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散文】陈春花:晋祠之于晋商的遐想

陈春花 春暖花开 2022-07-13

导读明清晋商的成功,背后的“晋商精神”一定也是成就晋商的根本,但是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站在晋祠前,我相信已找到了答案,晋商的精髓就是晋祠和五台山的写照:包容、祥和。

本文由「春暖花开朗读者」 陈玉轩 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因为《乔家大院》,也因为煤矿的富豪,更因为威名的晋商,山西成了朋友津津乐道的地方。我一直想了解,但是一直没有成行,不知道为什么,山西给我很久远的印象,褐色和灰色是我理解的山西的色调。

 

但是这一次,所有对于山西的印象全部换了颜色。

 

几天来,一直都在驱车往郊外赶路,一个空闲的上午,我们信步来到宾馆旁的晋祠,乍见之下,深受震动:虽然斑驳、陈旧,已没有了豪华的气象,但是却仍保留着一点点傲骨。

 

去晋祠,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走的路过,“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珠树”;感慨的是李白的感慨:“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晋祠并不太大,从中轴线延伸,几条小路发散而去,随意地走东走西,便会在某一个路口与刚刚擦身而过的人再次相遇。就像当年的柳女途中遇一骑马人而成水母一般,随意一走就遇到神明,遇到了能够给她一解相思苦的神。那天正是晋祠最美的傍晚,水母坐在瓮上,成为世人关于爱的最美记忆。

 

晋祠的傲骨不仅仅是它的俊秀和悠久,还因为它有更广大的宽容胸怀。

 

据史料记载,秦汉时好神仙、尚方术之风兴盛,人们对前代神祇做了一番整理,建立了祭礼制度,并设置了大量的神祇,将多神崇拜的方式固定下来,吸引了许多民间信仰,扩充了祭祀的范围,增加了祭祀的对象,丰富了祭祀的仪式,几乎无神不有祠,无神不致祭。

 

于是以祖先、山川崇拜为主,儒、释、道及民间诸神为辅的完善的祭祀场所逐渐形成,晋祠也就成了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到土地神、关帝老爷至文曲星君、英雄侠女等群“仙”会聚的地方,它们无不互弃己见,各居晋祠一隅,共享人间香火。

 

我联想到不远的五台山,那里更是相容和祥和之地,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感观、不同的选择,却可以安然地相互交融。晋祠和五台山的连接,是否就是晋商与世人的联结呢?

 


明清的晋商称雄中华商界五个多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晋商的自我写照,晋商的成功令人瞩目。世人不断地探询,为什么晋商可以如此的成功?为什么晋商能够延续财富的奇迹?为什么在技术并不发达的地区却有了像“金融工具”、“股份制”、“职业经理人”,这些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为什么诚信可以在晋商中广泛运用?为什么晋商可以走遍天下?

 

我们知道,每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作为其灵魂,这种内在的灵魂是实践活动中最活跃的能动力量,而从事这一活动的人就是这一特殊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明清晋商的成功,背后的“晋商精神”一定也是成就晋商的根本,但是这种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站在晋祠前,我相信已找到了答案,晋商的精髓就是晋祠和五台山的写照:包容、祥和。

 

很多人都在分析晋商,也有很多人在分析晋商在近代的沉寂。也许我们可以找寻更多的原因和理由,可以让更多的人汲取晋商近代的教训。但是我更愿意了解晋商成功的精髓,因为这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我也同意任何人、任何事都需要与时代契合,晋商成功和落伍的原因都是因为与时代契合的程度的变化,或许因为技术,或许因为市场,或许因为变化,或许因为国运等,这些契合一定是多种因素的交织。

 

我相信当精髓保留而认识又变化,与时代保持紧密的契合的时候,晋商仍会重现辉煌。因为包容和祥和是更为根本的价值,在晋商天性中保有,正如晋祠的风范。

 

我不知道平日这里的香火如何,可是今天这里静若处子,与世无争,卓然独立,也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身养性之地。如果说相距不远的五台山有求必应的话,那么,晋祠就是那偏安一隅的隐者,道不尽的恬然和安逸。

 

佛与世人的缘分,也许不是我能够道尽的,但是站在晋祠古树之前,会感应到世事之外仍有净土,这片净土存于心中,存于与古刹的相互感应中。我对于晋商重又升起希望,因为古树,因为水母,因为晋祠。(本文完)

 

注:本文节选自陈春花老师书籍《在苍茫中点灯》



·  转载授权、演讲资讯,请联系花小蜜  ·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 推荐阅读 -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