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何老师教学锦囊关注我,获取更多教学干货
后台点右上角“加星标”,就不会错过我的推送了
去年七夕节的时候,我读到了易中天老师的一篇文章《七夕不是情人节》,才对传统的七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按照中国古代传统,更符合情人节特点的应该是三月三“上巳节”,早在《诗经·郑风》的《溱洧》一文中就有相关记载。
七夕节起初是为了祈求心灵手巧,所以它的别名“乞巧节”能够更确切地表达出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三月三的情人节风俗在我们的文化中逐渐衰微落寞,而近年来七月七却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中国情人节”。传统文化也是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在不同的时代人们会达成不同的文化共识。所以我们不必纠结究竟七夕是不是情人节,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重视。
既然七夕节和情人节有诸多相似之处,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不妨使用比较和对比(Compare and contrast)的策略,带学生好好来了解和盘点一下这两个节日的异同。
何老师自己最常用的一个活动是带学生画韦恩图(Venn Diagram)。
我用两个圆圈分别代表七夕节和情人节,然后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讨论等形式跟学生一起总结出两个节日的时间、起源、习俗等。中间相交的部分是两个节日的共同特点,两边独立的部分是不同之处。除此之外,我还会用PPT小游戏来带学生做分类练习,进一步巩固复习,加深他们对七夕节和情人节的了解,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我根据学生的中文阅读水平做了两个不同的模板,一个是图片分类,一个是文字分类。
(文末免费领取PPT模板)
(文末免费领取PPT模板)
在中国,七夕节是虐死单身狗的节日。但是在西方国家,情人节(Valentine)可是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不论男女老少,大家都会给自己爱的所有人送去甜蜜祝福和浓浓爱意。
我第一次庆祝情人节还是在美国的时候,那时收到了小朋友赠送的一大堆糖果和卡片,体会到了超越节日“字面”的意义。
七夕起源于中国古人的天象崇拜,由牵牛织女星而衍生出了唯美的爱情故事。其实七夕也有很深层的内涵:它寄托了中国人对浩渺星空的向往,也表达了女孩子对心灵手巧、美好姻缘和幸福生活的乞求。去年河南卫视专门在七夕节推出了一台《七夕奇妙游》晚会,节目设计别出心裁,不仅没有局限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中,还紧紧抓住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本质——乞巧+追梦。乞的是心灵手巧,追的是跨越千年的飞天梦。不管是情人节还是七夕节,都可以不再是“成人专属”或“被爱情限定”的节日,孩子们一样可以通过这些节日学会表达爱和感恩。
希望何老师今天分享的内容对大家的七夕节文化教学有帮助,也能向孩子们传递浓浓的爱意,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被爱包围的幸福。本文福利:
何老师把文中介绍的“七夕节VS情人节”PPT分类小游戏、易中天老师《七夕不是情人节》文章链接、《七夕奇妙游》视频观看链接一起整理放在后台了。
请先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或“wow”,让我知道您喜欢;然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公众号后台,点击左下角键盘图标,在对话框回复“七夕锦囊”,系统会自动发给您这些资源。
叁号锦囊PPT会员特惠活动正在进行中,成为叁号锦囊VIP可第一时间领取何老师最新原创PPT小游戏,后台回复“会员”可了解活动详情
进入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可阅读相关文章:
- 如果您对何老师原创的PPT情景教学游戏感兴趣,请回复【PPT】
- 如果您在寻找中文教学资源,想看看何老师分享了哪些干货,请回复【资源】
- 如果您想看看何老师分享的手工环创资源,请回复【手工环创】
- 想了解何老师在中文教学中使用过哪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小游戏,请回复【教学游戏】
- 如果您是教学科技控,想了解智能白板专用的Notebook课件,请回复【Not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