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林 | 开往春天的地铁
艺术家 王光林
王光林
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硕士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
现居昆明
个人官网
wangguanglin.arthub.cn
在水墨中体味生命,在坚持中确立自我
文/李晶
这是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裹挟下,人们的自我表现欲节节攀升,艺术创作亦然如此。究竟还有多少年轻艺术家愿意关注别人的生存状态,关注社会现实?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恒河沙数般的美术作品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些让人沉思和感动的作品,这些作品描绘着一些被人们刻意忽视的群体,一些难以掩盖的真实。
《开往春天的地铁no.1》 45x28cm 纸本水墨 2015
艺术家王光林的水墨画正是这样的作品,他以“实验水墨”作为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对现实的描绘中传达着某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开往春天的地铁no.3》 12x33cm 纸本水墨 2015
《开往春天的地铁no.2》 46x60cm 纸本水墨 2015
系列作品《小强,小强》:体味生命,隐晦表达自我
艺术家的生活经验总会在其艺术作品中得到透露和显现,哪怕这个艺术家并无意于这样的表达。而王光林那段被他视为宝贵财富的求学经历也能在他作品中看到一些端倪。受周星驰电影的影响,如今提起“小强”这个词,大家总是想到蟑螂,因为蟑螂拥有“断头而活9天”的强悍生命力,“小强”也成为草根、坚强、隐忍等的代名词。
《小强、小强 No.1》35x17cm 纸本水墨 2018
王光林的水墨画作品《小强,小强》是一个系列,作品不设背景,只以黑白的水墨晕染出人物的大概轮廓,笔调轻快,简洁而生动。这些面目模糊,姿态诙谐的人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任何一个有着“小强精神”的人。王光林这样阐释他这组作品:“我作品中呈现的人物即是有小强精神的。作品试图描述一类人在面对压力和生活时的内心状态,这种心态似是无耐的坚持,似是安静的等待。”其实,《小强,小强》何尝不是艺术家自己的写照。
《小强,小强系列二》 14x35cmx4 纸本水墨 2012
《小强,小强系列二 No.1》 35x17cm 纸本水墨 2014
关注社会现实,用画笔言说当下
除了《小强,小强》那种隐晦的自我表达,王光林的创作方向主要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他的作品中能体会到一种艺术家与外界的交流,而不是那种闭门造车的个人小情调。在系列作品《被揭掉标签的空瓶子》中,王光林把超市中所见的日常商品揭下标签,以一种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当商品被揭下标签以后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没有了标签的指示,我们面对的到底还是不是原来的事物?能不能肯定它们是原来的事物?这是艺术家对近年食品事件反思——我们熟悉的惯吃的产品,到底是不是它原本的样子?
《被揭掉标签的空瓶子》 90x90cm 纸本水墨 2013
另一个系列的作品《沉默的黑金》是对煤矿工人的关注。
作品《沉默的黑金》中并没有设置情节,而是选择简单的黑白灰色调来晕染一张张被煤灰染黑的脸。画面中工人们神情木然,更似是一种守候或是安静的等待。而在很多时候,人们面对新闻里报道的各类悲剧事件有着不同的反映。有的伸以援手,有的口诛笔伐,有的回以热泪,而有的却只是冷漠的围观,悲剧不能带给他们思考和反击,他们只会围观——就如王光林作品《观》中的那些形象一样。
《沉默黑金之6》 70x90cm 纸本水墨 2012
《沉默黑金之10》 70x90cm 纸本水墨 2012
王光林的创作可以归为“实验水墨”的范畴,“实验水墨”脱胎于传统水墨,但终究根植于传统水墨,是其自律的产物。多年的绘画经历使王光林对传统水墨的笔法技巧和思想内核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今,他渴望用“实验水墨”的方式来寻求一些形式语言上的突破,如果没有对传统水墨的重视和研究,就不会有这种在笔墨技巧上的提炼和运用。
在王光林的作品中,我们能找到各种现实的影子,他的作品没有迎合市场的“甜俗”,而且与当代都市语境格格不入。王光林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的艺术创作,他的绘画观念与风格来源于其自身和这个时代,他并不是在表现一个与己无关的假象。
《红石头》 30x66cm 纸本水墨 2018
《红石头和绿石头》 35x70cm 纸本水墨 2017
《灰色台板上的石头》 35x70cm 纸本水墨 2017
Arthub:这两年来创作的《石头系列》笔调轻快,更加的随性,创作石头系列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近期创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王光林:石头系列应该是我画的最为轻松的画了,没有预设目的、没有预设小稿,比较随意。很多时候会画这些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近期的绘画状态还是比较正常,纠结一阵又随性的画一阵,总是这样反复。
Arthub:你的《见系列》像是一种监控场景,这系列的灵感主要来自哪里?
