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我们是否有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我们是否喜欢探索未知,是否喜欢变化,是否愿意突破自我边界,是否愿意生长,是否有意义于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023年,我们将以全新的自我呈现。
春暖花开
好文3376字 | 6分钟阅读
2022年春天上海寂静带来的痛,似乎还停留在记忆中;2022年冬季新冠阳性带来的痛,正渗透在记忆中,我们迎来了三年疫情防控的开放,迎来了2023年。
我们似乎总是无法准备好,全城静默时的慌乱与被动,找不到吃的竟然成了主要的问题,原因是没有准备好;防控开放时的慌乱与被动,找不到药竟然成了主要的问题,原因依然是没有准备好。我想有一件事情我们不得不接受,那就是人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是极为脆弱不堪的。是的,我们需要承认自己是脆弱的,承认自己还需要有很大的努力才会具有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所说的“反脆弱性”——偏好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以应对未知的事情。回过头来看三年的新冠疫情,很显然,我们的反脆弱性并未增加多少,相反,我们甚至被剥夺了反脆弱性,自上而下、过度保护,使得我们变得更加脆弱。最近又再一次重看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还记得多年前第三次重看此书时,写了这样一段话:在这一经典著作中,库恩把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称为“范式”,他说,即使是最严谨的科学家也会常常忽略或者误读数据,以维持占统治地位范式的“一贯性”,并为某些科学理论出现的漏洞进行辩护。多年后再看自己写的这段话,想不到依然是今天现实的写照。也许,在过去的时代里,这些“范式”帮助了我们展开对话和推动进步,但是,当我们来到2023年,一个未知的世界里,那些所谓经验的、权威的“范式”已经成为陈旧的过去,它们比毫无用处还要糟糕,甚至对我们造成最大的伤害。当我发烧至39.9C°时,“布洛芬”、“全身酸痛”、“呼吸急促”、“多喝水”、“多睡觉”、“扛过去”等词汇成为了朋友圈的“日常用语”,整个社会浓缩为简单的这几个词汇时,人们也不再为新事物狂热。这一天,我们忽然发现,我们自以为的“进步”,如果脱离了生命本身的常识,脱离了生命的意义,脱离了生命自身的发展规律,脱离了生命的载体,其实和新冠病毒并未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不会说是病毒让人类的步伐慢了下来,给灵魂跟上脚步的时间。但是,我们也的确需要给自己一个安静的时间,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在我们痛苦地承受这一切之时,我们能否让自己处于一种转变的过程中,一种具有长远目光的客观态度,用来关照我们今天处于的被动状态。倘能如此,我们三年来所遭受的种种,则会成为我们自愈的一部分,并让我们可以保有与未知世界共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我为2023年撰写经营关键词时,我把2023年定义为新旧世界的分水岭,不仅仅因为这是疫情后时代的开启,也不仅仅因为这是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开启,更重要的是,这是人类从追求物质增长、财富丰盛,转向高质量发展、约束自我的转变;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世界主体的身份发展,而必须是多元宇宙世界的成员之一的身份来发展;即便是面对病毒,也只能是以共生的方式存在,而不是主观地认为人依然是主体。所以,我们再一次站在一个新的临界点。如果说10年前,数字化技术让我们处在新旧世界分水岭中,新技术的浪潮涌动,推进和加快了人类发展的速度,我们被裹挟着,整体迁徙到数字世界里,并成为“数字个体”,那些跟不上数字化技术步伐者被时代淘汰。那么,今天,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之时,即2023年,我们再一次处在新旧世界的交汇点上,如何继续与时俱进?如何成为幸存者,而不是被淘汰者?这是2023年我们需要接受的新挑战,为此,我们该做些什么?既要疗伤更要思痛。三年疫情,以及全球经济的动荡,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各个企业的日常发展,以及各个领域的正常运行都遭遇到了冲击和挑战。疫情防控开放后,一切都在恢复和调整之中,请允许我把这个阶段从称为疗伤阶段,我们伤着了,身体、生活、经济和社会。每个人要学会自我防护与自我治愈;社会基层管理者要学会从管控调整到服务;学会一切以“防疫为中心”转向以“人民生活”为中心;整个社会生活也需要尽快从“疫情防控”之中转变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中。史学家说:文明不能遗赠,它必须经由每一代人重新学习。我们被打上“新冠三年”的这一代人,不该只是抱怨运气不好,也不该幻象一切可以恢复到从前,也不应把这三年当成仅仅存在的事实,当成一段人生经历,而是应当作为我们精神、认知、能力和身体的全面审视与提升,从而获得对生命的理解力、控制力、审美能力和感受力。
