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洪立 | 经验的维度

三七二十艺 三七二十艺 2023-05-04



艺术家    张洪立



张洪立


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
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个人官网

zhanghongli.arthub.cn




《褶皱系列-扶梯》120×15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18




“褶皱”中的秩序

——张洪立的近期艺术探索


文/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教授、批评家)



近段时间,关于抽象艺术的问题再次引起关注,这是因为在国际上,其到了一个需要反思的阶段,那些“像是低劣的极简主义单色画或是色域绘画”的作品被称作“僵尸形式主义”受到警惕。而在中国,一面是抽象艺术市场的持续活跃;另一面则是对它的内在梳理的极端欠缺,因此有人呼吁“是时候正视中国抽象艺术的问题了”。



《褶皱系列-人类文明》120×15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17



在我看来,当下的中国抽象艺术笼统来说有三类:东方意象和西方现代派结合的形式美倾向,受抽象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影响的凸显个体表达的语言实践,以及强调观念和日常修为的“痕迹”或“叠加”式探索。而最后一类尤其突出,它似乎可以和东亚范围内的“单色画”联系起来,体现了一种区别于西方抽象艺术逻辑的东方哲思。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原本难以定义的冥想与哲思已经有些模式化,一个抽象艺术家个体是否成立,最重要的在于他建立了怎样的自洽的认知结构,以及这种结构能够给既有的艺术体系带来怎样的触动。



《褶皱系列-方形与圆柱》120×15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18



这便是我走近张洪立艺术创作时所带着的背景思考。张洪立早期所进行的是有关冷逸萧索的旷野主题的表现主义绘画,之后他抛弃了这种饱含激情的有具体形象的绘画而转入了以纯色颜料来构建新秩序的抽象作品。他的抽象探索有一个较为清晰的阶段演变过程。在“对画布的无限抚摸”系列中,他以不同颜料的直线排列和无限交叠来体验身体与画布之间的极限关系;“褶皱”系列中,由颜料叠加的线产生了弯曲,在凸起与凹陷之中带动着画面时空的关系;“流”系列则在线条的次第临摹中将作者自我的主观性差异视觉化为流动的轨迹。不同的系列都是作者以画布为平台、以颜料为介质所进行的一次次时间与空间秩序的主观化建构。



对画布的无限扶摸系列0150701》50×40cm  布面油画   2015



《对画布的无限抚摸0150801》107x87cm  布面油画   2015



褶皱


在这当中,“褶皱”也许是张洪立研究得最多的。褶皱原本是指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用以形容他那无限堆叠而又产生有规则弯曲的色层无疑是极为恰当的。然而,褶皱不只是表示在这种挤压当中的空间折叠变化和时间的留痕,它还象征着富有强度的生命运动。这是艺术家从莱布尼茨的“单子”以至德勒兹的“褶子”概念中得到的启发,他以颜料所形成的画布上的“褶子”来表征这个从微观到宏观都由褶子构成的世界。



《褶皱系列-唐纳德-贾德》 120×15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18



《褶皱》 150X120cm  布面油画   2016



韵律


在先前的作品中,张洪立按照不同的节奏排列条纹,从而形成堆叠和富有曲折感的线,以此行进中的痕迹来内含时间,而无限繁复的行动也使心性得以锤炼。逐渐地,他在画面中纳入了新的形态和视觉观看的规则,使得二维与三维的关系更加丰富。而在堆叠的形态把握上,张洪立的书画训练的素养逐渐浮现出来,他从水墨树石用笔的扭动韵律中体验颜料陈列于画布的秩序。他觉得中国传统水墨造型来源于现实对象而又加以超越,这种把握对象的感觉位移到其画面中,就抽象为那样一个富有韵味的纹理的世界。



《褶皱系列-弧线》120×15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18



规则


张洪立最新的“褶皱”系列的第二阶段作品,除了在繁复的叠加式书写过程中探索时间维度以及画面空间,还试图折叠进另一层空间要素。他希望建立一个与日常所述不同的观看模式。他以光照射一个通透的视框而得出更大的投影,使得形体形成近小远大的观感,而光照经过立体的高低不同的物体,最终形成一个包含了这些形态的平面构形。当他在画面上以自己独特的刮刀手法在这些构形中形成那富有韵律的组合时,平面又具有了某种浮雕感。为了使得空间更加富于变化,他还根据不同的形状和组织关系,将画板本身构筑成有层次和立体感的结构,这就使得对象空间、画面空间和作为基底的空间交错在一起,引人多番思索。


