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亮中国|党史征文第二期——河南党史

砥砺前行的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23-09-06

地方党史展初心,汲取力量勇前行。河南作为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和中国革命发展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的省份之一,从来都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从“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大别山精神,到“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的焦裕禄精神,再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沟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时刻激励着、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不忘初心、接续奋斗。一张张泛黄照片,一个个英烈事迹,历史文化学院的同学们通过讲述家乡的红色故事、寻访故乡的红色记忆,带大家一起去感受地方党史里耀眼夺目的红色星火。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段亚婷


党史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鸿昌大道,于1984年在吉鸿昌将军的出生地落成并对外开放,这里也是当地著名的地标之一。纪念馆前,吉鸿昌将军的巨型铜像昂然挺立,诉说着那段不寻常的过往。每年的节假日,都会有众多游客来到这里表达哀思,缅怀革命先烈。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首振聋发聩的死前绝笔诗正是出自一代抗日名将吉鸿昌将军笔下。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出生,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吕潭人。1913年加入冯玉祥部,因为骁勇善战,战功斐然,一路从士兵升至军长。因功于34岁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兼西北军第十军军长。中原大战后,被蒋介石收编,并得到重用。1931年8月因不愿内战被蒋介石解除兵权,被迫携家人出国“考察”。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发生之际,吉鸿昌回到了祖国,变卖家产六万元购买机枪弹药,组织武装抗日。并于同年深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组成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率部北上迎击日伪军,任前敌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首战克服康宝,再克宝昌、沽源,七月抵达由日军第四骑兵旅团及伪军张海鹏盘踞的多伦城下。在自己伤痕累累且攻城受挫之时,吉鸿昌将军赤膊抡大刀,亲自上阵,攻入城内,并奋勇巷战三小时,歼灭大量日伪军,并最终收复察北重镇多伦。
1934年,吉鸿昌以“叛国罪”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了酷刑,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始终坚定信仰,毫不妥协。甚至当敌人不择手段地用他的妻子和女儿来对他进行要挟时,他也未曾一刻低下过头。只要他肯答应敌人,不仅可以立刻获得自由,与亲人团聚,还能够享受高官厚禄。但他内心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让他在家与国的抉择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选择了坚守党的事业,选择了追随本心,无悔忠贞,不论生死。经过多日审判,蒋介石认为吉鸿昌已经“冥顽不化,无药可救”,于是下令将其处死。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于北平陆军监狱被杀害,时年39岁。人世间最大的痛,莫过于生离死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坦然向妻子写下“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的视死如归的诀别信。时隔八十七载,依然振聋发聩。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正如所说的那样,一代抗日明将吉鸿昌将军用生命书写了不朽的人生,在抗日救亡的爱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71年周恩来总理评价吉鸿昌时说:“吉鸿昌同志由旧军人出身,后来参加共产党,牺牲时很英勇,从容就义,要把他的事迹出书!”1984年,在吉鸿昌牺牲50周年前夕,聂荣臻元帅评价道:“吉鸿昌烈士是民族英雄,将永垂不朽!”2009年吉鸿昌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他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原大地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模范,战争年代,他们舍身报国,无怨无悔;和平年代,他们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他们优秀的光辉事迹和忠贞不渝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在新时代,学习和宣传抗日先辈的英雄事迹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 



