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建伟 | 从“玉米计划”到“物是物非”
司建伟
—
1981年出生于河南
2005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201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研究生课程班
BUMP爬坡小组成员
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sijianwei.arthub.cn
▼
《淘·离》 尺寸可变(地面装置)
222×11×102cm(墙面装置)
玉米脱粒机、玉米、亚克力 2014
《淘·离》局部
——部分节选自“此心安处是我乡”
文 / 崔春
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
水竹花前谋活计,琴诗酒里到家乡。
——白居易(唐·诗人)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追求心安的生活、灵魂安定的境界,即使身处囧地,也常能在现实之中生出诸多美好幻想。有关“天堂”、“理想国”的构建、想象从未停止,但要说到真实存在的心灵栖所,想必便是“故乡”了。
《宁为玉碎》 尺寸可变 玉米面
艺术家司建伟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新城里人,很长时间都在经历“一半城里人、一半农村人”的身份尴尬。他把从河南老家带来的玉米,播种在所生活、行走过的城市,推行“玉米计划”。玉米就像他的化身,正经历和体现着他个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它们为了在城里扎根,不得不在夹缝中生存。
而农村土地流失问题,是近些年司建伟创作背后隐在的另一个根基,“再也回不去了”既是他对家乡沉痛而深情的告白,又是落在心头隐隐作痛的伤口。
《玉米计划》 尺寸可变 玉米(行为 影像 装置) 2014
《玉米计划》
司建伟是一个念旧的人,这或许也与他的家庭记忆有关。在我采访他《缝补记忆》作品时,他说:“从小到大,家里积攒了不少的老旧衣物,虽然大多已都不再穿用,但妈妈却仍然像对待宝贝一样珍藏着,不舍得丢掉。直到有一天我要结婚了,为了要迎接新娘子回老家,不得不好好收拾整理下老房间时,母亲才考虑如何处理这些无处安放的旧衣物。
”这是有关储藏“记忆碎片”的一件作品,由司建伟与母亲共同完成。司建伟让母亲把这些带有时间印记的老衣布缝补成一个个他小时候爱玩的“布沙包”,沙包内放置“锯末”与“玉米粒”(有些沙包内放置有小的扩音器,不断播放出缝纫机缝补的响声),以此希望把这些难忘的生活记忆永远地缝住,并重新储藏起来。
《缝补记忆》 尺寸可变
旧衣布、锯末、玉米粒、旧衣柜、小音响设备等
2014-2015
《缝补记忆》局部
司建伟还有一件叫做《EIXEH电视机》的作品,这是一块用黑色大理石雕刻的电视机,逼真度十分的高,不经介绍观众很容易误认为是真的电视机。这件作品用司建伟自己的话说:“黑色的石头电视机,像一座静穆的纪念碑,幽默而又沉重的终止着本身(电视机)作为一个媒体传播与娱乐至上的时代。
《EIXEH电视机》 96×6×60cm(单个电视机雕塑尺寸)
山西黑大理石 2017
纵观司建伟这几年创作关注的一个方向,其实就是“物是物非”。在他的创作中,每件作品似乎都在抵抗着自身原有的属性,对物重新审视、探究与思考。司建伟经常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很多物体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属性,而这个物为什么会脱离原有的属性?可能是当下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有些事情艺术家或许改变不了,但还是有责任提出来,让大家意识到,进而去思考。”
《你那光鲜亮丽的生活》 275×60×10cm
不锈钢钢筋七彩电镀 2018
最后,我们引用中国著名评论家何桂彦对司建伟作品的评述作为结语:“司建伟的作品有着丰富的形态与观念表达,它们可能是一件装置、雕塑、行为,也可以是一件参与式的、具有公共性的作品。有时,在同一件作品的实施过程中就包含了几种形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管媒介与主题有何差异,司建伟所思考的问题,主要是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变迁与日常生活境遇的反思与拷问。他的作品语言简洁,质朴而有力量,带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金玉满堂》 14-17×4×4cm 陶瓷、24K纯金 2016
Arthub x 司建伟
▼
Arthub:司老师好,您的很多作品以“玉米”为创作根基,进行各种方式的思考和阐述,您一开始选择玉米的契机是?