在他看来,这个过程让作为光影的虚的空间和日常所见的实在的空间并存于平面的画面,实现了空间和平面的矛盾统一以及虚实关系的互转。有意思的是,经过光影折叠的构形在画面上又产生了新的引发联想的形象,那些方形与圆形和“弧廊”“丛林”“庙柱”联系了起来,使得观看的世界重重叠叠,抽象和具体似乎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回返。



《月色丛林》 150x36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18



《褶皱系列0170601》 150×120cm  布面油画  2017



《褶皱系列0170704》 150×180cm  布面油画  2017



当然,张洪立并不是在做严格的视觉实验和研究,他的很多构形组合其实是在某种认知系统下的想象,不一定符合那些数理或推算逻辑。在他看来,所见是按照某种先入为主的规则而形成的,什么样的规则便造就什么样的观看,他试图在其所能统摄的画面“王国”建立一套自己的秩序,使得所见的世界为之变样。


我以为,像这样的渗透着心性轨迹和理性安排的自我秩序的建构过程,具有几分耐人寻味的“引力”,也许能够逐渐牵引着我们由某个点开始泛起整体系统的涟漪。



 《流系列0161001》100×80cm   布面水墨  2016



《流系列0161002》 100×80cm  布面水墨   2016



《流系列》 150×20cm  布面油画   2016



Arthub:张老师,您的画作从《对画布的无限抚摸》,再到《褶皱系列》和《流系列》,这三个系列的形成,可以说是您从二维过渡到三维的实验性过程吗?您的灵感来源是?


张洪立:二维和三维是矛盾的,而近期作品可能更多的是在制造这种矛盾或混淆这种矛盾性。作品的推进与演变,对我来讲它不是一个理性计划的过程,下一张作品的构思与计划是和前一张作品有关联,当我在完成一张作品时自觉与不自觉地会融入很多的思考与选择。很多情况下,在前一张作品完成的过程中会产生下一张作品的想法与构思,下一张是对前一张的补充或者不同的选择与尝试,作品与作品之间不一定是推进关系,也可能是一种平行关系,不同的体验导致不同的关系选择与组合。我们都想把一幅作品做到很完美的状态,但其实这仅仅只是一种理想,每张作品都会有问题,我是在努力地诚恳地去解决问题。


如果一定要说灵感的话,灵感来源于我在不停地画,不停地解决问题,以期达到所谓的完美状态。


Arthub:您在空间平面上的褶皱处理,不仅充满想象和哲思,而且光影的层层叠叠让您的画作抽象又具体,您的光影处理所受的启发是来自哪里?


张洪立:手电筒,小时候夜晚经常要用手电筒照路走,经常可以看到自己的手或脚被照到远方,越来越大,很超现实。



2016“一种拆解的书写”   展览现场



 2017“见你未见”   展览现场



2018“虚间实影”   展览现场



Arthub:您在创作中是否有受到挫折,您是如何化解的?


张洪立:挫折是一定的,一张画的构思或创作过程如果很顺,那你就要担心了,事情没那么简单。


Arthub:您画布的世界很丰富,甚至在画中加入了水墨韵律,您能谈谈接下来的创作动态吗?


张洪立:现在是三条线索一直在同时进行,如果时间足够多,精力足够充沛,会有更多的线索推进。有些还没公开出来,不便透露。


Arthub:您希望观者从您的画作获得什么体验?


张洪立:艺术作品的创作首先是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思考与认识转换进去,每个个体的知识背景、视野与生活阅历不同,对一个作品的感受就会不一样,这是允许的。作品是开放的,阅读可以因个体不同而变化,这个作品才是活的,可以不断地生长。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其他作品欣赏




《通向虚无 》 150x12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18



《褶皱系列-方形与圆柱》120×15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18



《褶皱系列-扶梯》 120×150cm  布面丙烯油画   2018



《对画布的无限扶摸系列0150805》 40×50cm  布面油画  2015



《对画布的无限扶摸系列0150806》50×40cm  布面油画   2015



《褶皱》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6




责编:苏薇

编辑:Eunice







往期回顾:


胡杰彬 | 瞳孔里都是生命体验


李曼雅 | 山不在高,有“人”则灵


唐明伟 | 一场几何形体的搔首弄姿


孙昀 | 羊毛幻化的一方世界


程小山 | 95后下坠的方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艺术家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