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蒙格斯节选 | 我国银行业债务已超拐点

惟道风险研究院 蒙格斯报告 2023-04-19

导 言

银行业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债务发展有以下特征:1.银行业存款规模不断上升;2.银行业存款类型总体趋于稳定;3.银行业的主动负债加快,占比上升。银行业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何?是否已经超过促进经济增长的拐点?本文将给出答案。


本文节选自《蒙格斯报告之三:中国债务拐点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银行业债务规模为232.87万亿元,已经超过拐点(188.09万亿元,2015年价格),这意味着银行业债务对于GDP的影响已经处于负向阶段。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和金融从业者都认识到,金融业的发展,必须面向实体经济,金融业的改革和创新要以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为前提。不论从国外的金融业发展历程还是从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历程看,金融业的兴起,均是由于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支付等资金流管理的需求逐步扩大有关。


上世纪90年代末,兹维.博迪(Z.Bodie)和罗伯特.莫顿(R.Merton)提出了金融功能观,认为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的变化和规律。金融功能观的主要观点认为,对于金融体系,一般应具有六大功能:一是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二是转移经济资源功能,即为不同的时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经济实体提供资源转移和流动的功能;三是管理、防范、规避风险的功能;四是聚集、储备和分割资金、股份的功能;五是提供信息的功能,能够将不同市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各类信息充分集中和利用,并反映在金融资产价格上,帮助市场主体进行针对性的决策;六是解决激励问题,即金融体系能够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为交易者提供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从这一理论可以看出,金融机构、产品、市场都是为实现上述六大功能和需求的载体。


银行业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根据截至2017年的我国经济发展规模、银行业债务以及非银行业债务的情况,可以看出,2017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为232.87万亿元,GDP经济总量为82.71万亿元;银行业债务占GDP的比重为2.81,根据课题组计算的全社会债务规模为195.64万亿元,银行业债务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了GDP和其他各个主体的债务水平。


第一,银行业债务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不断上升。200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规模大幅上升到74万亿元,其与GDP的比值上升到2.13;此后,银行业债务规模较经济总量(GDP)、企业债务以及非金融全社会债务的出现较大偏离,银行业债务与GDP的比值持续上升,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为2.48、2.67和2.89;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债务规模,达到232.87万亿元,是当年GDP的2.81倍。这说明金融业债务在支持GDP增长方面的作用在逐步下降。同样规模的金融业债务水平,所带来的GDP提升效果在下降。


第二,银行业债务与非银行企业的比例关系呈基本平稳的趋势。2005年,我国非银行企业的债务规模为15.52万亿元;银行债务与非银行企业债务的比值为1.90;此后,银行机构债务与非银行企业债务的比值开始出现下降,2006年,银行业债务与非银行企业债务的比值下降到1.89;2007年下降到1.87,2008年下降到最低时的1.77,此后,银行业债务与非银行企业债务的比值开始止跌回升,截至到2012年,这一比值回升到1.95。


第三,银行业债务与中央政府债务的比例关系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从2003年到2015间的银行业债务与中央政府债务的比例关系趋势看,大致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银行业债务与中央政府债务的比例在2008年后呈加速上升的趋势,说明银行业债务与中央政府的债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截至2017年年末,银行业债务与中央政府债务的比例高达17.3:1。


第四,银行业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的比例关系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与中央政府债务规模保持平稳上升不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2007年开始呈加速上升趋势。因此,从2007年到2015年,我国银行业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的比例关系大致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与中央政府债务规模与银行业债务的比例关系呈明显对比。截至2017年末,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规模为16.47万亿元,银行业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的比例为14.14:1。

第五,银行业债务规模的增长率总体上与全社会债务相一致。银行业债务和全社会债务之间的相似性可能是因为银行业本身债务规模巨大占据了全社会债务中最高的比例,因此二者的联动性较高。

综合上述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银行业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来源,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不论是从银行业债务与GDP的比重,还是与非银行企业的债务比值,都可以看出,银行业发展规模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脱离,尤其是银行业债务与经济增长总量GDP的发展上,其差距越来越大。

 

银行业债务的拐点判断


银行业债务的拐点实际上是银行业负债规模的临界值。从上述模型的回归系数看,由于银行业债务的平方对于GDP的回归结果是高度负向显著的。而且,研究结果可以大致推断出银行业债务的拐点大概在债务水平达到134.07万亿元(2003年价格)或188.09万亿元(2015年价格)的时候达到


以2015年价格计算的188.09万亿元为例,在假设其他外部因素保持稳定、银行业各业态的业务结构、产品创新未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当银行业债务规模尚未达到188.09万亿元时,其整体行业负债规模的增减,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的效应,而一旦突破188.09万亿元后,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效应,将由正转负,也就意味着,突破效应的拐点后,其对经济增长不仅没有正向的拉动效应,反而会出现负效应,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负债规模,带来的不是经济的正增长,而是对经济发展的减弱。

数据显示,当前银行业债务已超过拐点。这说明目前银行业负债对于GDP的影响已经进入下降阶段。在我们的数据中,2012年银行业负债规模在124.95万亿元,2013年为141.18万亿元,到2015年,银行业负债规模已经达到184.14万亿元(当年价格)。如果按照我们测算出的债务拐点188.09万亿元(2015年价格),出现拐点的时间大致应在2015-2016年左右。这表明,当前银行业负债已处于负面刺激轨道。在各种外部条件没有发展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随着银行债务的继续上升,就将会对于GDP的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年份

金融业负债(万亿元)

2012

124.95

2013

141.18

2014

160.02

2015

184.14

2016

214.82

2017

232.87

2003年价格计算拐点

142.06

2015价格计算拐点

188.09

是否达到拐点

已超过拐点

 

友情提示:公众号有置顶功能啦!进入公众号“蒙格斯报告”界面,点击“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

往期精彩推荐

 蔡昉: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国怎么办?

 有趣的经济学第11期 | 寒门再难出贵子?

 中国式投资骗局全览

 5个经济学思维解决90%的人生困惑

✰ “隐形冠军”:掌握亿万级产业命脉的真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