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旧交织,探寻老旧小区的升级之路——《我是规划师》第二季第九集引发热烈反响

规划自然小编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2024-03-30

导 读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纵深推进,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以老旧小区为代表的城市有机更新,立足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提升环境品质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老旧小区日常管理维护长效机制。


1月10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我是规划师》第二季第九集《银发人的梦》播出,节目引发了相关人士的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来瞧一瞧老旧小区是如何进行整治更新的吧。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践初心。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是关系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心工程,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群众居民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怎么把好事做好,需要我们跳出规划技术思维,更多的从居民角度换位思考,以可实施、能落地为导向,以保民生、优环境、补短板为目标,更加细致全面的考虑存量更新问题,充分发挥街镇责任规划师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城市从“面子”到“里子”的有机更新。


新时代,新作为,我们将以“心”换“新”,用实际行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书写自己的新时代考卷。

——委学习实践班 李保炜 


一个政策带来突破口,一个反复修改的方案推动政策落地,多方共担改造资金打破僵局,引入专业物业提供可持续适老化解决方案——每一小步的创新探索,都折射出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型,承载着无数规划师、设计师、城市管理人员的辛苦付出。


看到于先生、端木奶奶们所居住的危旧楼房从摇摇欲坠到功能齐全、温暖舒适,从愁容满面到开心欢喜,除了为他们居住环境改善感到高兴,我也深刻感受到规划师责任之重大。节目中的规划设计师,让我看到了“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的敬业精神,这份坚守为老年人带来了生活新图景。


危旧楼房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紧迫性和复杂性极强。《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京建发【2020】178号)解决了危旧楼房改造的燃眉之急,《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则加以精准引导和推动。相信,规划设计者们将通过不懈努力攻坚克难,以持续探索和创新推动城市更新不断地“向前一步”!

——委学习实践班 郭婧 


作为城市发展建设必须经历的阶段,老旧小区的改造实现了老房居民的夙愿,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探索如何让老旧小区重获新生是城市建设者的新课题,在这一背景下《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京建发【2020】178号)应运而生。


此次老旧小区改造案例中,建设者秉承“以人为本”理念,既充分考虑室内布局,又重点设计公共空间,承载历史与文化、衔接过去与未来,融入绿色、人文、科技要素,体现了营造和谐宜居环境的构思和实践。


结合自身认知,影响中心城区城市更新难点一是成本难以平衡,房屋征收成本高,整体更新显得不那么“划算”;二是项目实施路径受限,目前中心城开发项目仍处在消化存量状态;三是外部环境影响,包括资金来源受限、“房住不炒”调控要求、非住宅市场热度不高等。综上,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更多地以性价比更高的方式实现“旧貌换新颜”。


作为城市建设者的一份子,城市在细微之处的不断变化让人既欣慰又振奋,未来我们仍要谨记为人民服务精神,为首都城市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

——朝阳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商丽颖 


《我是规划师》第二季第九集讲述了北京市更新老旧楼房的历程,以朝阳区光华里5、6号楼为例,从楼房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到危旧楼房改建政策的落地,资金的筹集,设计方案的完善,再到居民签约。每个环节和进展都体现着社会各部门对居民的关怀。


时间推动着社会的发展。1951年北京确立“先生产,再生活”的城市规划宗旨,以百万庄住宅区为代表的从生产区到住宿区两点一线为主要邻里关系的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日新月异。以往的小区模式满足不了人们的述求,以宿舍为空间布局的房屋结构更满足不了以家庭为主的居民对空间私密和便利的需求。加上时间的洗涤,房屋老化等情况影响着居民的生命安全。


为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京建发【2020】178号)从组织实施、规划土地政策、资金政策、产权登记与物业管理四个方面解决了老旧危楼房改建的困难,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关怀。


作为首都的规划人我们应该时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诉求,也关注安全。

——朝阳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陈智 


“城市的本质不是建筑,而是人”,一句话道出了城市存在的意义。合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也成为陪同岁月老去的那代人最迫切的梦想。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今天,作为服务型政府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完成自身角色承担的任务,通力合作,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满足群众最根本、最迫切的生活需求,真正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舒适、满意、幸福,不断推进城市完成有机更新,最终实现“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的有机融合。

——通州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宋艰难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带来多维度的影响,也对城市规划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是我们规自人努力的方向。《我是规划师》第九集《银发人的梦》,通过光华里小区5、6号楼项目、劲松114号楼项目等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案例,为我们展示了实现城市有机更新的策略。作为全市首个危旧楼改建试点项目,光华里小区5、6号楼项目的实现是全体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共建共治,实现共享。作为成本共担模式首例项目,“劲松模式”为破解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探索出一条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新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小区整治管理的创新模式和长效机制,把老旧小区营造成更加和谐的家园。城市的核心是人,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充分尊重居民诉求,做出有温度的规划设计,进行有温度的治理服务,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通州区近年来也大力开展了老城双修、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等城市更新工作,通过不断提高改造质量和水平,改善老城区居住生活环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密切相关,不断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建设更加美好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我们不懈的奋斗和追求!

——通州分局学习实践小组 王辉 




《我是规划师》将与您相约一场

不一样的沉浸式体验

体验由规划带来的不尽精彩

体验属于这座城市的无限可能


每周一晚21:00

北京卫视不见不散!


本内容及图片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学习实践班、朝阳分局、通州分局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我是规划师丨共享小岛的快乐与烦恼

规划解读丨地安门外大街复兴计划,再现古都繁华商业街

规划科普丨地安门外大街街区更新,原来是这样做的!

我是规划师丨走在鼓楼前,看北京最早商业街的历史变迁和时代交融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北京号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