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2021年热词指南,权威专家为你打开
新年伊始,又有什么上了热搜?
是越光米、碳达峰、新消费、平台“二选一”……这些新词,还是经济新走势、网上新消费、种业翻身仗、5G新未来、大城市住房难……这些热点?
近日,新华社记者采访11位权威专家,和你一起来打开这份新年热词指南。
(一)经济走势怎么看?
——经济加速回升,政策温和回归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
2021年,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将加快恢复,预计季度经济增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这意味着政策将温和回归,不搞急转弯,合理把握时度效。
——今年一季度可能出现两位数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
今年一季度出现高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过热。同样,下半年季度经济增速相对放缓,也不意味着经济快速下滑。如果将2020年和2021年平均来看,经济增速与现阶段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大体相当。
(二)宏观调控怎么办?
——继续减税降费是2021年必然趋势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白景明:
2021年国内外形势依然复杂,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要继续减税降费,着力点还是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帮助它们克服疫情影响,加足发展动力。
——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国内外因素影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较好,因此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会呈现升值趋势。但如果欧美经济强劲复苏或者货币政策回调,也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
(三)14亿人消费怎么保障?
——新消费增长点正加速涌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
我国消费正在加快创新和升级,疫情更是加速这一趋势,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业态和模式,包括品质消费提速升级,服务消费扩容并加快向线上转移,线上消费全面提速。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是个系统工程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
解决大城市住房难,各城市要通过优化供地结构,增加住宅用地供给,尤其需要加强资金监管,严防资金违规进入,实施“限房价、竞地价”“限房价、限地价”联控机制,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算法不能算计消费者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
平台企业这两年发展速度非常快,一方面为生产、消费、流通提供了大量便利,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问题,像大数据杀熟、平台“二选一”等现象,最后损害的还是消费者利益。
(四)“十四五”这些攻坚战怎么打?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努力改良品种、提高单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
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但在一些品种、环节和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比如资源保护利用不够,一些领域育种创新特别是基础原始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玉米、大豆、个别蔬菜品种等竞争力不强。打好翻身仗,重在抓好种业创新。
——推进有条件地方率先实现碳达峰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
每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也有区别。实现碳达峰,各地区肯定有先有后。可能率先实现的有两类地区:一类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省市,另一类地区是西南部分地区。
——科技自立自强,最根本的还是练好内功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
要想真正成为创新强国,一定要有创新能力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中国的战略科技力量,包括重点研究机构、研究型大学、龙头创新企业。
——2021年至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
工业互联网作为5G的重要应用场景,已成为当前产业界探索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仍存在产业支撑能力相对薄弱、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等问题。我国将继续通过5G增强试验加快推进5G产业的成熟,让信息技术与垂直行业更好融合。
来 源 | 新华社
责任编辑 | 孙洋 王鹏 执行主编 | 覃静黎
审 稿 | 孟航宇 编 审 | 项 蕾
2021年第31期(总666期) 实习编辑 | 杨吉佶
责任编辑 | 孙洋 王鹏 执行主编 | 覃静黎
审 稿 | 孟航宇 编 审 | 项 蕾
2021年第31期(总666期) 实习编辑 | 杨吉佶
●一个口罩戴多久应该更换?这7种情况务必更换口罩
●21岁大学生放弃考试,每天按时睡觉,只为……