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最新演讲:触手可及的未来与新的现实
导读:12月13日,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25周年媒体交流会上,陈春花教授发表了题为「管理的变化与未来」的精彩演讲。她说,“未来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对高层管理者,你能否重构自己,包括你的能力、知识、认知甚至的你的世界观,至关重要。”以下为演讲全文精编,建议收藏阅读。
毫无疑问已经被实践了数个世纪
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注意到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上级和下属。上级和下属明确的分工虽然带来了很强的劳动效率,但也伤害到了人本身。因此,人际关系学派应运而生,上级作为思考者和下属作为感受者的分类被摒弃。
20世纪50年代,各种管理学派百家齐放,人们开始关心各种管理角色。
20世纪60年代,研究的兴趣从个人转到组织。
20世纪70年代,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管理应用到各个领域,情境理论产生。一个全面的“情境”综合了任务、技术、人之间的关系,它们会被作为整体来管理。
20世纪80年代,系统理论成为管理思想的主流。该理论指出,我们不仅仅考虑人跟社会、人与任务、人与技术的关系,还要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我们必须要放弃征服和奴役自然的观念,作为个人、企业、或工业,我们都在一个生态系统当中。相互依存的概念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我之所以跟大家讨论管理从诞生之时起到今天所发生的这些变化,其实我是想告诉各位,管理所有的变化,都是沿着如何能够真正改善人们生活和推进社会进步而展开。
下面我想跟大家介绍让我深受影响的两位管理学者。
德鲁克用毕生的实践履行其“致力于改善人类生活”的追求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
第一,德鲁克经典著作的实践性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理论必须有充实的实践经验支持,并由三个要素组成:
(1)问题导向、问题辨析与概念框架的提出;
(2)一组说明各种组织及其管理学特性或变量间关系的命题;
(3)可供验证的背景。
在中国企业的成长过程当中,德鲁克的著作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是因为它能够直指实践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得以验证。
第二,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我把自己理解的德鲁克思想精髓总结为三个方面:
1. “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这是德鲁克给企业下的定义。我们在讨论管理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从顾客那里去寻找事业的答案。如果你没有能力去理解结果的检验是在外部,其实就没有理解德鲁克思想的精髓。
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让我懂得两个最重要的道理:
管理必须有效。管理的成效实际上是可以学习的。我们在讨论任何管理的时候,并不是用对错去做判断,而是要从取得的结果去判断。
管理者就是贡献价值。我们之所以讨论管理者是有意义的,正在于管理者本身能够贡献价值。
3. 创新精神
在他讨论创新的部分,无论是写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还是创立管理学科,并将管理运用到非盈利部门、政府部门和大学等一系列部门,德鲁克都是在做创新的实践。他认为创新其实是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来源,而创新本身必须是一个实践的创新。
第三,德鲁克价值贡献
回过头来再看德鲁克的价值贡献,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创立了管理学科”。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部分来看:
1. 管理是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他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正是因为德鲁克的价值贡献,管理成为了一门真正的综合的艺术。
2. 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德鲁克将目标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我们从事管理一定要清楚地知道,我们要承担的是一个真正的任务,需要对责任体系有明确认识,并且努力去做实践。
3. 事业理论
德鲁克有一个三问:“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
在经营理论当中,德鲁克提出组织的三个基本假设:“有关组织外部环境的假设:社会及其结构、市场、客户和技术;有关组织特殊使命的假设;完成企业使命所必需的核心能力的假设。”这三个基本假设指导了企业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核心能力成长中,如何真正协同外部环境共同发展。
