食。在我的家乡定南,最有名的是灰水板,在广州念书时整天都在想念。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小朋友们都爱的炸薯油果啦,外酥里嫩的口感加上马铃薯独有的风味,简直就是日常版麦当劳薯饼!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欢迎大家来江西品味美食~


黑龙江省 @羊羊


我们朝鲜族有个比较特别的习俗,在正月初一的早晨,人们会换上韩服,然后后辈给长辈们跪拜行礼拜年,表达对长辈们新一年的祝福。长辈们会在这之后给我们发压岁钱。



从小时候笨拙地看着哥哥姐姐学习,到现在对行礼的熟悉。对长辈的尊敬和收获的欣喜一年一年传承下来,在这天许久未见的亲戚们都会相聚,这个过程无论是长辈还是后辈都很开心。在我的记忆里,过年总与正月初一的早晨相关,我想这也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美德的体现。


天津市 @璇璇


天津有句老话“二十三,糖瓜粘”,在天津,腊月二十三就是祭灶的日子。以前爷爷说灶王爷是一家之主,因此在这一天,我们通常用糖瓜粘糕上供,还要准备料豆清水,给灶王爷喂马。祭灶必须是男性,因为俗话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到了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爷,算是回宫降吉祥。



天津还有个习俗,就是在新年的零点要吃素饺子。不过现在生活好了,小孩子都不愿意吃素饺子。我们当地为了保留这个民俗,研发了“津味素”,就是混合着白菜、香菜、香干、红粉皮、面筋、麻酱和豆腐馅的饺子。



广东省梅州市 @小笋



除夕之日,离乡在外的人不论远近都会回到老家。祖祠是传统的半月形围龙屋,大家会在祠堂一起挂新上灯笼。到了午饭后,各家各户就用箩筐挑着自家的祭品整齐地摆在中庭,持着香烛祷告,然后插放在香炉里。祭祖完就会放大量鞭炮——各家各户至少会出一卷鞭炮,统一摆放在祠堂前的门坪,然后一起由年轻小伙点燃的。连绵不绝的鞭炮声、看着像蘑菇云一样升腾起来的烟雾,意味着家族财丁兴旺、来年风调雨顺。



这些都寓意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满满祝福。每一年,老老少少都会期待在半月围拢的老屋里一起感念先祖、祝愿祈福的日子。热闹和期盼是眼前鼎盛的香火、耳边辞岁的爆竹。时岁更迭、冬去春来,约定俗成的仪式和礼节世代相承了几百年,在“年”的诠释里绵延着福泽,凝聚着血脉。


广东省揭阳市 @桥北北


我们揭阳人会“拜老爷”、“迎老爷”。“拜老爷”会祭拜灶神、财神、天公、土地爷等不同的神仙;而“迎老爷”则是每个村自定日期,游街迎神,欢庆喧腾。

每年拜老爷时,乡人齐聚祠堂,果物、糖品、三牲俱全,虔诚地闭眼跪拜,双手合十喃喃自语,末了将手中的香摇了三摇、三拜三叩,而后起身。



“迎老爷”时,队伍浩浩荡荡,男女老幼齐齐而至,有人举幡旗,有人担花篮,有人敲锣打鼓……有龙腾虎跃传喜庆、蟠龙驾雾尽显威风;有那生旦尽丑、五色脸谱贺新春;更有那灯火通明彩旗飘,爆竹桃符辞旧岁……



晚间锣鼓声起,戏事升平。月光下,老人们细细聆听这悠扬婉转的潮韵腔调,小孩却是各自玩乐:啃着烤翅尝尝红薯、吸溜一口果汁嚼碎果肉,挥舞荧光棒与灯笼。剧团从正月十二唱到十五,当乐声戛然而止、红幕徐徐拉上时,年便要过去了。


广东省河源市 @阿嵘


每逢过年,老家河源都会有几个“名场面”。

首先是“漳溪捕鱼节”。每年的大年初三,东源县就会举办这个活动,寓意着“年年有余”的节庆场景已有数百年历史了。



然后是每逢正月初九的“忠信花灯节”,这是忠信镇的特别节目,忠信花灯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风俗,当地当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就应该在祠堂里挂起花灯庆祝,以告知祖先和乡亲。

在每年的正月十三,河源便会有舞香火龙的习俗,在2017年香火龙也被列入了河源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完同学们的分享

妹妹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无论在何地

总有一个声音将我们拉回记忆深处

只有在家乡才是过年



在你的家乡

还有哪些带有地方特色的春节民俗

快来评论区告诉妹妹吧~

👂👂👂


 往期回顾 
仙女棒、“大白兔”、星球杯里的年味,让华农人想起小时候
这个除夕,华农er带你“云游”祖国大好河山!
在华农,如何悄悄穿上“老广”的外衣!
春节“气氛组”上线!华农er的年味都在这!
@华农人 别再问我为什么「哈哈哈哈哈哈哈」了!!


文: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胡可欣 付冰洁 王晗 曾晓茵

图:来源于受访者及网络

微信编辑: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胡可欣 张媛佳

责任编辑: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周彤 曾晓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