王光林:监控系列是比较贴近生活的一个系列,2015年时一个人生活,老会对着一些摄像头,偶然的机会去到了监控室,然后被震撼了。由此展开了《见》系列。
《见 No.1》 60x98cm 纸本水墨 2017
在监控系统下人们生活在一个类似于“圆形监狱”的社会中,福柯将其形象地喻为“监狱之城”。在这个“城市”中,各种组织内部制定着自己的规范与纪律,从理性的层面对人的行为施加限制实施规范。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监控系统时通常不能直观地感受到权利主体,但在我们面对它时,往往会按照权利主体制定的规则去规范与限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被驯化的过程。作品中我将监控下被规训的主体抽离掉,只留下公共空间和定格的监控时间,用水墨来营造一个被监控的灰暗、单调且被侵蚀的日常公共空间。
《见 No.2》 60x98cm 纸本水墨 2017
《见 No.4》 60x98cm 纸本水墨 2017
《见 No.5》 60x98cm 纸本水墨 2017
Arthub:实验水墨具有不可控因素,失控感是你所追求的吗?在创作中你最在意的是什么?
王光林:我不会刻意的去追求您说的失控感,绘画过程中会有些偶然的画面肌理,这些偶然的因素我会比较理性的把它解析,然后做到可以掌控。主要还是为画面和想法服务,技法有缺失时会不惜代价的去完善。画面中我个人比较在意两个因素:一个是自己所要表达的画面意思;另一个是画面得有格调。
《见-碎片 No.3》 38.5x93cm 纸本水墨 2017
《见-碎片 No.4 》41x44cm 纸本水墨 2017
Arthub:你早期的作品还比较具象,后来模糊了物体具体的面貌,这些作品的源起和进展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王光林:这个过程我觉得比较正常,一开始的《微幸福》、《沉默黑金》比较具体,后来的《小强、小强》、《见》系列模糊一些,一方面是表达的需要,模糊个体,描述一个群体;另一方面可能是自己内在的一个调整,最近画的又开始比较具体了。
Arthub:你一直致力于探索实验性水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探索到的最大的成果是什么吗?
王光林:最大的成果,好像还没有,就是不断的折腾,然后否定,再折腾。这样比较疼,但稍有些痛感会使自己不断的摸索,我觉得这样下去会一直有新鲜感、目前看来蛮好的。
《望天男人》67x67cm 纸本水墨 2014
其他作品欣赏
《圭山石头no.16》23x46cm 纸本水墨 2016
《圭山石头no.17》23x46cm 纸本水墨 2016
《圭山石头no.18》 23x35cm 纸本水墨 2016
《蓝色石头》35x35cm 纸本水墨 2017
《落石》35x50cm 纸本水墨 2018
编辑:Eunice
往期回顾:
单昊 | 少年维特的当代续集
魏惠东 | 救赎的原点,生命的启点
何家明 | 意象无极
周金华 | “添油加醋”的荒诞才是现实
深度好文 | 你的画为什么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