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讲堂⑤ 陈红民:蒋介石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2018年“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五讲
7月18日上午,2018年“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五讲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崇鋈楼学思堂举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历史学科评审组成员陈红民教授作了题为“蒋介石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的讲座,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玉华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
王玉华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陈红民教授对蒋介石研究的课题性质进行了探讨。陈教授认为蒋介石研究长期以来存在历史与现实的纠葛,很难将其视为纯粹的学术问题。目前的状况是有三种蒋介石形象并存,而本次讲座将主要探讨学术研究领域的蒋介石。
陈红民教授
陈红民教授的讲座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陈红民教授梳理了蒋介石研究的基本学术史脉络。第一阶段(1949-1979),以陈伯达《人民公敌蒋介石》为代表,对蒋介石持否定和批判。第二阶段(1980-1989),逐渐向“学术研究“转型,以荣孟源《国贼蒋介石》到《蒋家王朝》的转变、宋平《蒋介石生平》、杨树标《蒋介石传》、王俯民《蒋介石传》为代表。第三阶段(1990-1999),学术研究路上的跋涉,以严如平、郑则民《蒋介石传稿》、张宪文、方庆秋《蒋介石全传》(上、下)为代表。第四阶段(2000-迄今),蒋介石研究的新阶段,以杨天石、陈红民的研究成果以及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为代表。
陈红民教授通过对学术史的总结,认为制约蒋介石研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中国大陆自身的社会发展、执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史学研究的影响、史学界研究观念的变化、两岸关系的演变、学术交流与史料的开发程度等五方面原因。
关于蒋介石研究的总趋势,主要呈现为:1、从政治到学术,一元到多元;2、具体评价方面:从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趋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研究范围方面逐渐聚焦:从蒋介石是古今中外一切恶势力的代表,回归到研究他本人。这是一层层“剥笋”式的进步过程;4、在蒋介石的具体研究方面,从强调他的阶级属性,开始转向兼顾其个人的特质、特殊的生活经历、心理特征与性格等;5、档案、日记的开放:从蒋介石不在现场的历史研究到蒋介石在历史现场的研究。
第二部分,陈红民教授讲述了蒋介石研究的现状。首先,从学术研究规律看蒋介石研究“瓶颈”,有三方面原因:1、热门学术课题研究存在的一般规律,即:高潮-平缓-高潮;2、材料的局限:日记之后的沉寂与对日记的利用;3、研究题材偏的狭窄:偏重对蒋介石功过是非的评价。其次,随着外部环境的重要变化,蒋介石研究已经具有新的发展动力。陈红民教授分别介绍了学界有关“历史虚无主义”的讨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建设”立项情况、《蒋介石日记》所有权争执与出版的延宕、民间对蒋介石研究的热情与支持、以及台湾“国史馆”档案查阅的境况等方面内容。
第三部分,关于未来的研究发展,陈红民教授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对研究课题进行拓展:1、“以宏观提升微观”:避免就事论事,从大历史、长时段的脉络中去研究蒋介石;2、研究蒋介石的思想、世界观;3、时段上,以台湾时代为主体;4、视角上,以“他者眼中的蒋介石”为主体。对于如何做的问题,陈教授认为,首先,应修炼内功,提高史学研究的素质与能力,学习新方法。其次,发掘新资料,例如“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建设”。再次,培育新的研究队伍。最后,需要更多学者的介入,从多角度启发、引起共鸣。此外,陈红民教授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并且介绍了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的发展情况,诚挚欢迎在座学员进行学术交流。陈红民教授认为“蒋学”研究的瓶颈终将被突破,相信中国终归会向多元化发展,目前的“蒋介石热”只是“预热”,真正的“热”还在后面。蒋介石研究现在是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必将迎来百花盛开的好时节!
提问环节
之后,王玉华教授作了精彩点评,并对陈红民教授表示了衷心感谢。他赞扬陈教授风趣幽默,具有大家之风范。问答环节,在座学员结合自己的学术兴趣向陈红民教授提问,陈教授耐心进行了解答,使在座同学受益匪浅。讲座在欢乐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会后,陈红民教授与我院领导老师合影留念。
现场合影
西部大讲堂① 刘德斌: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切入点?
西部大讲堂② 黄正林:《共进》、共进社与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
西部大讲堂③ 雷兴山:作为考古学的西周甲骨学——周原地区西周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西部大讲堂④ 魏明孔:中国传统社会的工匠精神
历史文化学院2018年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顺利举行!
文字来源/方超
图片来源/李文庭、吴小龙
责任编辑/吴小龙
审核/侯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