福列特在100年前已给出答案
另一个给我巨大影响的管理学者是福列特。
福列特终生的研究和体验,就是为了帮助形成一个更加公平、更具创造性以及更具生产力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在深入学习和理解福列特的理论中,我总结为福列特的四个基本原理:
第一个基本原理:建设性的冲突
在福利特的研究当中,非常关注冲突本身。在她看来冲突有三种方式:
直接妥协。冲突可能就解决掉,但这不是最好的方式;
强烈的对立和冲突之后,冲突双方其中一方退出。这也不是非常好的冲突的概念
真正的冲突最终结果不是胜利或者协商,而是利益的整合。也即,涵盖双方不同的利益诉求,找到一个利益整合的方向来解决冲突。
更重要的是,福列特认为,只有存在冲突的时候,活力才会存在。今天我们在面临冲突、挑战和压力的时候,恰恰需要这样一个很正确的理解。
第二个基本原理:企业是一个社会组织
福列特把企业看成是一种社会组织,而非仅仅是一个经济或生产组织,这就要求企业和企业管理者明确和承担更多经济责任之外的社会职责。她说:
“如果企业不能找到一种更加丰富的视角,去理解统一企业组织的可行方法,它将不能对社会发挥最大功用,也不能巧妙地规范自己,去提供已有的服务。”
在巨变和万物互联的环境中,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功能和绩效,必须把自己融入到整个企业的社会环境当中。
也因此我自己提出来说,今天组织的绩效已经从内部移到了外部,企业必须跟整个社会做协同和共生,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自己独立的概念。这个启发我的就是福列特。
第三个基本原理:管理是一种职能并以科学为基础
福利特在自己的研究中进一步分析企业管理将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她认为:
“产业的基本要素是管理,既非银行家也非股东。良好的管理才能吸引贷款、工人和顾客。此外,不论什么改变出现,不管该产业是由个体资本家、政府还是工人所持有,它们都需要得到管理。管理是企业中一项持久的职能。”
更为可贵的是,她预见性地提出:
“许多情况推动我们走向全面的科学管理,总结如下:(1)有效的管理不得不取代自然资源的开发,后者终究有枯竭的一天;(2)日趋激烈的竞争;(3)劳动力的缺乏;(4)对人际道德更宽泛的关注;(5)商业是一项公共服务,它需要承担自身的有效运转,这一观点日益得到接受。”
看到她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做的判断,这五点的情况今天一一成为现实,再一次让我们明白经典的持久魅力。
另外,福列特认为,企业管理在知识的储备中要两部分并行:一部分是从技术层面,你怎么把生产和分销的知识组合起来;另外一部分其实是关于人的部分,你怎么能够让大家公正地,而且有效地能够协同在一起工作。
用简单的话说,就是管理者需要两方面的知识:一是对事,一是对人。
第四个基本原理:重塑领导者的权责
我对领导力概念的理解也深受福列特的影响。在福列特的著作中,讨论了什么叫做领导者、什么叫做权力。在定义领导者职责上,我引述两段福列特的话给大家:
“领导者的能力不在于能够施加个人意愿并让其他人追随他,而在于如何把不同的意愿联合起来成为群体的内在动力。他必须知道如何创造群体力量而不是施加个人力量。他必须创建团队。”
“最优秀的领导者并不要求别人为他服务,而是为共同目标服务。最优秀的领导人没有追随者,而是与大家一起奋斗。”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非常关注领导者的权威,关注命令链条,关注管控的模式,但在数字化时代,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实际上是伙伴关系和共同发展。这正是福列特今天可以给我们启示的地方。
“在现实中相遇”
上面我回顾了管理自诞生100年来所走过的变化,以及两个对我影响至深的管理学者。
下面我想跟大家讨论几个在我看来很重要的话题。我认为对于管理研究者和管理实践者来说,我们一定要保有一个理想,但是理想主义和现实管理问题必须“在现实中相遇”。
也就是说,管理研究的梦想、渴望,都必须回归于能不能解决现实的管理问题。
那么今天的现实是什么?我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触手可及的未来,用四个“新”来进一步解释:
触手可及的未来
新世界:
这个新世界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它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物理世界,也不是一个单独的在线的数字世界,它其实是两者融合的世界。
新世界观:
因此,我们也必须拥有一种新的世界观。过去在工业时代笛卡尔的世界观中,整体是由部分之和来构成。理解部分,就可以理解整体,叫“部分即为整体”。
可是来到数字时代,我们会发现,整体依然居于中心地位,但整体不再是部分简单之和。我们没有办法用部分决定整体,反而要用整体的视角来看不同的部分。
新理念:
我们也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新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个人、社会和自然,其实是相互依存的。今天理解发展,不能孤立地去看某一个角色、某一个体系,必须按照相互依存的概念去理解。
新领域:
知识本身的兴起和技术创造的推动,使得今天产生了非常多的新型领域。
那么基于这样的一个现实,管理所探讨的关键要素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将其称之为“新的现实”:
