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玩转历史】“灵魂唢呐”——灵在音乐,魂在文化

张紫璇 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2023-09-06


唢呐

唢呐,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族吹管乐器,在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安居于一隅,流传至今。

而在当今富有创造性的“中国风”流行曲中,唢呐更以其独特、鲜明的音色与流行元素巧妙结合,给人以新奇甚至震撼的听觉感受,所以有了“灵魂唢呐”“流氓乐器”的绯名。


让我们和司马君一起,

聆听唢呐的精彩辉煌,

真情激荡!


01.

唢呐从古至今的发展道路

唢呐,起源于波斯和阿拉伯一带,在公元3世纪传入我国。金、元时期传到我国中原地区,曾译为“销呐”“锁呐”“锁奈”等名称。明代古籍中也能找到对唢呐的记载,王磐(明代)的《朝天子·咏喇叭》就是较好的描述唢呐的诗词: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及至明代后期,唢呐已经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同时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之一,到了清代,唢呐被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


而近现代,唢呐发展更显活力,雅俗共赏,既登得音乐厅大雅之堂,也在传统民乐中扮演重要角色,"民俗性"更成为其核心文化标签,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唢呐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灵魂唢呐”实至名归。

唢呐的演奏艺术凭借其丰富的民族特色获得了大家的欢迎和接纳,再加上唢呐这种乐器有着很强的表现力,音色明亮,富有表演性,可以和其他乐器进行有效的配合,使得音乐艺术的呈现因为唢呐的点缀而更具魅力。


02.

唢呐与现代音乐产生的“化学反应”

在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中,唢呐也显得游刃有余。在流行歌手葛东琪创作的《囍》中,唢呐幽怆悲凉,诠释古代女子婚姻大事却身不由己的凄惨;在由莫言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的插曲《九儿》中,唢呐高昂激荡,歌颂在民族大义前九儿慷慨赴死的英勇……


唢呐乐手在流行音乐的舞台上演奏


03.

唢呐的现实意义—文化的传承

唢呐的声音是有故事的,出现在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它见证了多少代人的人生故事,铭刻入多少中国人的血脉,贯穿在中国人群体的历史记忆里。听之,闻之,便血脉贲张,脑海里五味杂陈,回忆往事。


唢呐是一种民族乐器,其产生和发展都根植于中华文化这一深厚土壤,所以,唢呐演奏是一种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当下人们对娱乐生活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也对唢呐的传承和发展指明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下这个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注重本民族文化传承,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唢呐演奏的传承和发展必然要得到高度重视,这是我国音乐传统文化繁荣进步的要求,可以为唢呐这一民族乐器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


图为电影《百鸟朝凤》中唢呐演奏的剧照,此电影反映出民族乐器后继无人的困境。

现代乐团演奏《百鸟朝凤》


唢呐一响,吹响的不仅是民乐之“灵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大舞台上的独特音色。


唢呐一响,描摹了中国人在现代生活中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也唤起了文化自信,给我们穿越千年的文化语境。


在中华文化的屋檐下,我们应当给传统民乐文化以更多关注,在流行乐曲、流行文化的冲击下守住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弘扬文化自信,期待有更多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传统民乐“走红”,期待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有更多创新。






推荐阅读

【玩转历史】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模样
【玩转历史】小雪|晚来天欲雪
【玩转历史】雨后暖阳|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玩转历史】羲和驭天马,长空牧群星
【历院微广播】 2021.11.22


文字来源/张紫璇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王艺锦
校对/董文帅
审核/孙懿文

看到这里,你一定是司马君的忠实粉丝

点个赞和在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