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院公告】讲座预告三则


亲爱的小伙伴们,司马君整理了一份最新的讲座预告,邀你提前了解这些讲座的内容哦!请大家记得准时来听,相信一定会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国西部与中亚研究”系列讲座第8讲


主题:试论中历史上的文明交往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主讲:黄民兴 教授


黄民兴,男,1958年4月生,籍贯湖南,现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巴勒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和《西亚非洲》杂志编委,吉林大学、云南大学、宁夏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东近现代史、中东现代化、民族主义研究,主要独著有《沙特阿拉伯——一个产油国人力资源的发展》、《中东国家通史・伊拉克卷》《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佩雷斯——中东和平进程的推动者》


主持:黄达远 教授


评议:韩中义 教授


日期:2018年12月13日


时间:10:30-12:00


地点:教育博物馆西附楼S314


讲座提要 :

文明交往论是彭树智先生提出的重要史学理论,从文明交往的角度看,有关中亚历史以下问题的研究值得高度关注:第一,中亚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对本地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影响。第二,中亚不同文明的内在特点和相互交往。第三,中亚政治制度文明的变迁。第四,中亚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关系及其历史变迁。第五,对影响中亚文明形成、演变的三大人文因素即国家、民族、文化(以宗教为核心)相互关系。第六,中亚地理位置和文明发展状况所导致的中亚对外文明交往的基本格局。第七,外来征服对本地区文明发展的影响。第八,中亚文明的跳跃式发展特点。第九,战争在中亚文明交往中的作用。第十,中亚文明交往的路线及其影响。第十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反复冲突的影响。第十二,中亚历史发展的周期性。第十三,近现代中亚的发展转型。


集贤讲堂279讲


主题:江山如此多娇——从“新中国”话语到“新”中国史


主讲:夏明方 教授


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等职。著名的灾害史、环境史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尤其关注灾荒史、环境史以及社会经济史。在《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等专著。参与撰写(主编)《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二十世纪中国灾变图史》(合作)。先后获教育部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第三届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主持:黄正林 教授


日期:2018-12-13(星期四)


时间:19:10-21:00


地点:文汇楼C区2层报告厅(211室)


内容简介:

本问题属于史学前沿问题。

国内学者关于近代史之研究,可分为现代化范式与革命史范式两种。前者当以陈恭禄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与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大纲》为代表,后者以毛泽东先生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及范文澜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为典范。

国外学人亦在此领域耕耘多年,成果颇丰。根据其研究之主要理念及方法,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马士、费正清等人为代表,其核心观点为“冲击——反应”模式。第二阶段以柯文、李中清、高彦颐、王国斌、彭慕兰、魏丕信、孔飞力、罗威廉、艾尔曼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前者奉为圭臬的“冲击—反应”模式。第三阶段以杜赞奇、贺萧、刘禾、何伟亚、欧立德、罗友枝、柯娇燕等人为代表,他们试图通过后现代与后殖民的方式来解构过去所生成的中国历史话语体系。这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在解析中国时存有八大极端性倾向,即:没有近代的近代史;没有中国的中国史;去政治化的政治史;反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史;反殖民的殖民史;去中心化的中心化史;去总体化的总体化史;反建构的建构主义史。

纵观学术史的整体演变脉络,可知近代中国研究范式经历了从中国落后论到中国发展论,从中国建构到中国解构的过程。面对如此新的冲击,中国学人不得不起而回答中国的主体性问题。无论是汪晖的从新帝国叙事到“跨体系社会”,葛兆光的从周边看中国,赵汀阳的天下体系与中国漩涡,许倬云的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许纪霖的复线中国,还是刘小枫的汉字文化圈,等等,都可视为当代中国学人重构中国运动的一部分。


集贤讲堂280讲


主题:作“主”:中国古代人与事/物关系新探


主讲:侯旭东 教授


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现兼任系主任。1986-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96-2008年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8年5月转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与出土文书简牍,近年主要关注古代国家的形态与运行机制。出版《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近观中古史》《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与《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论文近七十篇,译著数部。


主持:黄寿成 教授


日期:2018年12月15日(星期六)


时间:19:10-21:00


地点:文汇楼A区1层报告厅


内容简介:

至晚孙吴以来的买地券中就出现了“土主”与“地主”的说法,北朝的造像题记中则常常会见到各种“像主”、“斋主”、“香火主”、“施主”、“开光明主”等等带有“××主”的题名,宋代以后更是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一田二主”乃至“一田三主”。20世纪以来,那些与土地有关的“×主”几乎都会基于经济史与法制史的立场,从所有权、所有制或产权的角度加以理解。本演讲尝试从春秋战国以来建立新型国家,重新安排人与人之间秩序的角度,围绕“主”的含义及其在不同类型的人身上的安排,做一番新的探索与解释。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届时参加! 



推荐阅读

【兰台辞话】袁林:南非印象(二)

独家爆料 | 2019年历史文化学院迎新晚会精彩抢先看

线上百人谈 | 杨冰华:从洛阳到长安——我的十年求学路

【史院资讯】首届“赤脚医生口述历史调研”学术训练营在我校召开

【史院集萃】王双怀、王宏海主编《西安唐代历史文化研究》出版



图文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何秉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