新的现实
关于个体:
我们在理解个体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的现象,一个就是个体价值崛起;另一个我引用德鲁克的一句话:“个体无所不能,又百无一能”。
也就是说,当个体能够真正地认知自己的责任,敬畏变化,愿意做好自己并和他人共生合作时,他其实是无所不能的;但如果个体觉得自己因此能主宰一切,战胜一切,并拥有强大的力量,那个体其实是百无一能,什么都做不到。我觉得这是我们非常明确的一种现实。
关于知识:
今天我们清楚地知道,知识更有命运的决定权:资本在追随知识,机会在追随知识,整个社会的变化都在因应知识去做调整和改变。
在这里,我同样又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曾说的一句话:“责任追随知识”。知识本身既然具有这么强大的权力性,能够决定变化,决定变化的格局,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让知识能够跟责任组合在一起。
关于商业:
商业今天变得如何,我相信我们都身处其中。商业在今天真的是充满刺激,至关重要,并且激动人心。
关于生活: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交错更替的年代,这意味着两件事情:第一,过去正在迅速的消失,消失的速度比想象更快。我们可能刚熟悉怎么使用移动电话和移动电脑,但今天你会发现,你需要会用智能电话和智能终端;第二,充满着改变和挑战,没有什么东西是定式的概念,在交错更替当中,我们可以兴奋,可以焦虑,可以惴惴不安,也可以跃跃欲试,这就是今天生活的基本的现实。
高层管理者
我需要你一定要知道,管理作为基本的技能,依然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器官当中。
作为管理者,你不用太过于紧张,因为管理层作为一个组织的“器官”,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散乱的群体转化为一个有序的组织,将人为的努力转化为组织的绩效。
而我们也非常清楚地知道,所有非凡的进步并非来自于个人的行为,而是出自人们在组织中的合作。
所以我今天在讨论管理的变化和未来的时候,首先我很想清楚地告诉自己,管理层、管理者本身、管理本身,它不仅仅没有失去它的意义,而且它会显得更加重要。
而核心的是什么?你能不能够真正的创造出更有灵魂、意义、创造力和成效的工作场所,你愿不愿意去不断地去做创新的实践者。这个是根本性的努力的过程。
这里我再引用德鲁克所讲过的一段话:
创新意味着对昨天的系统性抛弃;创新意味着对创新机会的系统性探索;创新意味着乐于面向创业精神来进行组织;创新意味着乐于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之外单独地创新企业。
如果我们还在昨天的管理体系、管理习惯中,我们还是在一个不愿意去面向未来、以创业精神来进行独立创新组织的概念 中,我相信管理和管理者都是会被淘汰的。
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未来最大的挑战其实是高层管理者。有四件事情非常重要:
第一,你愿不愿意重构自身?
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创新的企业、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最重要的是,它们愿意去做努力和尝试,系统性地抛弃过去,迎来新的可能性。我们作为管理的研究者,恰恰也应该是这样。
那么你愿不愿意重构自身?包括你的能力、你的知识、你的认知,甚至你的世界观和认知世界的能力。
第二,你能否学会由内而外?
今天的管理者,一定要从关注内部、关注内部的体系,转向为关注外部,关注跟外部的组织之间、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关注你是否能跟社会变化和技术推进的改变之间建立真正的关联。
第三,你是否能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兼顾人在组织中的意义?
你不能仅仅去讨论组织绩效的问题,你必须还要讨论怎么能够帮助人在组织当中发展得更好、成长地更有价值。
第四,能不能够因为你,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
我想这就是对高层管理者最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正回答了管理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以上就是我对整个管理认知、演变和未来的思考的探讨和回顾。我用一句话结束跟大家的交流:
每一代人都将拥有自己梦想的企业模式和梦想的创造者。
我期待着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创造出引领世界的中国企业的成长方式。我也期待我们的管理学者,能够去贡献基于数字时代的组织管理创新理论。
我们都是梦想的创造者。谢谢大家!(本文完)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 推荐阅读 -
陈春花:年底了,2021年计划怎么定? 陈春花:我们在计划管理中常犯的错误 陈春花最新演讲:谁将为替代? 陈春花:别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才发现组织柔性化能力不够 陈春花:如何安度「职场中年危机」? 陈春花:共生人力资源下的OKR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