既有韧性又心怀敬畏
既有韧性又心怀敬畏。韧性是应对今天情形最好的一种状态,也是我不断推动组织和个人构建的一种能力。
看到那些在三年疫情中依然发展的企业组织,我也总是惊讶于其组织的韧性,而隐含在其后的是其经营的意志力。
一个具有良好组织韧性的企业,在决策反应能力、实践反应能力和协调度三者综合表现出来的能力是非常优异的。
其中在压力下快速作出决策挑战巨大,所以,我们常常惊叹于领导者的决断力,以及承担挑战的责任感,但是,我更要强调的是,敬畏心。
决策是为了在无序中找到有序,但是,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疫情叠加,让本已极为复杂的现实世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有学者说: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只不过是表面的秩序。所以,领导者需要更加敬畏混沌与无序,敬畏自己的责任,审慎对待自己所做的选择,保持开放性,随时动态调整,时刻提醒自己处在未知世界之中。
抱持信心且满怀谦逊。提振信心,恢复发展既是自己对2023年经营环境的认知,也是国家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精神。
在当下各种情绪交织,各种压力冲击交织的情形中,信心的确比黄金还要重要。越是在混沌之中,越需要信念与信心的支撑和牵引,所以,此时提振信心,恢复信心是重中之重,刻不容缓。
为此,需要政府拿出相应的配套政策,企业也开始全力以赴恢复各项业务活动,每个人也憋足了劲,要抢回失去的时间。
正如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夫妇总结的那样:历史的第一个教训就是要学会谦逊。人类注定是会变成土壤中的化石的。
当我们满怀信心恢复经济与生活的同时,需要更加谦逊地认知到自己的局限性,我们需要满怀谦卑之心面对外事外物,而不仅仅是满怀信心。让信心与谦逊同在,会为我们自己找到真正发展的机会。
重要的依然是行动
重要的依然是行动。我一直主张要付诸行动,坚持“手比头高”。
越是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越需要面对复杂性做出选择,并通过行动与真实的体验来找到解决方案,正如企业经营需要到市场中,与顾客在一起,才可以创造价值一样,真正的解决方案一定是来自于现场,来自于明确的行动。
同样,对于未知世界的理解,也只能依赖于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三年的反思,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教训、启发和警醒,也会沉淀下来经验和方法;我们依然对疫情中所散发出的人性之光辉,心存感恩;
但是,仅仅是这些还远远不足够,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行动,改变的行动,创造价值的行动,减少伤痛的行动,回顾常识的行动,带着良知与敬畏之心的行动,以及给更多人以福祉的行动。
反思并不只是为了总结过去,更意味着引发有价值的新行动。希望经过反思后的行动,能够充满创造力,带来活力的发展,产生社会整体的进步。
时间马上就要进入到新年倒数之际,在2023年来临之际,我们会开启另一种生活,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生活。我们所应看重的不再是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不再是时间与经历的积累,我们更要看重的是增加全新的体验、身体力行地去生活,从“一无所知”开始,去发现、去寻找,带着天赋中的善、同理心和爱,力所能及地尽量向前迈进。也许这个世界并不希望我们完全了解它,事实上,我们也的确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而这不也正是其奥妙无穷之所在吗?验证我们是否有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我们是否喜欢探索未知,是否喜欢变化,是否愿意突破自我边界,是否愿意生长,是否有意义于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