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之城展开框架
导 读
四年前的5月27日,一次重要会议,让一座崭新的城市“横空出世”。2016年5月27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座千年之城从此奏响建设序章。
今天,距离这一重要会议召开已经四年时间。城市副中心,早已在时不我待、日新月异的建设速度中从规划蓝图一点点变成现实画卷。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副中心,正是这一恢宏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
从孕育到横空出世再到迅速成长,短短4年时间,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序拉开建设框架。
运河重生
打造副中心文化名片
北运河是通州的文化名片。进入副中心时代,流淌千年的北运河承载了又一个历史使命:与副中心千年之城相伴,构筑“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
运河从前什么样儿,老住户们都知道,“又脏又臭,恨不得绕着走”。在水质最差的时候,数十年前常见的小鱼小虾几乎绝迹。
这几年通州区开展了河道治理、生态清淤、管网建设等一系列北运河水环境治理工程。河道的平均宽度从80米达到了200米,部分河段达到了300米。河水水质从劣五类提升到五类,实现了不脏不臭无水华。
副中心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图景已经徐徐展开。(摄影:潘之望)
2019年10月3日,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首次实现旅游通航。河道全长11.4公里,上起北关闸,下止甘棠闸。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游客,兴致勃勃登上游船,体验副中心运河之美。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公园、运河商务区……两岸绿树成荫、林海绵延,春夏季节水面上还有水鸟云集,站在船顶的观景平台上远眺风景,有说不出的惬意。
北运河综合治理的步伐并未停止。目前,运河通州城区下游段(甘棠闸—市界)的20多公里河道治理工程正在施工。预计2021年,这段河道也要通航。治理工程除了河道清淤、拓宽,在下游段还要新建两处船闸,可让游船平稳渡过落差水面。
计划2021年通航的这一段运河沿岸,还将打造两大景区,分别是“绿道花谷”和“延芳画廊”。其中,“绿道花谷”利用榆林庄闸、杨洼闸等形成水面,建设集防洪、水质净化、生态景观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延芳画廊”通过延芳湿地公园建设,带动周边大片林地的发展,形成自然优雅的景观带。运河沿岸还将建设慢行道、休息区、观景区、休闲娱乐区等服务设施。
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预计在2022年整体完工。未来,北运河(通州段)将形成能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河道水质会得到有效净化,逐步形成排洪通畅、岸线自然、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河流生态系统。
“绿心”绽放
9月底开始接待市民
先造林,后造城。正在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林地绿地的蔓延速度大大超过了楼房建筑拔地而起的速度。副中心成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生长在森林里的城市”。
据统计,近两年来城市副中心新增绿化共8.85万亩,面积相当于20个颐和园;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3%,比全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出3.4个百分点。
大密度的造林绿化,让亮点景观频现:潮白河生态带、东南郊湿地、马驹桥湿地三座万亩以上森林湿地,宛若三块巨大的“翡翠”,将建设中的城市副中心核心区温柔环抱。
进入副中心时代的通州区,进入了有史以来公园建设速度最快的时期。今年五一前夕,就有台湖万亩游憩园二期、东南郊湿地公园二期等12座新建公园对市民开放。再加上这几年新建成的东郊森林公园、宋庄公园、减河公园等,副中心各具特色的公园绿地已达34处。
城市绿心5.5公里星形园路已经贯通。(摄影:唐建)
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市副中心中央公园——万亩城市绿心。它是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绿心将于今年9月底与市民见面。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掩映其中,未来这里将成为副中心最具活力的社会交往中心。
密织路网
地上地下通达副中心
广渠路东延、东六环入地、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启动建设……四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工程密集开工。连通北京城区和城市副中心,一条条地上地下的交通廊道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东六环入地改造就是其中的大手笔之一。该工程于2019年底开工,预计在2023年底完工。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各组团之间的11条东西向城市道路将实现贯通,有效缝合城市空间,织密城市路网。与此同时,地上现有的东六环主路将建设为高线公园并改造成为慢行系统。
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施工。(摄影:常鸣)
环球主题公园增设京哈高速公路立交节点工程也在有序改造之中。项目位于通州文化旅游区南侧,九棵树中路以西,介于京哈高速公路通马路立交和田家府服务区之间,为中心城区方向交通进出文化旅游区的主要节点。建成后,该工程将承担中心城区方向进出北京环球度假区项目的转换功能,也是服务文化旅游区、台湖演艺小镇的交通转换节点。
正在建设中的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更是辐射京津冀的大工程。这是全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从城市副中心到雄安新区只需1小时;到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分别只需15分钟和35分钟。该枢纽建成后可实现五轨换乘,是未来副中心的交通中心,也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
产业升级
张家湾设计小镇初启航
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在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等重要的功能区正在建设中。备受瞩目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将在2021年春季对市民开放。一批与副中心产业定位相符的高端产业项目,也纷纷入驻重要功能板块。
最值得一提的是张家湾设计小镇。有千年漕运古镇之称的张家湾,一度是北京东部的工业大镇。现在,张家湾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张家湾设计小镇,今后将成为北京以及全中国设计创新产业的高地。目前,张家湾设计小镇启动区综合规划实施方案已完成,5个重点地块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
张家湾设计小镇规划面积为5.4平方公里,启动区位于张家湾镇西北部,规划面积约70公顷。启动区地块上老厂房林立,有100多栋,涉及20多家企业。
启动区范围内选取了北京铜牛、方和正圆、北泡轻钢等部分条件较好且有代表价值的厂房,作为重要节点进行了深化设计。塑造多元功能的复合的混合活力街区,是张家湾设计小镇街区更新的一大亮点。
启动区在建设过程中将打造绿色慢行系统,串联城市共享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在启动区内部形成一个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的“公共创新活力环”,“搅动”街区从内而外散发出热度,吸引年轻人来此创业、安居乐业。
人居改善
老城“双修”焕新颜
老城的街巷,承载着居民的乡愁和时代的记忆。城市副中心在加紧建设的同时,对通州老城也通过“微更新”的方式,保护老城肌理,改善居民的人居环境。
通州区运河西大街北侧,一片老旧平房区颇为引人注目。这片平房区最早是通州粮食局直属库的职工宿舍,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2018年整治前,这片有着近40年历史的平房胡同“巷是破巷,墙是危墙”,让住户们最不能忍受的是雨季的积水。
2018年,这片平房区迎来了街巷环境整体改造。改造过程中不光给胡同增加了排水设施,进行了雨污分流,而且每家院里也接上了排水管线,并用透水砖重新铺设了路面。再加上改造外立面、建口袋公园、开墙透绿等措施,给近40年的老胡同增加了色彩和生气。
像这样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胡同街巷还有很多。2017年至2019年,通州区有140条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得到了整体提升。今年通州区启动了第二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计划用2020和2021两年时间完成老城区范围内81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做好87条维护类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到2022年,实现全区老城区范围内背街小巷面貌普遍提升。
内容来源:“北京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号
你可能还喜欢
揭开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面纱:“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生态范本
更美好的未来城市,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愿景
如何建设新时代精品城市?一部动画带您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
城市副中心 |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