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罩大历史
不觉已至八月下旬,工作生活各方面渐渐步入正轨,正如我们开学在即。
与此同时不应忘,我们仍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出门仍需做好防护措施,正如戴好口罩。
“类口罩”的出现
理论上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6世纪波斯拜火教的一种祭祀用具,即在宗教祭祀时用布包裹面部,后来传入中国出现了拜火教祭祀戴面具的相关石刻。
到了元朝,根据《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即伺候忽必烈饮食的侍者,需要蒙上一种很薄的绢巾来挡住口鼻以防止污染食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被视为原始的口罩。
而真正最早起到卫生防护作用是在古罗马,哲学家和博物学家普林尼(Pliny,公元23-79年)出于对呼吸系统的保护利用松散的动物膀胱皮肤捂住鼻子来过滤粉尘,以免在粉碎朱砂时吸入这种有毒的汞硫化物。
到了中世纪,西方医学界更是认为霍乱、黑死病等传染病都是由空气中的“瘴气”产生的,所以为了抵御“瘴气”,当时的一些医生在诊断呼吸疾病的时候都会带一个鸟嘴面具,并在其内放置一些香料和草药。
这些出现在古代的“类口罩”尽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们的防护意识,但并没有真正起到阻隔细菌的作用。
近代口罩的发展普及
1861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著名的鹅颈瓶实验,证明空气中存在会使物质腐败的微生物,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空气中除了化学毒物之外还有生物细菌,为之后的细菌防护型口罩的发明和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1897年,德国外科医学家米库里兹提出:医务人员施行手术时,应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纱布口罩。这样的口罩被称为“米库里兹氏口罩”(Mikulicz′s mask),是现代意义上有记载的首款医用口罩。第一款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捂得慌。
到了1899年,英国的一位外科医生开始了DIY——他将纱布剪成长方形,在纱布之间架起一个框形的细铁丝支架,让纱布与口鼻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空间,解决了口罩呼吸不畅的弱点。随后一位法国外科医生保罗·伯蒂做了一种6层纱布的口罩,缝在手术衣的衣领上,用时只要将衣领翻上就行了,随后他改进了设计——用一个环形带子连接纱布挂在耳朵或者后脑勺上。
现代口罩的形状便从此诞生了!
而国内外一系列传染性疾病大事件是加快口罩普及的直接原因。
在中国,1910年的东北鼠疫使得成千上万的人因此丧命。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伍连德开发出了伍氏口罩。主要是在两层医用纱布中间夹上一块吸水棉,其制作更加简单,材料更易获取但效力丝毫不减,因此很快为人们所接受。
世界范围内,1918年席卷全球的西班牙大流感从美国堪萨斯州军营爆发后,通过战争席卷全球,感染了全球超过30%的人口。为了对抗疫情,各国的人们都被强制要求戴口罩,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其他医护人员。
(ps:西班牙并非此次流感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当时欧洲国家都在战争状态,大部分国家都封锁了疫情的消息,而西班牙则是一战的中立国,允许媒体对大流感进行报道,因此这次流感就在历史上被称之为“西班牙流感”。)
同时20世纪5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十万人以上受到呼吸道疾病影响。口罩又一次挺身而出,扩展到防尘防霾领域。
现代口罩的多样化
如今,口罩进化的脚步仍未停歇。口罩的贴合度、过滤效率、舒适性、便捷性得到了大幅提升,除了医用外科口罩,出现了防尘、防花粉、过滤PM2.5等多个细分品类,在医院、食品加工厂、矿井、雾霾城市……随处可见口罩的身影。那么普通面部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N95型口罩,这些名词你都了解吗?
医用口罩一般由外层的防水层,中层的过滤层和内层的吸收层构成,可以阻隔90%的5微米颗粒。而非医用口罩没用中间过滤层,防护效果较差。
N95中的N代表的是Not resistant to oil, 可以用于过滤非油性悬浮颗粒; 95指的是过滤率,就是95%,严格来说它属于呼吸器。这类口罩的优点是可以更紧密贴合脸部,过滤效果更好,因为它的微粒过滤可以达到0.3微米级别。从医学效果来说,N95口罩 > 一次性医用口罩 > 普通面部口罩 > 其它三无口罩 > 不戴口罩。
此外,世界各地涌现出各种对口罩的炫酷改造。比如,极具“智能化”特色的日本多纳特机器人公司开发的“C-口罩”。这款智能口罩由蓝牙驱动,可以借助扬声器将说话声音放大,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将说话内容转换成文字,再翻译成八种不同语言,包括英语、汉语、西班牙语等。
印度男子尚卡尔·古尔哈德定制的黄金口罩可谓相当奢侈拉风。据悉,此口罩耗资4000美元,工匠们耗时8天制作,最后成品重达60克,表面还有有细小孔供通气。
巴勒斯坦艺术家艾哈迈德·亚辛更是突发奇想,以仙人掌为材料制作了一个口罩。
最后司马君来科普几个戴口罩的小常识:
·正确佩戴口罩非常重要,不带口罩、露出鼻孔、口罩带反都是错误的示范;
·无论是普通医用外科口罩还是高效过滤的N95口罩都能有效阻断飞沫传播,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201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医用外科口罩可将病毒飞沫的吸入量减少至原来的1/25;
·口罩鼻梁处的缝隙需要处理;
·口罩外层在带完之后不要用手触碰,因为口罩佩戴了一天之后在外层可能已经积累和阻挡了部分污染物,因此口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更新哦!
司马君祝您心情愉快,出入平安!
推荐阅读
【杏园读史】潘芷茵:跳出“椰壳碗”——有关世界文明史课程的随想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会组织学习贺信和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精神专题研讨会
策划/曹丽洁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杨欢
审核/李霄倩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