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提倡安乐死【索哒吉堪布】
01
关于安乐死
问:我是哲学系文学专业的,想请教您一个关于安乐死的问题。
当一个人到了生命末期,如果疾病对他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对于佛教徒来说,也许能依靠修行佛法来面对;但非佛教徒可能觉得,结束生命是一种解脱,因此他会申请安乐死,就是请求医生的协助来结束生命,也叫医助自杀。
佛教提倡大慈大悲,那么当医生看到患者极其痛苦时,如果根据他本人的请求,而帮助他结束生命,这对医生来说,是在造恶业,还是做了一件功德?
索达吉堪布答:
按照佛教的观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提倡安乐死。即使病人正在遭受巨大的痛苦,如果我们采取措施结束他的生命,就有杀人的极大过患。
从表面上看来,似乎通过安乐死,可以让病人解脱病痛。但对病人来说,现在的痛苦是以前的恶业所感,承受这种痛苦可以消尽恶业,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对他施以安乐死,恶业就无法以此消除,那他以后还会感受更大的痛苦。因此,安乐死并不能真正除苦。
所以,即使病人很痛苦,我们也不提倡结束他的生命。如果在病人的强烈申请下,医生实施了这种行为,对我们来说,也只能随缘了。
JK法师亦说过: “当病痛的时候(指面临死亡的重病),如果你遇到佛法,念佛、念菩萨名号,能减少痛苦。这个时候关系到你的来生,这一生已经过去了,希望来生能过得更幸福,过得更美满。所以人常讲‘好死就有好生',这是一定的道理,因好,果就好。”
02
安乐死是不是造恶业?
弟子:请问上师,安乐死是不是造恶业?
白玛程列上师:安乐死肯定是造恶业。无论是打针死,还是上吊死,都是造恶业。
03
忍苦求乐
古印度有位婆罗门种姓妇女,名叫提韦,起初家中非常富有,自从丈夫死后,家道渐渐败落,五百名奴婢的衣食问题让她一筹莫展。
当时印度盛行苦行外道,认为快乐必须用痛苦换取,今生越是熬得痛苦,来世越能得到快乐。提韦对此深信不疑,心想: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火烧死。于是就准备自焚,一则换取来世的快乐,二则逃脱家庭责任,三则在名誉上是为求道而献身,也很圆满。
佛陀的弟子辩才尊者知道这件事,便来教化她,对她说:“你为了摆脱家庭重担,想烧身一死了之。要知道死虽死了,责任并不能免除。为什么呢?譬如一头牛,不胜拉车之苦,以为车若损坏便可不拉,就一心想毁坏车子。岂不知车子坏了,主人会另给一车,仍旧扼住它的头项,使它非拉不可。前生造了恶业,今生就要受苦,苦未受完,就不能免除,虽然身体毁坏,下世还得继续受苦。你想烧身求乐,这种邪见必然牵引你堕落恶道,那里的痛苦要剧烈千万倍。阿鼻地狱罪人昼夜被烧,一日生死八万次,受苦一劫才能除罪。如今你只烧一次就想灭罪,怎么可能呢?”
提韦如梦初醒,召集家中所有的人前来听法。
辩才尊者接着说:“想要灭罪并不困难,一切善恶都是由心所起。恶念就像乌云,能遮蔽日月,而善念正如清风,能吹散乌云,日月之光顿然显现……”
辩才尊者这样为他们开示,让他们忏悔罪业,发心向善。
慧律法师:
我们的生命绝不是独属于我们自己。很多自杀的人都是执念太强,即便死后都还执着;想想死都不怕,害怕什么呢?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要做出这样的蠢事来。
【更多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