货郎与红25军的故事

2019级中国近现代史 李秀秀


党史


作为河南的老苏区县之一,卢氏县是一方先烈鲜血遍洒的热土。在这座豫西的红城中,货郎救红军的故事流传至今。那是在1934年的冬天,一位23岁的货郎挽救了近3000名红军战士的生命。这段传奇经历被记录在《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军史》中,这位货郎名叫陈延贤,被誉为“军史布衣第一人”。
故事虽发生在河南省卢氏县,然而货郎本人却出生在山西晋城。陈延贤出生于1911年,由于父母早逝,年幼的他不得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23年,13岁的陈延贤跟随堂哥外出谋生,下井挖盐。后来发现贩盐赚钱,他就经常肩挑食盐到黄河南岸的卢氏一带贩卖。当时各地军阀在黄河渡口重设关卡,层层抽剥。陈延贤经常奔走山间,开辟小道以避盘剥。
自1930年起,蒋介石派重兵围剿红军,企图将红军扼杀在摇篮里。1934年底,驻扎在鄂豫皖苏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的25军(简称红25军),开始向陕甘宁边区进行转移。12月4日,红25军的4个团近3000名红军战士到达了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卢氏,殊不知已落入敌人的圈套之中。这个圈套是蒋介石半个月前亲自下令布置的,他让驻扎在开封的十九路军第六十师上万名士兵对红25军进行围追堵截。早在红25军抵达卢氏的前三天,蒋介石就已到了红军必经的五里川和朱阳关,坐等胜果。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延贤和红25军相遇了。
红25军军长程子华四处寻找老乡带路,陈延贤自告奋勇地为其带路。程子华在听完陈延贤的经历后,眼眶湿润,低声道:“老乡,你受苦了。”这一句话让陈延贤心中一片感动,也让他当即下定了誓死完成任务的决心。就在相遇当天,陈延贤对程子华说:“军长,你们快走吧,再拖下去就危险了。我这些年在卢氏卖糕点,这附近的山路,我清楚得很。有一条小路,只有当地牧羊人才知道,特别隐蔽,我带你们走。”
程子华紧忙握住陈延贤的手道谢。陈延贤继续说:“这条路绝对隐蔽,而且可以绕过朱阳关、五里川两个关卡。但是这条路是羊走的,非常险要,你们能行不?”
此话一出,程子华“噗嗤”一声笑出来,他感叹老乡的淳朴善良,拉着陈延贤说:“你放心,老乡。我们这些人,都是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国民党追杀我们都不怕,哪能怕羊肠小道呀?”第二天凌晨,红25军浩浩荡荡的队伍就在陈延贤的带领下进入了隐蔽的小道中。同时,程子华派出一个枪手团,到国军埋伏的朱阳关附近的村庄中贴标语,给国军传达一种红军即将过关的假信号。
红25军主力整整走了三天,他们爬过悬崖峭壁,躺过河谷洼地,成功地到达了陕南,冲出了敌军的包围圈。程子华和红25军首长们打算给陈延贤10块大洋表达谢意,陈延贤坚决不肯接受。于是,程子华写了一张证明字条,盖上大印递给陈延贤,并向他说:“从现在起,你就是共产党的人了。”
送别红军后,陈延贤又翻山越岭回到了卢氏。民团当天就抓走了陈延贤,要治他的罪。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陈延贤不为所动,硬是不承认给红军带路。三天后,陈延贤被放。因为不识字,陈延贤对军长给的纸条十分恐惧,他把纸条塞进土坯房的小洞里。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进攻卢氏,把陈延贤的两间土坯房连同纸条一块烧为灰烬。建国后,程子华先后6次派人来卢氏寻找这位救命恩人。由于陈延贤的口音比较严重,在介绍自己时说成了陈延献,因此寻找多次无果。
从邂逅红25军起,陈延贤就把红军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解放军保存军用物资。建国后,陈延贤向上级组织说明自己是共产党和当年帮助红军的经历,希望补缴党费。但时隔多年,领导和同事对此均不相信。1984年,陈延贤病危,他要求女儿将自己埋到县委党校旁边,“死后还要追求入党”“头枕党校、面朝红军走过的路,永远看下去……”



1985年,中央军委为了编撰红25军军史,再次搜寻当年领路的货郎,终于在卢氏找到了其家人。经过中央军委的证明,陈延贤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现在的卢氏县广场上有8根石雕柱,其中一根展示主题为《我带红军出重围》,记录的就是货郎陈延贤带领红25军出豫入陕的事迹。
悠悠岁月,漫漫征途。素有“河南小西藏”之称的卢氏历经沧桑,不改艰苦奋斗之志。从革命年代的红色之城到新时代的美丽小城,卢氏正在大踏步地迈向现代,艰苦奋斗的卢氏人继续谱写家乡的赞歌。


● ● 



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向革命先辈们致以崇高敬意。那些凝缩着红色记忆的革命圣地,现在仍是我们纪念伟大革命、接受红色教育的净土。从1921年到2021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新时代青年肩负着重大使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新一代青年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司马君在此倡议大家读史以明志,从学习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坚定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创造出更辉煌的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

点亮中国|党史征文第一期——陕西党史

校友|请回答,1987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与文物专项调查(第八期)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与文物专项调查(第七期)

革命文物调查 献礼建党百年|我院师生开启宝鸡地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专项调查(第六期)




文字来源/段亚婷、李秀秀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封绍柱

审核/李晓曼

指导老师/马瑶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