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晓舞 | 对个体生命存在的诘问

三七二十艺 三七二十艺 2023-05-03





申晓舞



2010年本科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

2016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


shenxiaowu.arthub.cn








《记忆》 57×38cm  纸本水彩 2018




因为所受学院的教育背景,我上大学时喜欢画素描,我的创作最早是从素描入手的。本科毕业创作我画的都是我身边的同学和熟悉的人,在摆脱光影素描的探索中,我喜欢用线。后来我也把线的语言表达用在了油画语言的探索中,那种无意识的、未知的、抽象的、缭乱的线条恰恰和人物的某些情感形成了呼应,那是我那段时间最想表达的。




《肖像3》 4开  水彩  2017




《守望》  80x80cm  布面油画  2017




《肖像3》  32×24cm   纸本水彩  2019




在研究生阶段,我持续着自己以人物为主题的创作,同时也画了些局部如:脚、手等,画局部更多的想强调人的存在,而不是以前创作中具体的某一个人。如:《相》系列,中国人自古有看手相算命一说,我想通过“手”来表达对人生命自身存在的思考和对命运的诘问。 




《无畏印》4开 水彩 2017




《“相”之脚5》150×120cm 布面油画 2014




2017年x月×日.7》  54x39cm  水彩  2017年




研究生毕业后,离开学校的“温室”,离开那片艺术的乐土。我来到小县城,那一年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切像做了一场梦。进入社会,在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肉搏中,我这才意识到以前零碎的阅读获得的知识更多的是苍白的“概念”,在遭遇现实时,这一切才转化为了自己痛彻的经验,也让我明白个了经验的获得建立在感受系统的基础上。





《2017年x月×日.10》  4开  水彩  2017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自由》一书里提到: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荒诞、孤独、痛苦是人精神存在的应有结构之义。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焦虑和荒诞时,他存不存在都不重要了,桌子感受不到痛苦,石头感受不到孤独,树叶也感受不到孤独。但恰恰生活的荒诞又孕育着艺术,我通过艺术这种认知方式或者说借画画这个手段来呈现个体对生命的自觉想象,这是我自本科到研究生以来创作的主线。


艺术让人去深刻的体验人性,从而活的更像人。艺术也弥补着人生的不足,让生命在诗意层面上获得完整,驱散虚无。




《2017年x月×日.9》  39x27cm  水彩  2017




《媳妇沟的记忆.3》  43x39cm   纸本水彩  2019




为了谋生,在底层工作,亲历政治的体温,碰触到更多人性的冷暖,那些权利、那些利益、那些自私、那些无畏以及偶尔触动人心的善良,这一切无时不刻的和我在清醒与麻木之间纠缠较量着,在生活和艺术之间平衡着。基层是社会的一个切片,我经常警惕自己的参与是保持距离的“旁观”,在无奈的处境中这样好让自己更有意义的去参与游戏。





《2017年x月×日.4》 56x36cm  水彩  2017




《2017年7月8日》 4开  水彩  2017




《美丽的谎言》50×40cm 布面油画 2014




创作上,为了方便我开始了纸本材料的探索,其实也只是换了一种言说方式。探索风景主要是因为我喜欢北方的山,当然我并不是要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或笔道或意境,我不会赞美自然。在风景的载体上如何表现个体的存在价值、主体的痛苦、社会的气息这才是我持续致力探索的方向,但至今我还没有完全画出来我最想要的山。我想不管画什么,生活中最终触动人心的,往往不是美,而是真。





《肖像4》  4开  水彩  2017





《内方外圆之圆》150×100cm 布面油画 2016




草垛》  80x60cm  布面油画  2016







Arthub x 申晓舞






Arthub:申老师,您好。您的作品似乎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您觉得生活中始终让您体会最深的情感是什么?

申晓舞:不管是哪种情感,如果情感太个人化就是矫情,如果情感太抽象也容易空洞。优秀作品中个人情感的切入点就是要找到既是个人的又是大众的或者社会的。




《媳妇沟的记忆.2》  76×57cm  纸本水彩  2019




Arthub:您的作品中,有一些对于身体部位的放大,例如手和脚,您会描绘这两个部位是有什么特殊的契机吗?

申晓舞:以前的作品指向性很明确就是青年,而研究生阶段画局部它就是一个人的局部,当然我的挖掘还不够。





《2017年x月×日.3》  54x39cm  水彩  2017




肉身·1》  6开  水彩  2017




Arthub:您觉得毕业后的状态相比于毕业前,有什么比较大的改变吗?

申晓舞这个太大了。在学校时对艺术是耳闻目染,接触到的相对来说是精英文化。离开学校的“艺术圈子”,进入社会,对于一个真正画画或者搞艺术的人来说可能才是最大的考验。毕业后每个人的生活境遇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有个良好的创作环境,面对自己的处境,每个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当自己被身边的人视为“另类”时,当自己的作品带不来物质回报时,当身边所有的人都怀疑你时。作为一个从事画画的人如何不被生活淹没,不被身边人的同化,保持敏锐和自觉,如何坚守作为一个从事艺术的人该有的的基本贞操和良知,这是对我艺术生命的最大考验。




《2017年x月×日.2》  54x39cm  水彩  2017




《肖像1》  8×36cm  纸本水彩  2019




Arthub:您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艺术方向吗?

申晓舞:生活的不确定性主导着艺术发展的可能性。


Arthub:您觉得至今为止,绘画带给您最深的感触和体会是什么?

申晓舞:我在身边人眼里和亲人眼里是个非常失败的人。但对于我自身来说我这一生很幸运的和艺术结缘,它时刻鞭策着我对生活的热爱和自律以及做人的底线,也让我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精神的出口、不绝望、不虚无。





其他作品赏析






《剧场·1》175×145cm 布面油画 2016




《致敬我的女神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54x39cm  水彩  2017 




《钢琴师》  46×38cm  纸本水彩  2019




《肉身·3》 4开  水彩  2017




《2017年x月×日.11》  29x31cm  水彩  2017







END




往期回顾:


蒋非默 | 黑的静默、生的静默和死的静默


郑满意 | 生命状态的醒觉



翟灿辉 | 笔墨层层积染,诗意次次吟哦


计文于&朱卫兵 | 无意义中寻找意义


余慧 | 原来艺术还可以这样做!








戳这里,阅读原文更多艺术大咖资讯在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