司建伟:契机来源于生活中和玉米浸泡式的相伴并偶然觉醒。我出身农民家庭,从小吃着各种玉米做的食物长大,上大学前还帮父母干过多年的农活,这其中当然就包括很多跟种玉米有关的劳动。后来我生活在上海,回想起以前,感觉对玉米爱恨交加,五谷杂陈,有时也说不清道不明,但直觉中“玉米”就是一种舍不弃的乡愁和情怀,于是我开始尝试以“玉米”来做作品。
《我的小伙伴们》 尺寸可变 硅胶、毛发等 2014
《纪念碑》 尺寸可变 陶瓷 2015
Arthub:您在持续的创作中,“玉米”这个符号带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之后您还会不断挖掘玉米与社会连接间的更多种可能性吗?
司建伟:“玉米”创作始于2007年,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无论从最初对“型”的研究,还是到后来作为“材料”的研究,也无论从最早作为雕塑创作,还是到后来做装置做行为做图像等等,我一直感觉借用“玉米”有着说不完的事,做不完的作品。
我把这段时间跟“玉米”相关的系列作品前后称之为“玉米时代”和“玉米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创作来源于生活,我的作品就是对我生活的一个讲述,小到个人,大到社会,作品中从未停止我对当下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创作中我并没有把“玉米”当作一个表层的符号来用,在无尽的思考中,我感觉“玉米”就是我的一个化身,不断以“玉米”来做作品并不是我特意的一种执念,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显形,之前在做,现在也在做,之后肯定还会再继续。
《糖衣炮弹》 140×50×45cm 铸铜 2009
《冰河计划No.1》 130×45×65cm 铸铜 2010
Arthub:能否讲讲对你艺术创作有重要影响的人或事呢?
司建伟: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人和事,这些不同的人和事会造就大家之后不同的价值观和艺术方向。对我有影响的人大多都是一些老师和前辈们,他们经常会语重心长的给我讲一些道理和方向,尤其是在自己非常纠结和痛苦的时段,这些道理和方向会显得十分的珍重与宝贵,我很尊敬和感激他们。
但随着不断的成长,人的纠结和痛苦也是不断出现的,这是一种常态,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必须要学会感恩和独立思考,当老师和前辈们之前所指出的方向已经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时,我们就只能靠自己解决掉,承受多大的痛苦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即使这条路会出现很多弯路,只要自我心里通透,走在弯路上也能体验到最美的风景。这时我们要经常遵循自己的直觉,适当放弃一些理论的枷锁,达到从“自我”到“自在”的境界。
《斗金》 2019
15×15×15cm 木、铜、电镀24K金
《生生不息》 200×200×35cm 钛金不锈钢 2018
Arthub:您对艺术装置作品与当下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看法吗?
司建伟:我认为艺术市场是一个只有少数具有天分和资历的人群才真正懂得和玩得起的市场,艺术市场和艺术是两回事,我不太懂艺术市场,也没专门研究过,也没人和机构主动找过我,我做了很多的装置作品也没卖出过,呵呵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要坚持什么。
《清洗一堆垃圾》尺寸可变 行为记录、实物展示 2015
Arthub:爬坡小组接下来的活动和您接下来的创作方向主要是?
司建伟:爬坡小组是我和黄起才、程三娃、赵小伟、王峰五个人组成的一个艺术团队,我们五个人的创作方向和共识决定着小组的活动方向。小组从前年的“活生生”个展到今年要准备的个展,从作品面貌和关注点上会有一些变化,具体怎样的一个变化我们期待在八月份的开幕上来揭晓。
关于我个人的创作方向,大体上是没多大变化的,在方式上倒是有一个“由外向内”的不断转变与加深。从“玉米计划”逐渐到现在的“物是物非”,作品虽然都是充满了社会性的,但在关注点上,我更加关注物的本体,我会更多的关注当下城市生活中的物与材料。还是那句话,社会不断变化,我的每件作品都在抵抗着自身原有的属性,对物重新审视、探究与思考。
《山水》 尺寸可变 铜、土、烟雾等 2015
《金种》 尺寸可变 铜、24K金等 2019
《火种》 尺寸可变 木 2014
《一把钢尺》 长104cm 钢尺 2017
《树-脂》 33×33×370cm 老木梁、透明树脂 2017
END
往期回顾:
戳这里,阅读原文更多艺术大咖资讯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